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是谁偷走了中国人的养老金?老无所养将成为这一代中国人的噩梦……

火烧 2016-01-11 00:00:00 社会民生 1038
文章揭露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包括基金亏空、个人账户空账运转,以及未来退休金难以保障,引发对养老风险的担忧。

  清代讽刺小说《镜花缘》里有这么一段故事:帅气的中年大叔林之洋赴海外经商,途径女儿国,不料竟被国王看中,强行掠入宫中封为“王妃”。林之洋为求脱身,琢磨出了一条对策,叫做“弗得知”——无论女国王是对他利诱色诱,还是劝勉谈心,他一概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样样“弗得知”。没多久,国王就对这位容貌俊美却呆头呆脑的大叔失去了耐心,悻悻然将他逐出了皇宫。

  这条妙计“弗得知”,看似小说家言,实则深得我朝文化真昧:但凡遇到急难烦事,国人最讲究圆通,模糊,不说破,不较真;总之就是大家一起糊里糊涂,能拖则拖,直拖到这件麻烦事自行烟消云散。——最近因“延期退休”而重新引起公众关注的养老保险制度,恐怕就是这国粹“弗得知”哲学的最佳注脚。关于这个话题,笔者正有一段亲身经历可以佐证。前两年,因为工作变动,我曾去上海某区的社保中心咨询如何以个人身份缴纳基础养老保险金。工作人员业务纯熟,立即为我算出了每月应当缴纳的金额。我提问道:“这个数额以后是否会增加呢?”工作人员皱眉回答:“缴费自然会逐年增加,但具体加多少可说不准。”我再问:“按照现在的政策,缴费满15年就有资格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那么这个15年的最低年限,以后会不会延长呢?”工作人员摇头回答:“也许要延长吧,只是什么时候宣布,延长到几年,可都说不准。”我只能苦笑追问:“如果我一辈子足额足月缴纳养老保险,那退休时大概能领取多少退休金呢?”工作人员终于被我问烦了,当头一声怒喝:“二三十年后的事,谁能说得清?”

  这段对话真是顶级编剧也想象不出的黑色幽默:即使是最不靠谱的理财产品,起码也会向投资人勾勒一下总投资额、投资时限以及预期收益吧;而我们的养老保险,居然除了缴费数额清楚,其余样样都是“弗得知”,恐怕真是举世罕有其匹了。想到未来我们每一个人的退休生活都维系在这样一个“弗得知”项目上,真令人不寒而栗。

  当然,中国养老保险基金亏空巨大,早已不是秘密。根据财政部2015年5月公布的社保基金预算,在剔除财政补贴后,本年度养老金基金收支亏空将超过三千亿元人民币[i]。更可怕的是,这个数字里还不包括巨额的个人账户“隐形亏空”:我们都知道,参保人每月缴纳工资的8%,存入养老金个人账户。原则上,这笔钱属于个人财产,其他人无权染指。但是,为了支付当前的养老金,各省市早已寅吃卯粮,大规模挪用了参保人的个人账户资金。根据相关调查,全国90%的养老金个人账户正在“空账运转”,空账额近3万亿元[ii]。——换言之,今天我们所缴纳的养老保险,已不足以支付我们父母辈的养老金;而我们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又空空如也,全无积蓄。我们是在养老道路上“裸奔”的一代人,正在把巨大风险转嫁给我们的下一代。想到这一点,怎能不感到愧对今日的未成年人?

  面对严峻的形势,不少专家学者倒也是药方不断、妙论迭出,从以房养老,到养老金入市,再到最新的延迟退休,不一而足。只是,以我辈草民的眼光看,这些高论的本质,依然是古法妙方“弗得知”的翻版,而对于养老保险制度几个最基本、最本质的问题,却鲜有人认真向公众说明。

  问题一:今日养老基金亏空巨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环球时报》有个高论叫做“复杂中国说”,认为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极端深奥,切不可简单判断。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养老金亏空还真是“复杂中国”的典型代表,其原因云遮雾罩。只是,无论原因如何,它都肯定不是因为我们缴纳的数额太少了——事实上,中国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奇高,“五险一金”已占工资总额的40%至50%。根据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测算,中国社保缴费率在全球排名第一,已经达到了北欧五国的三倍[iii]。那么,缴纳了这么多钱,怎么就亏空了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真是举国”弗得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叠床架屋,有几套不同的参保系统同时运行;而各省市之间又缺乏统筹,对于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各行其是。因此,钱究竟亏空在哪里,恐怕连养老金的“帐房先生”——人社部也心中没底。人社部最近刚刚发出通知,要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摸底[iv]——帐房先生至今都是“弗得知”,真正愁煞人也。

  亏空具体原因难以考证,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有违公平原则,也是不可持续的。举例而言,数千万的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无需自费缴纳养老保险——他们原本应当自费的8%,由财政统一拨款,全民买单。而他们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却远比企业退休职工丰厚。根据相关计算,公务员正常退休以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数额约为退休前工资的80%-90%;而对于企业退休员工,这一比例仅为40%到50%[v]。——这一奇特的游戏规则,造成了一部分人无需缴纳养老保险,却可以多领取退休金;而另一部分人则要超额缴纳,为自己养老的同时还要为他人买单。这样的制度,真可谓“损不足以奉有余”,怎么可能不出现亏空?

