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如何否定共产党历史及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否定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历史
——评2009年修订版《辞海》(彩图本)编者对词条的删改(之四)
陈守礼
《辞海》1999年版错误地删除、否定1979年版【中国共产党】词条中正确的主要内容有十九段之多,这是全面地否定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历史。2009年修订版继续坚持这个大错误不纠正。看一看这被删的十九段内容,岂不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一部党史的“概括”和“浓缩”吗?这不能不使人感到震惊!难怪在《辞海》的编者队伍中“许多人都提心吊胆”,不敢动手这样大删大改,但主编却以所谓“非凡的政治勇气和胆略”,给编者们壮胆说:“政治问题我负责,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大不了再进个牛棚”。(见《齐鲁晚报》2006年12月13日贾曼文)
现在,就看《辞海》编者敢冒“砍头”的风险,仅仅在【中国共产党】这一个词条中,即大砍大删其主要内容,否定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历史。
一、1979年版【中国共产党】词条全文如下:(笔者注:对被1999、2009年修订版编者删除的文字,笔者用粗体字加横线标明)
中国共产党 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1日在上海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也成长壮大而走上了政治舞台。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在各地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周恩来,蔡和森等在欧洲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宣传马列主义。这样,就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2年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923年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青和农民运动,推动、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和建立国民革命军,并在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之后,进行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是,由于当时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集团在1927年叛变了革命,又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了党中央,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遂使大革命遭到失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党继续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1927年8月,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清算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并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同年9月,党又领导了秋收起义,12月领导了广州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井冈山,次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1928年7月,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中国工农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对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军事“围剿”,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取得了发展和胜利。党的白区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危害,排挤毛泽东对军队的领导,未能突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其他大多数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相继进行了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撤换了“左”倾分子的领导职务,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党内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随后,在长征途中,党克服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路线,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地结束了长征。同年8月,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12月,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作好了准备。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经过与国民党政府的协议,中国红军及其在南方各省所留下的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华北和华中前线抗战。1937年8月,党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相继武装了广大的人民,在敌后开展了强大而又普遍的游击战争,建立了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的投降危险,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号召和领导全国人民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同时,党召开第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随后又击退了蒋介石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1941年至1942年,是解放区最困难的时期,党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整风运动,同时发动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从而战胜了困难,壮大了人民力量。1945年4月,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制订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 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同年8月,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展开大反攻,收复大片国土,歼灭了大量敌人,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相配合,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中国共产党对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发动内战的阴谋,采取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1945年8月,党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到重庆与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于10月10日达成协议。但不久,蒋介石就撕毁了协议,并从1946年7月起,依仗其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帝国主义的援助,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党领导人民解放军以自卫战争来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战争的第一年表现为国民党军的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防御;战争的第二年,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了进攻;战争的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3月,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在全国胜利以后,民主革命要不停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同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规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他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时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开始。党领导全国人民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经济,取得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五大运动的胜利。1952年底,党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同年9月,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1957年,党发动和领导了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1958年,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实现了全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1960-1962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三年经济困难,反击了国际上的反华反共逆流。1963-1965年,党在实行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1964年第三届和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我国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71年9月和1976年10月,先后粉碎了林彪反党集团和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1977年8月,党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的发展时期,党的任务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坚决同全世界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和组织团结在一起,反对现代修正主义;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坚决支持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旗帜。
