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陶渊明与罗伯斯比尔

火烧 2010-12-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陶渊明与罗伯斯比尔的对比,探讨自由与人格尊严的主题,同时反映互联网审查对言论自由的影响,强调真正自由与民主的追求。

陶渊明与罗伯斯比尔

 

    截止到昨晚,我的电脑和新浪博客,已经是遭到第N次攻击了。昨天的攻击直到22:30左右才结束。其实,在这个貌似自由的互联网上,我所体会到的不自由,远甚于现实世界。比如在“拜读”贴吧,我没有发表过任何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没有任何污言秽语和人身攻击,仍然被列入黑名单予以封杀。

    这让我想起两个人:陶渊明、罗伯斯比尔。

    读过初中的人,都应该知道陶渊明。陶先生最热爱的是自由,最看重的是人格。在他弃官回家享受自由之后,又暴露出另外两个爱好:喝酒、写诗。

    其实,天底下的男人,只要是真正的男人,又有一点教养,都会有和陶先生一样的爱好。那个男人不喜欢自由自在?那个男人不把人格尊严视作生命?那个男人不想借酒以激发雄性激素?那个男人不想抒发自己经天纬地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生活的山水情怀?

    陶先生的志向和梦想,归纳起来,无非两个字:自由。

    罗伯斯比尔便是自称为了全人类的自由而降生的特殊人才。没有他,法国革命也许会晚很多年爆发;即便爆发了,也许会是另一个模样。在他领导法国革命期间,也许他的心里只有革命,所以他言必称人民,言必称人权,言必称平等,言必称自由。为了自由和人民,他不断地演讲,不断地呼吁,不断地鼓动追随者大胆地、义无反顾地、坚决彻底地革命。支持国王的人,他杀了;可能支持国王的人,他杀了;主张温和政策的人,他杀了;与他观点不一致的曾经的同盟,他也杀了。曾经的政治上的铁哥们,只要在意见有所分歧,他照杀不误。他到底杀了多少人?不知道,也许只有天知道。

    在罗伯斯比尔看来,仅仅杀人还不够,他还要取缔全民的宗教信仰。于是,他将所有的天主教堂改为所谓的理性教堂,将与基督教有关的所有的东西统统改名换姓。

    罗伯斯比尔的确很革命,很民主,不过,在当时的大多数法国人看来,只有他罗伯斯比尔是真正自由的,他想嘛干嘛,谁也不能随便想事,不能随便说事,不能随便做事,也不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罗伯斯比尔时代,没有民主,只有罗伯斯比尔的自主。

    所以,当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法国人民爆以长达10分钟的热烈掌声。

    所以,当拿破仑登上帝位的时候,人民群众衷心地高呼皇帝万岁。

    所以,当广大法国人手握选票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支持路易.波拿巴,然后齐心协力地用选票将他送上皇帝宝座。

    我很想学陶渊明,一边喝酒一边信口胡说。所以,我酒后说了袁腾飞、方舟子、朱大可等人的不是,说了美国佬的不是。

    但是,我很不幸,遇上了一些罗伯斯比尔式的革命派或者民主派。尽管他们没有罗伯斯比尔的才华和权力,但是他们敢于并且善于使用罗伯斯比尔式的手段。他们用最恶毒的语言骂人,组织一帮流氓打手进行网络攻击,稍有权力的则直接删文章、封IP,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我不生气,我还是学陶渊明先生,一边喝酒,一边赏菊,一边涂鸦,自得其乐。

    至于这些罗伯斯比尔式的革命派或者民主派,我想,他们的下场,不会比他们的偶像好到哪里去。至少,他们会被人民所抛弃。

我的更多文章:
  • (2010-07-24 17:40:38)
  • (2010-07-10 16:32:35)
  • (2010-05-24 18:37:58)
  • (2010-05-13 17:54:14)
  • (2010-02-07 17:35:24)
  • (2010-01-11 18:05:00)
  • (2010-01-02 00:33:0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