抄中国的作业?先要有能力承担中国的代价
按照世卫组织的评价,中国在此次新冠疫情发生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非常及时有效的,虽然看上去非常原始,就是病源地封城,其它地区配合禁足,正是因为这些措施,让中国的疫情在一个月之后已经基本趋于稳定,到2月底,除了湖北之外,其它省区市基本上只有零星新增病例,在湖北省内,除了武汉之外的地区,也基本上只有零星新增病例,可以说,疫情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一些地区也已经有限的复工。
但是,封城并不是一个很容易操作的事情,而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就中国自身而言,在决定封城之后,也出现了许多混乱的情况。比如在一开始宣布封城的时候,从宣布到执行,留出了八个小时的空档期,从而造成大量人口恐慌性流出,给其它省区市的防控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而且,对一个仍然有一千万人留在当地继续生活的特大城市而言,封城之后的生活物资保障,患者的及时分类、收治都是压力非常大的,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
而且,封城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协调。因为封城带来的本地基本生活物资和抗疫所必需的医疗物资当然都会非常紧缺,还有医护人员的缺口也非常大,这都需要在封城之后由中央进行统一的统筹和协调指挥,从其它地方抽调物资和人员增援武汉,尽最大努力将病毒围堵在武汉,不让病毒大规模流出,传播到其它地方去,危害更多的地区。所以说,封城是需要病源地和其它地区、中央相互分工、协作的一个系统工程。
但中国的这种抗疫战略战术对其它国家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那么好抄的作业。尤其是在实行地方选举和自治的国家,中央政府并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来强制性的将一个地区封锁起来,即便是封锁之后,其它地方也都会首先采取自保措施,而不会按照中央政府的统一要求去抽调物资和人力去增援病源地。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被封锁的地区实际上就等于是被其他地区放弃了。比如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福岛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除了病源地封城之外,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病源地内部也要相互封锁,尽可能减少人群聚集,尽量让人们留在家里,不要出门。而且不仅是病源地武汉,实际上全国也统一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这也就是在二月份之后中国一些地方甚至限制居民出门的原因,一些城市强行规定,一个家庭每两天只允许一个人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其他人没有允许一律不得出门。所有的公共场所都要求戴口罩才能进入,不戴口罩不得不进入,不配合体温测量和检查的人,地方上有权采取强制措施。
尤其是从其它地方抽调医护人员增援武汉,这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武汉封城之后,为了尽快遏制住病毒扩散的势头,全国先后抽调增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达到了3.2万人之多,光是在此次抗疫之战中感染的医生就达到3300多人,其中一些人甚至不治身亡,这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换来的目前的趋于稳定的局面!所以,虽然中国错过了将病毒扼杀在萌芽期的时机,但在采取全国总动员来应对之后,中间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但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湖北之外,其它省区市都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感染。
也就是说,中国在这次对抗疫情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发挥了举国体制的优势。这既是中国这个体制的优势所在,也是弊端所在。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机器,所以如果运转起来,是能够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的,但是如何激活这个体制,让它运转起来,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正如目前已经公布出来的信息显示的那样,一月初是最佳的遏制疫情传播的时机,但是因为各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并未马上采取有力措施,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深刻反思。
而且,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疫情尚未结束,几万名医护人员仍然不分昼夜的奋战在武汉的抗疫前线,各行各业都在默默的做出着奉献,现在还不是我们欢庆胜利的时候,也还不是我们嘲笑其它已经爆发疫情的国家的时候。尤其是在我们经历了疫情带来的重创之后,更应当理解那些国家的老百姓目前的恐慌,尤其是当他们的政府无力采取中国这样的措施的时候,他们接下来也会面对非常严重的困难,我们应该多一点同情,而不是嘲讽和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