中国共产党现有3500多万党员(1977),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413页,1999年版第1705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2965页)
二、对【中国共产党】词条被编者删除、否定的主要的基本内容的评析
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共产党】词条全文3100多字,被1999年版编者删除2150多字,仅剩950多字,笔者已用粗体字加划横线标明。2009年修订版仍然坚持错误。特别应指出的是被删除的这十九段都属主要的基本内容:
(一)《辞海》1999年版和2009年修订版编者均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删除、否定。
其实,党的“阶级性质”、“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是党的一切发展的基本前提,这是个客观存在的前提,是绝对不能变也不应变的。只有根据国情变化如何运用它而不可否定它。
而且否定它也是违反党章和宪法的,比如,党的“十大”《党章》“总纲”的第一句话即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1975年的《宪法》第二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虽然党章和宪法也可修改,但党的阶级性质、理论基础、基本指导思想这些根本的东西是不能变也不应变的。实际上,在之后党和国家也从未向党员和人民说明过这个党的阶级性质、指导思想有错误,应予改写或取消。通过上述党章、宪法时,邓小平均与会举过手。在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1983年10月12日还重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见《邓选》第3卷第42页)。关于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说:“我们要永远沿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前进”。(《邓选》第2卷第159页)
不错,具体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党和国家具体的政策、策略、方针、路线也会跟着变化。例如,革命时期有革命的路线,建设时期有建设的路线,建设时期的不同阶段也可以有不同阶段的路线,但是,党的阶级性质、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是基本的前提,如果这也变更或取消了,那么,前提也没有了,后人怎么“继承”、“发展”、“创新”呢?这有历史经验为证,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共合作抗日的新情况,党领导的红军摘下五角红星帽徽,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和原来的红军不同了;我党创建了许多实行“三三”制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和原来红区的苏维埃政权也不同了……难道我们党改变或取消过党的“阶级性质”、“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这个前提吗?这是从来没有改变或取消过的。只有蒋介石才要求“改变或取消”,中国共产党都坚决拒绝了。
解放思想,就是要敢于创新。这不错。但怎么解放思想、怎么创新呢?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选》第2卷第179页)创新,就是根据“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显然,“解放思想”不是取消党的“阶级性质”、“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这个前提,而是应该从这个前提出发,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才是创新。比如,在目前面对分配不公造成两极分化这个“不和谐”的“新情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研究后,就提出解决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的新政策,找出“不和谐”的根源加以解决才能求得社会的“和谐”;面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盲目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研究后,就提出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只有认真找出“不科学”的根源加以研究解决才对。这都是有针对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然而,《辞海》编者和我国有些改革“精英”人物别有用心,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以“新情况”、“新问题”、“创新”为借口,以 “解放思想”为幌子,实际上是来改变、取消我们党的“阶级性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个前提。显然,这个前提,是不能和不应改变和取消的,道理很简单明白,因为只有以它为前提,才能谈得上“继承”、“发展”、“创新”,解放思想才不会走到邪路上去。后人完全可以针对“新情况”提出新的具体的政策、策略、方针、路线,就是不能取消、改变这个前提。改革不是“改朝换代”,不是“另起炉灶”。
(二)编者删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2年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编者删除取消这个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岂不等于否定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否定新中国成立前二十八年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吗?实际上,正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肯定这个“纲领”是“为中国革命的正确进行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见《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01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出版)
我们不相信《辞海》编者的“权威”超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的党史,我们认为《辞海》编者不仅无理,也无权取消、否定党的这个“纲领”,否定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辞海》编者取消、否定中共这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绝不是偶然和孤立的。1999年版的副主编王元化,在1999年5月1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上公开发表章说“‘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是毛泽东定的”,《辞海》“不赞成”这个说法,要清除这一类概念,并在改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词条中,也已删除、否定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同时在【中国共产党】词条中删除、否定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现在2009年修订版同1999年版一样,对这两个词条作了同样的删改。这是坚持错误不改正。
(三)编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推动、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和建立国民革命军”这句话中把“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删除、否定。
联系编者把毛泽东关于【青年运动的方向】这个重要词条也取消、否定;在【农民阶级】等词条中删除、否定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在【中国共产党】词条中又把毛泽东历来特别重视的“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删除、否定。这都是编者出于“非毛化”需要犯的错误。
(四)编者删除“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井冈山,次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辞海》2009年修订版编者在【毛泽东思想】词条中已把上述这一段曾被删除、否定过的内容作了纠正,重新写进了词条,照理在【中国共产党】词条中也应同样纠错,却没有。这是编者缺乏认真“纠错”的诚意。难道这段内容与中国共产党无关吗?
