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评姚洋教授“常识”的“奴仆”性质和背景

火烧 2022-12-13 00:00:00 思潮碰撞 1036
文章批判姚洋教授提出的常识逻辑为资本主义奴仆性质,指出其否定劳动价值论,挑战马克思理论,强调资本逻辑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冲突。

  姚洋教授提出了一个“我们”的常识:

  “我们的常识是,要生产就一定要有劳动和资本,以及其它生产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没有资本的前期投入就无法生产。”

  按姚教授的“常识”,离开资本无法生产。但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默认逻辑。

  这个逻辑首先不符合近代之前几十万年的人类生产史。其次,特别是不符合苏联和中国先后持续七十年、幅员四分之一人类的反资本生产。其三,中国即使有了公私资本三十年,也遇到了强烈、尖锐的引导与被引导的矛盾,并非“常识”中的西方资本。

  人类的社会化生产,前期投入货币必不可少,生产的每个要素如木桶中的一块板,缺一不可。强调某要素的必不可少性,不仅是同义反复,且一步跳到否定活劳动生产剩余,否定剩余劳动形成积累,是资产阶级众多喉舌的逻辑,被马克思和劳动阶级耻笑了170多年,不多姚教授一个。

  可见,姚教授的批评中显现的自家“常识”不靠谱,“我们”也特指的是资产阶级。

  姚教授提及的三个“常识”,前两个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货币中性理论和流动过剩理论。第三个挑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站在凯恩斯货币非中性立场反驳哈耶克的货币中性,是隔靴搔痒。这些学派无论如何对立,都根本不承认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不承认利息是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至于老百姓明白有钱就有权力,恰恰是对资本权力的批判,若以此抨击国企占贷多,不过是在负有限责任的私企和对人民、国家负无限责任的国企之间丧失公平,无论从常识逻辑还是立场上,秀了姚教授的底线。至于美国滥印钞票,姚教授的“地主长工”例子举得也算尚可,但比起敢批劳动价值论,不过是小骂大帮忙。

  整整100年前,列宁引用了老狄慈根的一句话,描述盛行于资产阶级学者和政论家,是“僧侣主义的有学位的奴仆”,在今天狂热的资本拜物教为中心的市场宗教也不乏僧侣主义。当姚洋教授云淡风轻的说劳动价值论“祸国殃民”时,人们仿佛时空错乱,这位顶着社会主义国家学者的名头,英俊潇洒的姚教授,算是长在红旗下,却满嘴资本主义逻辑。人们完全相信姚教授的虔诚——学术虔诚服从了市场宗教虔诚,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必然要进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姚教授批劳动价值论并非孤立,长期以来存在着政策和理论相混淆的倾向。鼓励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贡献由市场决定,不过是一定范围一定界限内的政策。在党内经验主义排斥学懂弄通马列毛,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解放思想”下,一些官员和学者以这类政策为据,就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深圳前主要官员在香港发表文章,鼓吹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姚教授称劳动价值论“祸国殃民”,更是思想倒退到一百年前,不如国共合作,大革命时期的劳工神圣。

  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时代,谁会“吓跑中产阶级和有产者”呢?只有反马的姚洋教授。有产者多半是赚钱先富,姚教授是要挖中国上层建筑的基石。鉴于姚洋教授的轻狂,有必要在经济学界做一次马克思理论检查,凡不懂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不论几级,教授一概停职一年,学懂为止,免得凭借名头与社会大众为敌,胡说八道。

  2022.12.12

  附姚洋:尊重常识是战胜经济挑战的前提

  原创  北大国发院 2022-12-08 03:2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