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中美贸易战与愚公移山

火烧 2019-05-25 00:00:00 网友时评 1034
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坚持原则,不退让,以愚公移山精神持续努力。面对美国遏制,中国选择挖山不止,展现坚韧与智慧,不认怂,不低头,用长期奋斗应对挑战。

  中美贸易谈判,美国总是要节外生枝,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对中国来说,所能做的就是坚持原则,守住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还要坚持与美方谈下去。有人说,这就跟抗美援朝时期一样,边谈边打,谈谈打打。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也不可能让他在谈判桌上得到;同样,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也休想在战场上得到。

  去年,当中美贸易战刚刚初露硝烟时,国内有人就说,让中国赶紧认怂算了。在他们看来,美国还是很强大,中国扛不过美国。与其这样跟美国死磕,不如及早低头,可能损失还会小一点。对于这样的观点,很多中国人认为是不齿的。不为别的,对于美国,中国早就知道他们是什么鸟变的。你越是认怂,美国就越是会得寸进尺。这样的退让永远是没有终点的。所以,不能退让的时候是坚决不能退让的。这是中国几十年来跟美国打交道所得出的经验。

  这又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的故事。今天仍然有人认为愚公就是愚傻,而智叟才是真的聪明。那山挡在门前,你把家搬走不就得了,非要搬什么山哪?这些智叟自以为很聪明,对于愚公妄加指责。殊不知,智叟们才是真正的愚,而愚公才是真正的智。因为有些山,你是绕不开的,你就是想搬家,那些山依然会跟着你,围着你,挡住你,想躲是躲不掉的。

  美国对于中国的遏制就是这些随时可以围着中国、挡住中国的大山。你想绕,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你走到哪儿,那山就跟着你也走到哪儿。反正就是不能让你过去,反正就是要死死地挡住你的路。你还能怎么样,要么,就挥动铁锹去挖掉它,要么就低头认输,承认那山永远是你的老大,你就得永远臣服在它的脚下。否则,你没有别的路可走,你也没有其他的什么好的办法。

  让中国人认输认怂吗?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中国人永远不会这样做。所以,中国人所能选择的就只能是一件事,就那是每天挖山不止。一辈子挖不完,子孙后代接着挖。山是不会再增高了,即使按照现代地质学的理论,山也会有所增高,但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们挖掘它的速度,所以总是会把山挖平的。这是中国人的韧性,也是中国人的智慧。这种表面上看上去是愚笨的做法,但在事实就是,这办法是最聪明的。且不说,这里是不是会有感动了天帝,派两个神仙下凡,帮助把两座山背走,就是没有神仙,靠中国人的这股子劲头,也保不齐那山自己也扛不住了,或许山自己也会低头认输。

  中国人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不是白过来的。这几千年积累的智慧是既深邃又厚重的。我们不太可能制定出上千年甚至上百年的具体规划,但是,中国人却能树立起几百年上千年的恒心,要做成一件事,就要准备努力更长的时间。这一代人做不完,下一代人接着做。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不就是要依靠这样的精神才能不断延续下去的吗?老一代人离开了,新一代人又接上来了。这新一代人也会离开,那他们的下一代仍然会接替上来。

  不知道美国人懂不懂得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对于只有二百四十多年历史的国家和民族,要想真的理解可能多少也有点困难。不过,没关系,有中国这样的老师,这样孜孜不倦地教导着美国人,他们或许会变得聪明一点,或许能够理解中国人愚公移山的精神与智慧。

  中国在特别穷的时候,都没有怕过美国,今天的中国更没有理由害怕美国。中国在蒸蒸日上,美国在夕阳西下,两下里一比,这都是一目了然的事。美国现在很多的做法,不是因为他们仍然很强大,而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已经开始慌乱了,已经开始不淡定了。他们担心总有一天,自己这个帝国会轰然倒下。所以他们就想拼命利用这个他们自认为的最后的机会来挽回一切。

  美国越是这样的气急败坏,越是这样穷凶极恶,就表明他们越是没有什么办法了。美国人的问题在于,他们看不清世界的大势,不能做到顺势而为。他们很想逆流而上,当然,有这样的精神是不错的,但是也要看你逆的是什么流,以及你到底有没有能力去逆这个流。如果你逆的只是一般的小溪流,或许尚有可为。但如果逆的是如黄河壶口瀑布那样的大流,估计神仙也帮不到美国。面对壶口瀑布,美国有这个能力去逆这样的急流吗?估计可能性不会很大。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会有很多障碍,有很多类似于太行、王屋这样的大山。但是,对于有着愚公移山智慧的中国人来说,这些最终都是可以克服的。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难,毛主席说过,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这话真是千真万确。

  中国的古话说,大智若愚。所以愚公才是大智,而智叟之类的与其说是小智,不如说是大愚。越是玩小聪明的,就越是显得愚蠢。那些至今还在嘲笑愚公的当代智叟们,哪一个不是在以为显示自己的聪明,而实际上都在表现出自己的愚蠢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