(五)编者删除“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危害,排挤毛泽东对军队的领导”。
请问编者:假使不存在这个史实,怎么会有“遵义会议”的召开呢?“遵义会议”又怎么会确定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呢?这个史实是从反面证实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重要性。怎能为了“非毛化”而删除这个史实?
(六)编者删除“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党内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2009年修订版编者在【遵义会议】词条中已纠错,重新写进“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照理在【中国共产党】词条中也应同样纠错,却没有。难道这句话与中国共产党无关吗?这又显示编者纠错无诚意。
(七)关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编者删除“经过与国民党政府的协议,中国红军及其在南方各省所留下的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华北和华中前线抗战。1937年8月,党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相继武装了广大的人民,在敌后开展了强大而又普遍的游击战争,建立了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的投降危险,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号召和领导全国人民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同时,党召开第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随后又击退了蒋介石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1941年至1942年,是解放区最困难的时期,党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整风运动,同时发动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从而战胜了困难,壮大了人民力量。1945年4月,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制订了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同年8月,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展开大反攻,收复大片国土,歼灭了又大量敌人,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相配合,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辞海》1979年版把以上党在八年抗日战争的领导作用和业绩概括写进【中国共产党】词条,这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竟然被1999年版和2009年修订版编者全部删除、否定;然后,编者只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一句话一笔带过。这是严重蔑视历史、歪曲历史、颠倒主次,把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领导抗日、在抗日战争中成为“中流砥柱”和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史实与功绩全部抹杀。
众所周知,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中国是一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主义”政策的。由于中共的努力、人民的觉醒,才产生了“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推动了蒋介石的“被迫抗日”。但他领导的国民党军队从“七七”抗战开始,除了在第一年打过几个大仗,从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开始,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以蒋介石为首的这一派在八年抗战的前四年中,始终与日本侵略者保持联系、秘密谈判“停止抗日,联手反共”未达成协议;同时在国内破坏抗战,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四次反共惨案。直到美英两国对日本宣战,蒋介石才跟着美英之后于1941年12月23日对日本宣战。国民党以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这一派则早已投降日本、与日本侵略者“联手反共”。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是推动抗日、领导抗日的主要力量和实践抗日的模范。在全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日救国的思想路线、“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和战略战术起着领导作用,并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行领导;在敌后,共产党创建了十多个抗日根据地,发动和领导着亿万军民进行抗日战争。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这个领导与模范行动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就不会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在1940年2月1日就已指出:“八路军、新四军几十万人挡住了五分之二的敌人,和四十个日本师团中的十七个师团打仗”,“到1943年已抗击侵华日军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四,全部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2卷第718页及该文注释之12)中共领导的军队和民众确实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才在1941年5月25日写的党内指示中如实地写道:“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同上书第3卷第805页)
由此可见,编者删除、否定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和功绩是对中国共产党极其严重的不公和蔑视。编者的这个错误也不是孤立的,在【抗日战争】等许多词条中也同样存在,其目的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作用和功绩。
我们还要着重指出:编者删除、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及其功绩(同时删除、否定国民党破坏抗战的罪行),这是“非毛化”、“反毛”、“反共”势力最狠毒的一招。因为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成熟正是在它领导的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化形成,也是在毛泽东领导抗日战争和打退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延安整风时期……这八年确实是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最辉煌的一段光荣伟大的历史。这也就成了“非毛”、“反毛”、“反共”势力攻击、污蔑的重点中的重点。然而,历史终究是歪曲、否定不了的。真正顽固“非毛”、“反毛”、“反共”、抹杀歪曲历史的是少数人,受蒙蔽者是迟早会清醒过来的。
