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希望于美国 犹如与虎谋皮 网络时政文摘(82)
寄希望于美国 犹如与虎谋皮 希望多大 失望多大
中俄关系 金玉其外
中国泡沫马上就要来临
应警惕地方政府部门权力的异化现象
东方日报:寄希望于美国 犹如与虎谋皮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昨日在华盛顿开幕,美国政要倾巢出动,奥巴马亲自致词,好话连篇,既捧又吹,大打友情牌,既表示支持中国在世界发挥更大作用,又保证中国在美投资的安全。其实,透过这些烟幕弹,不难看出美国是为了让中国买更多的国债。
中国已是美国最大债主,到今年五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超过八千亿美元,还不包括美国两大联邦住房按揭担保机构发行的具有准国债信用的债券。保守估计,中国对美国政府的债权至少有一万亿美元,平均每个中国人约七百美元,要知道中国人均GDP也就只有二千五百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国债的购买已到了何等畸形程度!
而且,美国通过发债筹集到刺激经济的费用,给奥巴马新政提供粮草弹药后,又不断发行国债,本周发行的美国国债就达到一千一百五十亿美元,创造了新纪录。大量发行国债导致美元持续贬值,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呈现泡沫化状态。
中国代表团提出,希望美国保证中国在美投资资产的安全。这相当于将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将关系中国命脉的资产拱手交给美国处理。美国值得中国这么信任吗?美国又能拿甚么来保证呢?
希望多大 失望多大
希望有多大,失望便有多大。美国政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常见的事。当年布殊决定入侵伊拉克,借口就是萨达姆拥有大杀伤力武器,中情局还信誓旦旦展示证据,但占领伊拉克之后,掘地三尺也没发现证据。最后布殊竟然说,萨达姆有研制核武器的企图,所以也应该捱打。如此颠倒是非,中国怎能相信美国政客的一面之词?而且美国政客走马灯式的更换,今天拍胸膛保证,隔天鞠躬下台,中国找谁负责呢?
中国选择持续购买美国巨额债券,将以最糟糕的投资而载入世界经济与国际投资史册。无论从经济上、政治上、道义上还是情感上,很难找到合适理由来说服中国百姓支持购买美国债券。日本同样投资美国债券,但是日本是美国的盟国,经济的牺牲可以换取政治、外交、军事、技术等多种利益,而中国能换来甚么呢?
被北京指摘为新疆暴乱黑手的热比娅,在美国卵翼之下逍遥自在,周游列国煽风点火;达赖领导的流亡组织,更是不断获得美国资助,最近还传出奥巴马访华前要接见达赖;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南海之争,美国频频插手;美国的海军侦察船不断出现在中国沿海。诸如此类,便是美国对中国购买美债的回报!
美国是个天天想着怎么围堵、扼制中国的国家,北京却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这岂不是与虎谋皮?试想一下,巴基斯坦会寄希望于印度吗?以色列会寄希望于伊朗吗?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国格,但「独立自主」这四个字,北京显然已记不起来了。
中国评论﹕中俄关系 金玉其外
【明报专讯】就在中美首次战略及经济对话在华府隆重登场前,中俄关系刚上演了一明一暗两场大戏,明的是中俄两国军队在吉林的大规模反恐联合军演,飞机大炮,真刀真枪,颇具瞄头;暗的则是中国副商务部长高虎城率领的代表团,为解决俄方片面关闭莫斯科的中国货大市场造成华商150亿元商品被扣的交涉,双方唇枪舌剑,最终俄方让步有限,中方只得呼吁「在俄广大华商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的经营方式」。
俄国突扣押华商货品
事缘俄方于6月29日在毫无警告的情下,突然关闭全俄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扣押全部货物,事件涉及6万多名在俄华商,令很多华商血本无归。俄方的理由是这些商品属于走私兼漏税,却对当局多年默许的「灰色清关」(贿赂俄海关官员后的通关)的历史原因视若无睹。在今年「中俄友好年」的背景下,俄方如此大动作,拿华商开刀,引起了内地舆论的广泛关注。正是因此,中方才高调派出副部长级的交涉团,但从结果来看成效不彰。
中国商人在俄罗斯受欺凌,被没收货物或罚重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与热闹的联合军演,表面看并不相干,但却是中俄关系的真实写照﹕官热民冷或曰政热经冷。两国政要的亲热镜头和两国军人在演习场上的并肩作战,似乎并未令在俄华商的处境稍有改善。
西方看穿中俄关系本质
近年的中俄关系,表面看风光十足,但内里却是龃龉不断,两国贸易额甚至不如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额,从石油管道走向的争执,到两国边贸的萎缩,都反映了中俄关系的内在支持力不足。即使是中俄的军事合作,在中方停止采购俄方军备后,也失去了地缘政治意义,因为中俄关系的本质,已被世人看穿,热闹的两国联合军演,已引不起西方和印度的重视,只能震慑一下疆独势力。
中国泡沫马上就要来临
美国评论外交的权威性杂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网站七月二十三日登载投资管理协会研究主管维塔利·格兹尼尔森(Vitaliy N.KATSENELSON)所撰“非吾等认知的中国泡沫即将来临”(The China Bubble's Coming--But Not the One You Think)一文,提醒读者相较于中国股市的变化,中国经济近期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带来的泡沬危机才是应该关注的焦点。
格兹尼尔森在文章中对于部份分析人员以中国大陆最近公布今年前二季经济成长数字接近百分之八,推论中国经济似乎摆脱全球经济风暴影响的说法,提出质疑。针对目前中国的经济,作者以十年前朗讯科技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为创造营业成长的数字,采取借贷资金购买自家装备的作法,指出美国目前即是采用类似的作法,用中国的资金购买中国产品。
不过,这样的作法,虽然可以呈现短暂荣景的状况,但时间一长,就会显出疲态。十年前的朗讯科技公司即在不久后出现资金不足无力偿还贷款的窘境。美国虽然不是一般的私人企业,但其作法显示中国的经济成长显然大部份是来自自家的资金,最后终将无法逃避朗讯科技公司陷入营业困境的恶运。
