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客观条件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写《共产党宣言》前后,对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设想是,革命要在几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而且要同时取得胜利。如果是单独一个国家爆发了革命,而没有其他国家工人阶级的响应,那么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就会联合起来,镇压这个发生在单独一个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革命。
我就在思考,当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论断。其中的可能性大致是,第一,当时工业革命刚刚在欧洲兴起,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都还处在上升时期,各国资产阶级的主要精力都还是在搞工业化的进程中。这个时期,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竞争态势还不太明显,彼此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那么突出。所以面对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联手进行镇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第二,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力量相对集中,能够形成较为强大的革命力量。如果是单独在一个国家内,工人阶级的力量远不够强大。第三,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也开始逐渐尖锐化起来,经济危机经常发生,在不断打击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爆发革命是有着一定可能性。当然,这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最初的设想。事实后来的发展证明,虽然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不断地发展,但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构成更大的威胁。而且资本主义在不断的扩张中,总能找到新的市场,这些新的市场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矛盾都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从19世纪40年代之后,欧洲的工人运动基本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状态之下。除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欧洲再没有发生更为宏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把欧洲之外的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瓜分几近完成。
然而,在这个时期,又有德国与日本等新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他们没有像英国、法国、西班牙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所已经拥有的广泛的殖民地。连美国也同样没有太多的殖民地。美国后来跟西班牙打了一仗,把菲律宾这块殖民地拿了过来,又把拉丁美洲变成了美国的后院,实际上也是一块殖民地的变种。日本早就想全面入侵中国,但这时的整体实力还不够,通过甲午战争拿走了中国的台湾,又拿走了一亿两白银的赔款。但这对野心勃勃的日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德国则一直想从英国与法国的殖民地中抢过来一些,所以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日趋尖锐,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这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中,作为国际工人运动代表的机构——第二国际,也因为各国工人代表都站在本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一边而彻底破产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当年所预判的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在这个时期已经不可能重新出现了。
在这个过程中,列宁看到了俄国革命的希望。虽然这个时候,沙皇俄国也已经成为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员,但沙皇俄国是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相对落后和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且在与列强争夺的战争中,沙皇俄国并不占有优势。列宁认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则可能在帝国主义相互争夺的矛盾中找到生存的夹缝,在帝国主义链条中这个最薄弱的一环找到无产阶级革命的突破口。
我不清楚后来的毛泽东是不是也读到了列宁关于俄国革命的这个基本的理论。我的揣测认为,当时的毛泽东很有可能并没有真正读到过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但是毛泽东与列宁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他们对于各自国家的具体情况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列宁看到了帝国主义相互争斗中的缝隙,看到了俄国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从而看到了布尔什维克革命取得成功的机会,而毛泽东则从当时中国各路军阀的混战中,也看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相关的革命战争和革命力量生存与成功的机会。
毛泽东在1928年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的时候,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能够发生而且能够胜利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有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侵略中国的时候,发现没有哪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能够单独占领中国,把中国变成他们自己独占的殖民地。所以帝国主义采取的是瓜分中国的方式。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他们必然要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他们找到的代理人就是在中国各地的军阀。这些军阀又是从哪里里来的?是在辛亥革命时期,原清廷在各省任命的总督或者督军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纷纷宣布与清廷脱离关系,宣布各省独立而生成的。民国时的北洋政府对这些军阀几乎控制不了。后来的南京政府同样也控制不了。蒋介石想通过花钱收买,来促成中国政治上的统一。从形式上,他做到了,各路军阀后来纷纷同意归顺南京政府。但这是表面上的,在骨子里,他们仍然各行其是。红军长征,蒋介石对红军围追堵截,但要求追击的吴奇伟部,不要追得太紧,要把红军赶到西南军阀所在的省份,以便中央军借机进入这些地区。一方面,通过这些地方的军阀与红军作战,除了消耗红军的力量,同时也在消耗军阀的力量,另一方面,中央军进入这些地方之后,对这些地方的军阀就有着较强的掣肘作用。在过湘江之前,广东军阀、广西军阀都有给红军让路的先例。在长征之前的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红军以及红色根据地几乎都在各省交界之处,因为这些地方都是各省军阀难以管辖得到的地方。湘赣红色根据地、鄂豫皖红色根据地、川陕红色根据地、湘鄂赣红色根据地、陕甘红色根据地,没有一块红色根据地不是如此。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这种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是中国革命生存和能够胜利的客观条件。有这样的客观条件与没有这样的客观条件,情况是很不一样的。但是如果只有这样的客观条件,而没有其他的主观条件,如果没有看到这样的客观条件,如果没有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那么有了这样的客观条件,中国革命仍然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金一南教授在讲到这个问题时,他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话不是因为唱出了《东方红》才被人们了解到的。应该是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写了这篇文章时,就已经标志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上看,在中国,毛泽东并不一定是唯一能够提出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所包含的道理的人。没有毛泽东,也可能有其他的人会有这样的发现和认识。但毕竟毛泽东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中国革命才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仅仅二十八年,就取得了全国胜利。这个时间不可谓不快。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也可能会取得全国性胜利,但这个时间可能拖得要更长一些。这就是毛泽东存在的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走出这一步,付出了几千万人牺牲的代价。中国革命,是人民奋斗的成果。而人民的奋斗,需要有伟大的领导者来指引。这就是历史唯物论的辩证法。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