(八)关于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999年版和2009年修订版编者均删除、否定:“中国共产党对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发动内战的阴谋,采取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1945年8月,党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到重庆与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于10月10日达成协议。但不久,蒋介石就撕毁了协议,并从1946年7月起,依仗其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帝国主义的援助,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党领导人民解放军以自卫战争来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战争的第一年表现为国民党军的进攻和人民放军的防御;战争的第二年,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了进攻;战争的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3月,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在全国胜利以后,民主革命要不停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同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编者删除、否定上述全部内容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的严重蔑视和抹杀。
1、抹杀毛泽东为党制定反内战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正确斗争方针;
2、抹杀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达成和平协议被蒋介石破坏,内战责任在蒋介石一方;
3、把三年“解放战争”辉煌历史、业绩的概述,完全彻底删除;
4、把“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在全国胜利以后,民主革命要不停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删除;(“七届二中全会”在党史上是一次关键性的重要会议,岂容编者否定)
1999年版和2009年修订版编者同样在无理删除在“解放战争”中,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内战责任在反动派一方以及我方的功绩后,竟用“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一句话一笔带过。这都是大是大非问题,是对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历史的极严重的蔑视和否定。
更严重的是《辞海》1999年版、2009年修订版编者不仅删除、否定国民党发动反共内战的罪行、罪责,同时在词条中把1979年版写的国民党颁布的《戡乱条例》是一个“反动法规”删除,为《戡乱条例》正名,改写为“胡适任国民大会主席,领衔提出《戡乱条例》”。(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352页,1989年版第1524页,1999年版第1634页,2009年修订彩图本版第1217页以及0915页【胡适】词条)编者还新增设一个词条――【戡乱】。对“戡乱”的解释是:“平定叛乱”。(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352页,1989年版第1524页,1999年版第1634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版第1217页)
编者这样为反动统治者推卸内战责任,又为其大打内战的《戡乱条例》正名,并增设一个新词条,把“戡乱”解释为:“平定叛乱”。这些又意味着什么?
(九)编者删除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规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他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时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以上这段“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的话极其重要,特别是对中国革命依靠“三大法宝”取胜的宝贵经验,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伟大。是中国共产党应永远继承、发扬、光大的。却被1999年版编者删除、否定,2009年修订版坚持错误不改正。
(十)编者删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开始。”
这个删除表明1999年版2009年修订版编者都不承认或否定新中国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开始。”不仅在这里,在一系列词条中这个内容均被删除、否定。
(十一)新中国三年恢复国民经济,……编者把“并取得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五大运动的胜利”这句话删除、否定。
编者对党的“政治运动”的态度是一概否定。蒋介石败逃台湾后也搞“土地改革”,是发布政令由政府补偿地主、不搞“政治运动”的土改,这大概会得到编者的肯定。
(十二)编者删除“1952年底,党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联系编者在改写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词条中,已把“党提出”这条“总路线”改写成是毛泽东个人“提出和个人最后确定的”“总路线”,否认它的正确性;又在【中国共产党】词条中只写“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删除“过渡时期总路线”,表明编者是否定这条实质上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
(十三)编者删除“1957年,党发动和领导了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
编者删除这段史实也不是偶然和孤立的。2009年修订版编者在【反右派斗争】词条中已把“右派分子”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章罗反党联盟”等全删除,全盘否定了反右派斗争,为“右派分子”追究党的“责任”埋下了伏笔。最近,党又一次重申在1957年“右派分子”不仅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而且是“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对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反击是正确和必要的”。(见2009年10月3日《人民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这是对2009年版编者删改词条的有力驳斥。
(十四)编者删除“1958年,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这个删除表明编者既否定“社会主义革命”,也 否定“社会主义建设”。请问编者:这条“总路线”难道也是毛泽东个人“提出和确定的”与党无关吗?难道党和人民没有实践过这条“总路线”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五)编者删除“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实现了全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1960-1962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三年经济困难,反击了国际上的反华反共逆流。”
被编者删除、否定的都是既成事实,已属历史。对“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一概删除、取消,只能再次表明编者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十六)编者删除“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这个“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在全国进行了三年并取得一定成效。全盘否定也是没有道理的。党内外有一部分人很害怕“思想斗争”,也有些人对“教育”也害怕和反对,那就不知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了。记得刘少奇说过“斗争是激烈的教育,教育是温和的斗争”,二者都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于进行得是否正确,这应总结经验教训,力求进行得好些,却不应“因噎废食”,盲目地否定。
(十七)编者删除“在1964年第三届和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我国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请问编者:在建国后的历史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党的《决议》肯定的)并且都是周总理、陈云、薄一波、李先念等领导人具体领导和亲自实践的。为什么也要删除、否定?难道对“毛泽东时代”的一切都该否定?
