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危机)次贷、欧债及农民工化
(社保危机)次贷、欧债及农民工化
20世纪90年代美圆金融袭击(如对冲基金等)之后,亚欧大陆两端的“脱美”运动此起彼伏,欧元的崛起与东盟及10+3区域合作隐现出全球经济的三足鼎力之势。一方面欧元使得欧元区的内部贸易排挤了美圆,另一方面10+3使得东亚的美圆顺差向中国集中(中国的区域逆差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道路),中国的自主投资为世界“工厂”开辟道路的同时,增加了国际美圆的多元化。
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时美国新“经济”的泡沫失去足够外援(美圆转美债)而破灭,虽然世贸大厦的“爆破”极大消解了股债。然而美国经济并没有在生产结构上有新的调整,而是发明了“金融衍生品”,这种美制“人肉炸弹”是为美国新中东石油战争的融资,它的得以推行是以油价和期货市场的价格恐吓为基础的(美圆定价)。
21世纪前十年时美国在技术泡沫破灭之后的,军事与金融泡沫的破没。然而这些泡沫因为巨额的美债,使得债权人即东亚与西欧成了被绑架的三角关系。欧债是为了维持次贷之后的社会福利的“衍生品”,而农民工则是以农村劳动力的间歇性大迁徙来牺牲城市化的社会福利(如富士康问题)。
“2亿农民工打败世界”之说,让人想起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率”的相关表述。但这种“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全球化的陷阱》副题)却只在亚欧两极之间震荡(如西欧罢工潮及“通钢事件等),“大到不能倒” 的恐吓维持了摇摇欲坠的美圆专制,美债的无期限及美圆的无利率以对亚欧大陆的“剥夺式累积”(哈维语)维持了美国10%失业率之下的生活水准及社保危局。(社会危机与生态危机是一体两面的)
美国国内的恐怖平衡是以其对欧亚大陆的“二战模式”来维持的,高盛在欧“猪”五国埋下的定时炸弹及美评级机构的信息战及索罗斯对德国的斩首行动在欧美汇率战中占得了垄断利润(国际贸易铸币税)。而在亚洲遍布各海陆交界带的霉菌基地,一方面大量解决了国内就业和降低了犯罪率(加勒比海盗募兵制得自英帝国真传),另一方面通过伊-阿合围控制中东石油-美圆交易(如海圆及主权投资),这对奥巴马的新世纪新能源战略是一个预支的泡沫。在此基础上对韩(金-卢)日(小-鸠)的颜色革命、在东盟腹地的制造的泰国黄-红分裂、在上合中心挑动的种族冲突,为亚圆、特别是人民币贸易区的形成设置了隔离带和霉菌钉子户。
杨帆在《世界格局调整与中美战略大博弈》一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的改革打破了“铁饭碗”,但社会保障体系并未有效建立……企业未将扭曲形成的超高利润转移成工人养老、医疗和保险等支出,导致企业储蓄显著上升。这也是有人(周小川)建议中国将上市公司部分国有股份划拨给社保基金的重要原因。”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进一步通过股、房市吸干了居民因“社保危机”所作的预防性储蓄。所谓的“中产阶级”在全球化的IPO陷阱里逐趋消亡(20:80),而由投资移民和知识移民所设置的隔离墙,只允许资本的自由而不允许人的自由。
面对这样的空前危机有必要重题刘军洛的“民十二条”,企望星星之火形成世界范围的农村包围城市:
(一) 建立3000亿美元股市托盘基金,允许银行购买上市公司股份,暂停股指期货;
(二) 由公共投资大力转向购买公共福利;
(三) 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补贴,建立“社会共住房”;
(四) 停止人民币升值;
(五) 国家资源公有化;
(六) 垄断行业私有化;
(七) 取消出口退税,向资源类产品出口增收高额出口关税;
(八) 大幅再大幅提高个人收入,大幅再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
(九) 建立3000亿美元全球资源储备;
(十) 建立3000亿美元转型特别基金;
(十一) 建立小政府、大市场框架;
(十二) 建立人民币货币权目标。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