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永远是发展的根本

火烧 2021-07-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独立自主是发展的根本,通过历史实例说明自力更生在技术突破中的关键作用,如核潜艇、两弹一星等,同时探讨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加快技术发展。

  通常,人们现在已经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只要是国外对我国进行封锁的领域,我们自己搞,迟早都能搞出来。人家没有怎么封锁的领域,我们似乎很少能单独搞出来。毛主席说,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我们什么都有了。这种情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已经发生了很多次了。可能就有人会说,为什么那些国外没有怎么封锁,或者没有特别封锁的领域,我们就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也搞出来呢?

  仔细说来,其实,这其中的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在我们能靠独立自主的力量,打破国外的封锁而能搞出来的领域里,在之前,多少我们都是有那么一点基础或者根基的。例如,我们的两弹一星,在前期,我们与苏联有过一些初步的合作,虽然苏联把图纸都带走了,但参与早期合作的中国人中,多少还是掌握其中那么一点东西的。中国人就靠着那么一点东西,就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将其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专业领域。核弹的产生也有类似的情况。另外,中国人凭借一些通过各种渠道弄来的实物,通过逆向探索,即通过测绘实体后,再来画图纸,一点点摸索,也能逐渐把东西搞出来。当年,我们打下了美制高空无人侦察机,就是通过对其残骸部件进行测绘,最后也造出我们自己的高空无人侦察机。

  六十年代,我们搞出了万吨水压机,以及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确实是我们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但前期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基础的。

  最难做的就是我们的核潜艇。完全没有资料,完全没有先例,完全没有样品。完全就是一点一点地摸索,一点一点地纠错,啃得是最硬的骨头,最后完全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搞了出来,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也有的领域,难度确实很大,也许我们最终还是能靠自己的力量搞出来,但是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搞出来,例如,在六十年代,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数控机床。我们从不同的国家也进口了一些,但由于图纸不全,资料不全,甚至有的说明书都是小语种的文字,这对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就存在较大的困难。当然,后来,我们也有了我们自己的数控机床,但毕竟花费了更长的时间。

  那些没有特别严格封锁的领域,对于我们来说,对其加以利用应该还是存在有利的一面,至少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现成的技术,将其用在我们相对落后的生产领域里,至少在一个不长的时间,有利于我们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对同类产品生产的开拓。当年,有的人提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如果这是从我们投入的生产成本来说,这样的说法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如果存在着这种相对有利的条件,如果我们不加以利用,完全只靠我们自己艰难摸索,虽然最后我们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做出来,但在当时,我们可能就不能对某种有利的条件加以充分的利用,在短期内不能收到我们需要的成果。当年,我们自己也想靠自己的力量搞大飞机,因为确实有较大的难度,当然不是绝对搞不出来,但因为已经能够买到波音、空客这样的成熟商品,能够满足我们的民航事业发展需求,如果这时我们完全放弃购买,一门心思搞我们的运十,那么我们的民航运输业什么时候能有更大的发展,也确实难以确定。

  再有,在那个时候,国家要求我们的军工企业以及我们的部队都要勒紧裤带,过紧日子,所以那个时候,国家也确实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搞自己的大飞机研发。这种客观情况我们今天不能完全视而不见。当然,一旦国家有了较多的资金,可以独自开发这些与国计民生有强大关联的装备,我们是一定要独自开发的。

  涉及到芯片方面,情况可能也是类似的。我们在开发的资金或者技术条件上还有很大差距的时候,独自开发这样的产品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在我印象中,我们国家在六七十年代,生产的半导体晶体管,无论是二极管还是三级管,成品率大约在30%左右。这就是说,大部分成品都不合格,属于报废品。因为那个时候,要求晶体管生产环境要恒温、恒湿、无尘。而那个时候,我们的生产环境很少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个时候,在北京,很多无线电爱好者,都到西四丁字街无线电元件商店去淘换他们需要的元器件。那都是拿秤约的,一二斤的元器件,其中有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无线电爱好者们从中扒拉来扒拉去,最后能找出几个合格能用的就算是很合算了。我们的半导体生产行业,当时就是这么个状态,更不用说集成电路的生产了。

  当然,从商业或者市场的短期利益来看,所谓独立自主开发制造业的空白领域是不合算的。然而短期的商业与市场利益不能解决外国政府与厂商对中国可能的突如其来的封锁和打压。这就是说,虽然在眼前,我们通过买与租能够解决我们某些产业生产领域中可能获得的利益,然而如果这些领域是涉及到我们国家的国防与其他重大产业的发展,那么尽管在近期,我们能得到一些利益,但如果我们不提前布局,准备进行独立自主的开发,那么一旦国外对我们进行封锁和打压,我们就是要吃大亏的。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两次了。当年中国与麦道公司合作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或许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缺乏独立研发的资金或者人才,但我们必须在提前布局时,做好与此相关的各种需要的准备。暂时动不了的,规划就必须要提前做好。在这个方面,我们是有经验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当前我们的买与租能够给我们带来短期的利益,于是就不对未来中国自己的独立开发做任何准备和安排,不做任何必要的规划。那种只顾眼前,而看不到长远的短视眼光,是要不得的。

  有些中低档次的产品,我们现在没有做,这无关紧要。因为这些领域技术难度都不太大,一旦我们自己动手要做,还是很快能实现的。对于那些高技术领域里的产品,无论现在国际市场是否供货充实,但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生产,那么就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一定要独立开发这类领域中的高技术产品。何况,这些高技术领域有很多都与国防装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的北斗与空间站,都是我们独立自主搞出来的,因为在卫星导航领域里,美国坑过一把中国。所以,我们必须要自己搞。这里不存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考虑,这里只存在生死存亡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我们都没有任何退路。只要全力以赴,我们就能获得成功。空间站情况也是一样。我们已经能够开发了自己的载人航天器。从载人航天器到空间站,虽然也有一段很大的距离,但并不是遥不可及。所以,在美国拒绝我们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之后,我们必须要搞我们自己的空间站。何况,我们的国际事业也需要这样的装备,所以我们一定要非自己搞出来不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