(十八)编者删除“1977年8月,党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删除上述内容也不是偶然和孤立的,笔者已核对过很多词条,由于编者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把它视作“极左”的错误。就在《辞海》的所有词条中全部清除“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提法和字眼。
(十九)编者删除“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坚决同全世界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和组织团结在一起,反对现代修正主义;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坚决支持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编者删除、否定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帝反修,删除、否定支持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已表现在一系列有关词条中,此处是更明确的删除、否定中国共产党曾经有过的这段历史。可是,事实上这段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都曾经亲历过的历史,
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是肯定毛泽东时代“我们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持和援助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事实和正确性的。(见《三中全会以来》下册第797页)即使现今有些人不再“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但编者对党在毛泽东时代的“这段历史”也不能抹杀或“抵赖”。为什么又不作“纯客观”的介绍呢?
《辞海》2009年修订版编者坚持删除、否定以上十九段文字,是否属于继续坚持1999年版的错误不改呢?我们有理由肯定这一点,因为编者不仅继续1999年版的错误,而且还走得更远,比如把1999年版写的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也改掉了,编者在这句话中加了“最高理想”四个字、同时删掉“社会制度”四个字,这意味着编者否定能“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只把“共产主义”视为“(遥远的)最高理想”。那么,它对实实在在为“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的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岂不必然会被视为极左而加以否定吗?(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99年版第1706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2965页)
1999、2009年版《辞海》编者把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总路线,社会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及其成就都删除、否定,同时把“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帝、反修”等都删除、否定,最后就把“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旗帜”这个基本结论和旗帜都删除、否定了。(接着即写1957年开始这个党犯了一系列左的错误)这样,编者就在《辞海》中从纲领到路线、从理论到实践“消灭”了一个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历史。
然而,欲否定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终究是不能得逞的,因为这违背历史事实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也与党的《决议》相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在建国前“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均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三中全会以来》下册第792、794页)“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这是根据铁的事实得出的结论,这个党是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党,是受世人尊敬的、令所有真正的共产党员都感到无比自豪自尊的党。这个党及其历史、这面旗帜不是《辞海》编者宣布不存在就不存在了。
中国共产党胡锦涛总书记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说:“历史知识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人民日报》2003年11月26日)
胡锦涛总书记这些话讲得多么明白、多么正确、多么及时啊!这才是绝大多数中国共产党党员、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心声!
然而,2009年修订版编者这样对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历史,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完全与总书记强调的精神背道而驰了。笔者建议:为了不致长时期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对于《辞海》的错误,全党必须关注,必须给予批评,及时促其纠正!