这样的作法,必须仰赖美国消费市场恢复动能,才能真正的使经济复苏,然而全球各地特别是美国的消费市场仍在持续下降中,对于急于追求创造经济成长数字的中国,缓不济急。
在这样的情境下,中国若要维持经济成长的帐面数字,可以利用其特殊的政权控制银行的优势,强迫银行提供贷款资金创造投资假象,这是一般民主国家无法比照采用的方式,他们无法强迫银行国有化,也不能强迫企业和消费者支出。
另外,中国共产党政权拥有庞大资金以及支出机器,要创造货币供应量不是问题,因此在今年六月,中国大陆的货币供应量成长百分之二十八点五,这样的数字实则完全依赖中国可以控制及强迫银行提供贷款之赐。
此外,作者指出,中国虽然有庞大的外汇存底,但由于有严格的外汇管制,实际上并无法因此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因此,持有庞大外汇的中国,可以很简单的要求公营法人机构借钱并迅速支出,随意的建造公路、医院、学校等基础建设,甚至是某位高阶党员的房子。所以,中国要创造强劲的经济成长数字,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依据格兹尼尔森在文中的分析,中国急于创造经济成长数字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中国大陆没有完善的社会安全网制度,它必须不惜任何代价维持经济成长的荣景,否则数百万迁移到城市的人口,将因为失业、饥饿等生活不保的问题而引发社会暴动,进而危及中共政权。不过,中国人为的刺激经济成长,希望拖延时间直至全球经济稳定为止的作法,是否可逃避大量可怕的借贷可能带来的泡沬危机,则是未知数,这犹如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未爆弹。
作者特别提醒快速成长不等同于可持续增长。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经济成长绝大部份来自对美国的借贷。这样的成长会带来大量的坏帐,中国终将付出代价,只不过是时间以及影响层面大小的问题而已。
另外,作者说,中国还有一个困境。中国出口货品到美国,赚取美元,但为了避免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从而引起降低中国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中国并未将出口赚取的美元按一般作法换成人民币,而是用来购买美国债券。
作者说,已持有二点二兆美元美国债券的中国面临一项难题。为了刺激经济成长,中国在中国境内需要资金,但如果出售美国债券,将会刺激人民币升值、不利中国产品的出口、以及美国利率上升等不利因素。
作者认为中国若无法处理这些难题,终将走入泡沫,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若不及早修正其藐视金融法则的作法,将使其经济陷入更难以复苏的境地。
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在本月十七日登载亚洲经济政策研究员德里克·西瑟斯(Derek Scissors)撰写一篇名为“中共拒绝调整经济”的文章。文章指出虽然中国经济情况多变且复杂,但是中国统计局为了制造符合中共意向的数字,只需要十五天的时间,即可完成有着十三亿人口的经济动态调查报告。
在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报告中,西瑟斯称中国目前实施的部份经济刺激方式,大多是依赖加大投资力度在短期内改善中国经济状况,但是这样的作法,会导致中国落入大量的财政赤字,并使中国经济再次回到引发此次经济危机的旧经济轨道上。
西瑟斯指出,中国因应这次经济危机的作法只是强化危机发生前的政策,人为的强迫银行借贷以及提高货币供应量,创造不可持续的经济成长短暂荣景,但这无法帮助解决全球经济风暴的问题,反而推迟了采取调整及改革等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将拖累中国及全球的经济。
应警惕地方政府部门权力的异化现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8
作者:李默海 山东省烟台市 高校教师
2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期,上海部分公务员或将领到十余万元的住房补贴,补贴金额为2800元/m 2,按科员的最低补贴标准65m 2 计算,也有可能获得15万元以上的补贴;
《楚天都市报》2月24日报道,湖北大冶市政府重奖招商引资的人员,规定:谁能邀请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总裁或总经理到大冶市考察,每人次由当地财政奖励1.2万元;
据浙江在线4月9日报道,浙江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将拆迁房中最好的顶层房、跃层房以远低于市场价卖给自己和相关官员并牟利,再把剩余的给拆迁户;
新华网武汉4月3日电,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以帮助企业屏蔽掉消费者在“3 •15”网站的投诉为由,要求企业成为会员,并缴纳每年8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会员费 ,“3•15”网站便可屏蔽与其有关的投诉信息,以彻底除去企业心头之患;
6月8日东北网报道,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综合考核评价中被评定为优秀档次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奖金奖励,被评定为优秀档次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可获奖金10000元,班子其它成员也能得到8000元奖金;
6月15日《新京报》报道,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解聘辞退挂职10年的201名“选拔生”, 兴宾区称没有空余编制给他们,与此同时,他们挂职的乡镇有113人却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事业单位编制,其中半数为乡镇官员亲属;
据7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安徽省霍邱县决定,奖励安徽大昌矿业集团有限公司6亿元人民币,据说,此事业经县人大常委会决议通过(后来这一决定被取消);