  而今日养老保险危机迫在眉睫,如果不逐条逐项把亏空原因向公众算清说明,又怎么能让全民心甘情愿共体时艰、延迟退休呢?

  问题二:未来养老金保险基金究竟面临着多大的风险?

  虽说公众对养老金遇上麻烦一事心知肚明,但对于这个麻烦究竟有多大,它在未来是会掀起小风雨还是大风暴,全民还远为达成共识,依然处在“弗得知”的状态。

  实际上,养老基金的枯竭可能已经不是杞人之忧了。2014年年末,全国养老保险账面结余约为28675亿元,如果没有新资注入,这点结余只能维持未来一年半内的养老金发放[vi]。而由于全国缺乏统筹,某些省市的危机甚至更为严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就直言:本省的养老金发放可能在明年或后年就会出现困难。

  可是,这些还不是养老金所面临的最大麻烦。今日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混乱不公,但毕竟也勉力支撑多年,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的劳动力人口都在逐年增加,换言之,工作的人更多了,要养活现有的老年人自然不是大问题。

  不过,这一优势正在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深而迅速逆转消逝。自2013年起,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基本终结,未来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会不断下降,而老年人的比例会加速上升。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9%[vii]。在今天的养老体系中,平均三个劳动力供养一个老年人;而到了2050年将会演化成一个劳动力就要供养一个老年人。如果今天的养老金账面都出现了巨额亏空,那么2050年会发生什么,真是令人不敢想象。

  那么,未来养老金的真正缺口,到底有多大?这个数字,至今没有标准答案;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国未来20年面临的养老金缺口可能高达11万亿美元[viii]。当然,这个数字仅仅是一家之言,未必准确。但是,根据现有养老体制和人口模型,我们到底缺多少钱?缺口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每年会新增多大的缺口?缺口峰值会在何时发生?养老基金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彻底枯竭?——这些重大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无可回避,不能再以“弗得知”而搪塞拖延。面对逐步逼近的巨大风暴,这条大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知道答案。

  问题三:养老保险风暴将至,对策何在?

  如前所述,在严谨测算当今养老体制的全部风险之前,任何的解决方案都只能算是权宜之计。以”以房养老“为例,如果到了2050年,一个劳动力就要供养一个老年人,那么谁还会需要房子?老人的房子还能出租或出售给谁?再以”延迟退休“为例,这个决定是基于怎样的模型估算?全民延迟退休五年,就真的能解决未来养老金的全部缺口了吗?如果延长五年以后,发现钱依然不够,又该怎么办?难道能全民延长至90岁退休?——庙堂之上,药方铺天盖地,疾病的本源却无人点破,这不正是“弗得知”古法的今日妙用么?

  作为一个极端乐观主义者,我总坚信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有解决之道,养老金问题也不例外。养老当然不靠政府,我们每一个人的养老金的真正来源,都是自己的劳动,而非政府的恩惠——养老金的本质,就是全民把今日的部分劳动成果储蓄起来,以供未来之用。如今,既然这个制度遇到了大麻烦,我们就应该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一起来关注解决:踏实剖析问题,精准预估亏空,公开基本事实,允许全民大讨论,允许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大辩论,一起来寻找解决之道。比如,我们要不要鼓励生育,对多子女家庭给予税收减免?比如,我们要不要加大力度投资教育,以期未来年轻一代的劳动生产率能大幅提升?比如,我们要不要制定养老金并轨时间表,让公务员和企业员工享有同等权益,承担同等责任?——问题当然有解,但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正视问题。如果举国继续指望古法国粹“弗得知”,不谈,不辩,不动,那可真正是呜呼哀哉,无法可想了。

  以前和朋友聊起养老金话题,有人说:我不关心也不指望这份养老金了,我额外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但是,一个涉及数亿国民的巨型保险体系,一旦崩盘,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震荡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到时候,无论社会阶层,无论家庭贫富,任何人恐怕都难以独善其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记得一个财经作家曾经发问:二十年后,谁来给我们养老?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不能再继续全民”弗得知“,而到了必须正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而且,留给我们这一代人行动的时间,恐怕已经远远小于二十年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