作者通信处: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邮 编:226007
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评2009年修订版《辞海》彩图本对词条的删改(之五)
陈守礼
“修正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必然要搞资本主义,要搞资本主义,必然会否定社会主义。
2009年修订版《辞海》编者继续坚持1999年版的错误,全面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表现在编者对一系列有关词条的取消和删改之中。本文对编者通过对几十个词条的删改和取消,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批评。
首先从编者否定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谈起。
我们常看到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著作中,有“不断革命”、“不停顿革命”的提法。因为共产党要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这是必然要经历一些革命发展阶段的。
比如,中国革命就必须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再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这是毛泽东分析中国的现实社会后,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得出的结论。其正确性已为实践所证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早就作了详尽深刻的论述。
可是,《辞海》1999年版和2009年修订版编者通过对一系列有关词条的删改和取消,否定了这个正确的理论和实践。
一、编者在【新民主主义论】词条中,删除“毛泽东以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观点,解决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停顿地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粉碎了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梦想。”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488页与1999年版第1803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2547页)
编者不同意“革命不停顿地转变”,就删除、否定了这段话。
二、编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词条中,删除“这个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充当领导者,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并由民主革命胜利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490页与1999年版第1805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2547页)
编者不同意“由民主革命胜利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也就删除、否定这段话。
三、编者取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词条,因为该词条主要是全面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的。
这是编者完全不同意的“系统论述”,所以把这个词条整个取消了。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422页,1999年版第1719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2964页)
四、编者取消【革命转变论】词条。1979年版全文: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理论。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2025页与1999年版第2436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0698页)
编者把这个词条取消、否定,这是再次明确无误地表示编者不同意“革命转变论”,主张1949年即停止革命。
五、编者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词条中,删除“全国解放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由之路”。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423页与1999年版第1713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2961页)
这个“社会主义改造”实质即“社会主义革命”,编者不同意这个“社会主义改造”,也加以删除、否定。
六、编者在【中国共产党】词条中,也同样删除:“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在全国胜利以后,民主革命要不停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编者不同意“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但这都是党的“纲领、路线”,没有“理由”、没有党的“决定”,《辞海》编者怎能擅自决定删除、否定它呢?
七、编者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词条中,删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882页与1999年版第1714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0448页已改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词条,见第2972页)
编者不同意“社会主义革命”,又删除、否定这段话。
八、编者删改【过渡时期总路线】词条
(一)编者删除、否定“这条总路线”是“党中央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于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终结时期提出”的。
(二)编者随之把它改写成是:“毛泽东在1952年下半年首次提出,……毛泽东最后确定的……”。
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删改呢?一是否定它的“理论依据”,二是认为它不是“党中央提出”的,而是毛泽东个人“提出”和“最后确定的”。编者欲否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就先把它说成无“理论依据”,是毛泽东个人“提出”和“最后确定的”。
(三)编者删除、否定:“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040页与1999年版第1256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0813页)
为什么要删除、否定“改变所有制”呢?因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际上即是“社会主义革命总路线”,“改变所有制”是取消“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革命。编者不同意搞“社会主义革命”,就把这段话删除、否定。
以上是编者否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三步棋,真可谓用心良苦矣!再看编者在下面这个中国共产党词条中果然删掉了这条“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是又一个佐证。
九、编者删改【中国共产党】词条
1、编者删除:“1952年底,党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删除这段话,证明编者不承认党提出过“过渡时期总路线”,编者认为这条“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毛泽东个人提出的,与中国共产党无关。
2、编者同时删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的开始。”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413页与1999年版第1706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2965页)
笔者认为无论从事实或党的文件来看,编者如此否定“过渡时期总路线”都是错误的。