7月22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有湖南高考考生投诉,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一则通知,该通知规定,湖南省内普通高校教职工子女报考父母所在学校,且上了该校所在录取批次的最低分数控制线,可照顾录取(后来这一规定被紧急叫停);
7月23日《新京报》报道,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车改方案规定,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后,宏伟区按照五个等级发放车补,其中级别最高的书记、区长,每年补贴7.6万元,平均每月可领6333元,而且都是直接发现金;
湖北省黄冈市近日出台一项涉及高层次专家的优惠政策,其子女报考市直事业单位,在面试时可以加分(据7月21日《楚天都市报》)。
上面列举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比较典型,它们均涉及到公共政策以及政府权力的行使问题。很明显,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出台的这些政策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偏颇的,这样的行政行为也被报刊、网络评论人员称之为“权力自肥”。“权力自肥”是通俗的说法,在政治学上,这叫政府权力的异化,也可以说是政府权力的变异。
政府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是公共权力就要把保障公民权利、增进公共利益作为其宗旨和价值追求,政府权力的行使就要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如果做不到这两点,政府权力就是发生了异化,就是变异的政府权力。上海部分公务员在购房上领取十余万元的住房补贴,是在享受超国民待遇;温州官员低价购买安置房是在享受特权,其实是一种腐败行为;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的做法更是荒唐,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公开“寻租”行为;高额的车补以及各种各样的奖励是公开、“合法”的浪费纳税人的钱财;在人才录用上的照顾和加分行为,满足了部分人的利益,丧失的是公平公正。这些行政行为的背后均是异化了的政府权力。
不管是权力还是权利,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基础其实是利益。个人、群体、阶层和组织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政府也不例外。政府有追求其自身利益并使之扩大化的一面,同时,政府也有追求公共利益的一面。作为公共利益,它当然不是政府追求的自身利益,也不是某个社会集团或者某个阶层的整体利益,更不等于各个个别利益,而是表现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公共特性。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民主制度下的政府,这一性质决定了我们政府权力的宗旨必然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增进公共利益服务的。我们的政府是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府,不是仅仅属于哪一个地方,哪一个部门;地方政府或部门过分追求自身利益,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这种行为必须予以坚决克服。
正如美国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曾指出的那样,政府能够而且必须既讲效率又追求公平,政府不可能忽视公正,公正应成为行政活动的指南,在政府机构的管理中,公平甚至比效率更重要。众所周知,政治与行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制度是公共行政运作的环境背景,政治的好坏体现在政府管理的科学和艺术上。我们的政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各级政府权力的行使,只有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保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北黄冈的照顾录取,满足了部分人的利益,却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当前,我们国家特别强调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政府权力的行使,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是切实做好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工作的首要条件。须知,人民所深恶痛绝的是特权、腐败,不满的是带有歧视性和不公平、不公正的政策。
异化了的政府权力,不能有效实现公共管理的职能,甚至损害公共利益。这样会导致群众的不满,进而伤害政府形象。良好的政府形象是一个政府所努力追求的,因为它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能为政府提供合法性;而政府具备了合法性,又会产生权威和公信力。这一切又是政治共识和政治稳定的基础。
上述行政行为是政府权力异化的突出表现,它们大大降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管理的满意程度,动摇了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效能,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给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想象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