我们党对这条“过渡时期总路线”始终是肯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先“历史证旧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见《三中全会以来》下册第800页)国庆六十周年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说:“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会,庆祝”这条“总路线”的实现,“同年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见《人民日报》2009年10月3 日)
正是这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才建立了起来。这个历史事实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十、编者在【毛泽东】词条中,删除“民主革命要不停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并删除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454页与1999年版第1760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1532页)
编者欲否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当然不会再承认毛泽东的“革命转变论”和毛泽东贯沏“过渡时期总路线”、“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但历史事实是否定不了的。
十一、删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词条。1999年版编者和2009年修订版编者都删除、否定“这是一场限制和反限制、改造和反改造的严重的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438页与1999年版第1741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3051页)
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采用暴力没收资本家财产的办法,而是通过采用“和平改造”的赎买政策实现的;但是这仍属阶级斗争、革命性质。编者删除、否定这段话,就是否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阶级斗争”性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由于编者欲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于是在许多词条中都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词语删除。
十二、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词条中,删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开始”。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418页与1999年版第1711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2978页)
十三、编者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词条中,把1979年版原写的“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知识分子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句完整的话中的上半句“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删除、否定。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734页与1999年版第2095页,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2934页)
1999年版编者和2009年修订版编者还在一系列相关词条中都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成就等全删除掉。例不胜举。这样系统地删改和取消词条,显然是编者把“社会主义革命”视为极左,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毫无疑义的。有不少善良的人说“删除”不等于否定。可是《辞海》视“文革”为极左,它的负责人明白地说,对于极左的东西、“凡是‘文革’所肯定的东西和人物《辞海》一律不收,实质上予以否定”。(见《新华文摘》2009年第17期第149页)试问:对“极左”的东西“不‘收进’《辞海》属于‘实质上予以否定’”,那么,把“收进”了《辞海》的予以“删除”岂非更属否定而无疑吗?
1999、2009年版《辞海》“不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把1979年版在几十个词条中已写进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词语3一概删除,这能说不是一概否定吗?
《辞海》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昭然若揭。这就为马立诚、杨发民、徐庆全等改革派“精英”人物否定、攻击、污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铺平了道路。而这些“精英”人物的文章也正好彰显了《辞海》的立场、观点。
请看,马立诚以《人民日报》评论员身份,通过“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40多万字的《交锋》一书。全面攻击污蔑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说什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本不应该搞“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指责“中国共产党”本不应该把“私营经济大企业”“义不容情地”“大规模没收”。(谁都知道只有反动派“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企业”才称得上“大企业”,于1949年被“没收”)这是他公然为“四大家族”辩护,把“四大家族”的企业说成是“私营经济大企业”,反对“没收”。他还污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搞公私合营是“强制性兼并”。他说这些都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他咒骂和污蔑我国没收“官僚资本”后建立起来的公有制“国营企业”,他说“所谓‘公有’,其实只是最有权的人所有”,“搞了几十年计划体制的‘公’,总说‘公有’好,可是,怎么样呢?民不聊生。”(见《交锋》第338、258页)马立诚的结论是:“‘大一统’公有制的误国误民以及只能造福少数人,莫有更甚。”(同上书第264页)这就是:他们要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要回到1949年前的旧中国去。
又如,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杨发民发表文章,污蔑、攻击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搞的。他大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本来不应搞“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应该“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他说是毛泽东的“‘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错误地“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使我国社会始终处于国无宁日的不断折腾之中……以致给党和国家带来史无前例的灾难”。(见陕西省《人文杂志》2005年第1期《“左”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
再如,北京的《炎黄春秋》杂志主编徐庆全发表文章,说什么胡绳也认为“建国后从1953年开始,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强调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实行消灭一切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把新民主主义理论放弃了……这是毛泽东的重大失误”。(见《炎黄春秋》2005年第5期)他和胡绳都认为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不应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应该停止革命,“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
这三位拥护“邓小平理论”的改革派“精英”人物都是有代表性的,他们和《辞海》编者的“呼应”或者说“密切配合”,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不过,他们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结论”却暴露出了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同“邓小平理论”的矛盾:
邓小平说:“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邓选》第2卷第313页)正因为是搞得“最成功的”,所以邓小平又说:“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时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同上书第167页)并用事实证明道:“经过三十一年的努力我们的全部工交企业单位已经发展到近四十万个,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比解放初期增长近二十倍,培养了大批熟练工人和上千万专业人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国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了。同一些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比他们大,建设的速度比他们快。”(同上第356页)
邓小平还说:特别是“有二十几年,我们完全或基本上处于没有外援的情况,主要靠自力更生……搞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发射了人造卫星等等。”(同上第406页)
我们还冲破了洋框框,找到了石油,脱掉了“贫油国”的帽子。我们的农业水利基本建设取得的成绩也是巨大的。
陈云同志也说:“即使在‘文革’期间,先念同志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协助周总理……使一大批在建和新建项目得以建成或加速了建设速度……继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打基础。”(见1992年7月23日全国各报刊登的陈云的文章)
以上这些都是铁的事实。并且那时期我国没有腐败,没有环境污染,没有内债外债,也没有财政赤字。更没有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下岗工人和弱势群体。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1949年蒋介石统治留下来的是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就国内条件来说,正是由于毛泽东、周总理和我们全党全民的努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绩,才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创造了物质和精神前提。否则凭什么改革开放?就国际条件来说,邓小平认为也是毛泽东给我们创造了外部条件,他说“毛泽东同志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同上书第172页)
请问2009年修订版编者:你们自称是“反映时代”的,把争议很大的【生产力标准】、【按要素分配】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等内容都写进了《辞诲》,但对新中国搞了三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你们为什么却不作“反映”,一句不提“社会主义革命”呢?
其实,编者和一些改革“精英”人物目前说的拥护“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也是假的。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否定的,他们在【中国共产党】词条中已把中共“二大”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删除、否定,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也删除、否定(可对比《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第1413页与2009年修订版彩图本第2965页)。并且在《辞海》中已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等词条都取消掉了。正如“反毛”精英人物李锐说的“民主”无新、旧之分。他们是不会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实际上,如果反共右派在中国掌握全部权力后,也绝不会承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辛子陵等人早已在批邓小平、拥护赵紫阳了。他们不同意老是搞“指鹿为马”式的所谓“改革”,他们要照搬“美国模式”,要理直气壮地搞资本主义,他们要实现早已被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批判过的梦想:“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见《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2卷第680页)
他们既然把孙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也删除、否定了,那么,他们在完全夺取和巩固他们的权力后,也就会宣布共产党为“非法”,是不会再“联共”和“扶助工农”的了。因为他们实际上是要维护私有制的旧秩序,搞资本主义,回到旧中国去。
显然,2009年修订版编者和以上三位有代表性的改革派“精英”人物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把搞“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说成是“误国误民……莫有更甚”;说成是“使我国社会始终处于国无宁日的不断折腾之中……以致给党和国家带来史无前例的灾难”;说成是“毛泽东的最大的失误”。这实在是颠倒是非、颠倒功过,否定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功绩和历史,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说:“我们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并明确指出:这个“成就”“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岂容否定?
《辞海》的严重错误必须改正,制造、散布、污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谬论的人,应该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谴责和声讨!
作者通讯处: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邮编:226007
“新民主主义”“新”在哪里?它是“反帝反封建”和由“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有“掌握国民经济命胍的公有制经济为领导力量”。可是,倡导“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精英”人物和《辞海》编者对这些是“一概否定”的,在《辞海》中马克思说:“为了把社会生产变为一种广泛的、和谐的自由合作劳动制度,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社会制度基础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把社会的有组织的力量即国家政权从资本家和大地主手中转移到生产者本人的手中才能实现。”(《马恩全集》第16卷第219页)
试问:1949年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夺取了政权,难道还不应该开始搞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难道应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如果说只能等生产力高度发达了才能“转变”搞社会主义革命,那末,这个“高度”有多高?美国的生产力发达程度够高了,它却没有“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这个“前途”上去。这又怎么解释?
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和马列主义的理论常识均告诉我们:通常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确是以“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革命的“结束”;而我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果也以“夺取政权”为革命的“结束”,那岂不是自己否定了这个“新”字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了吗?实践已证明我国1949年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正确的,是取得了伟大胜利和成就的,岂容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