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权力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火烧 2010-01-04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权力、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揭示贫富分化与资源环境问题,强调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深化改革
来源:邱海平博客http://qiuhaiping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2117176520100255541499/
作者: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谓矛盾,就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各种矛盾中,又存在一种或一些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在矛盾中,往往又存在着主要的方面,它决定着这一矛盾的性质及其变动的方向。

  认识事物,就是要从分析矛盾入手。既要认识存在着哪些矛盾,更要认识哪个矛盾是主要矛盾,而哪个方面又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认清整个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就必须从分析中国社会存在哪些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入手。

  第一,中国现社会存在着许多矛盾,包括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官民之间的矛盾、劳资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的矛盾、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矛盾、官资之间的矛盾、百姓之间的矛盾、经济与政治的矛盾、生产发展与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等等,等等。

  第二,在所有这些矛盾之中,存在着一种主要矛盾。“权力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就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这个主要矛盾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中产生的。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与文革中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划清界限,所以,中央文件一直以来的提法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相对落后的物质生产力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的矛盾”。这就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奠定了基础,也为改革开放本身提供了思想基础。应该说,相对于文革中的“极左”思想来说,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上的转变,是推动中国31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思想动力。

  那么,什么叫“经济建设”?其实这是一个并不十分清晰的概念,也可以说不是一种科学的范畴。它是相对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概念而言的,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并没有准确的具体内涵。

 正因为概念的模糊,所以,在实践和实际中,“经济建设”也就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又是怎么衡量的呢?主要就是追求GDP的增长率。而为了发展生产力,几乎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其中包括引进大量外资,让外国资本家一起来剥削中国劳动人民,也不惜让大量外销商品消耗我们宝贵的资源,为了发展生产力嘛,不这样不行啊。当然,在国内主要就是发展民营经济了。于是,富翁越来越多了,环境越来越被破坏了,资源也越来稀缺了,各种工伤事故越来越多了,别墅多起来了,高尔夫球场也多了,二奶甚至三奶、八奶也多了,当然更不要说满世界的夜总会了。总之,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分裂了,平(包括贫)民与富人(包括贵族)之间形成了明显不同的两个阶级。

  虽然我们的宪法仍然规定着人人平等,但是人与人之间已经存在着严重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虽然中国从来没有人公开宣称自己是贵族,但是,经济上的、政治上的贵族却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中国社会的结构,可以用“失衡”二字加以概括。之所以用失衡这一概念,是因为中国社会本不应该产生这种不平衡和不平等的,因为中国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嘛!社会主义的概念本身与社会结构的失衡甚至严重失衡绝对是冲突的。因为“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中的“社会”二字本来就是指的人和人之间消除了不平等与不平衡,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之间都不平等了,甚至严重不平等了,那就不是社会主义了。

  所以,小平当初说的那句话,我们的改革如果产生了两极分化,改革就是失败的。90年代以来,我们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不幸而被小平言中了。中国的贫富分化正是从90年代开始不断加剧的。

  假如我们的理论家不那么健忘的话,假如我们的理论家不那么热衷于涂脂抹粉的话,假如我们的理论家敢于坚持事实与真理的话,恐怕不会跟着外国人在那儿嚷嚷什么“中国模式”了。“中国模式论”,其实就是一个新的“马屁论”。当然,成绩是要充分肯定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矛盾与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对策。如果理论家只会鼓吹,国家就是白养活他们了。宣传,那是宣传工作者的事,不是理论家的事。

  有鉴于中国的现状,毫无疑问,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在悄然中发生了变化。虽然我们仍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其实这是任何社会都必须始终面临的问题),但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显然已经不再简单地是什么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了。因为很简单,31年来,中国的生产力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但是,“人民群众”(即劳动者)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却不是同时间里世界上最快的。在这中间,不能再用什么“人均GDP”来忽弄和忽悠人了。“被”这个字的广泛流传就是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莫大的讽刺。是啊,你99,我1,平均是50。所以,“人均”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的意义只在于进行历史的总体的比较,而不能用来说明当前的实际。

  在任何社会中,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由其拥有的资源及其性质决定的。在当代社会中,这些资源主要就是权力、资本(货币)、土地、知识或技术和劳动。自古以来,除了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和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劳动曾经拥有历史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之外,劳动从来都是居于从属地位的。在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代中国,劳动再一次轮为从属的地位了。虽然我们崇尚劳动光荣的理念,但是,却不能不看到劳动者卑微的现实。在中国,真正起着主导作用的,不是劳动,不是知识与技术,而是权力与资本。

  如果说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仅仅与资本存在着对立关系,那么,在当代中国,与劳动相对立的,则不仅有资本,而且还有权力。虽然我们的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在实践和实际中,人民的权力却往往很难得到真正的体现。往深了说,这是一切“国家”本来存在的不可克服的自我矛盾,往浅了说,这是由于我们的政治体制不够完善的必然结果。在我们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往往是与人民心连心的,问题是,中间那个官僚阶层却并非如此。毛主席曾经试图用“文化大革命”这种方式来解决这种政治上的“肠梗”现象,但最终却是失败的。新的中央不断反腐倡廉,那些掌握着权力的贵族们却仍然前赴后继,不惜飞蛾扑火,自投罗网。在坚持一党领导的前提下,究竟如何解决政治上的“肠梗”现象,似乎还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有效的解决办法。

  权力与劳动之间是很少(为了芝蔴大的小事求当官的帮忙这种事可以忽略不计)存在交换关系的。然而,权力与资本之间却存在天然的交换倾向。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权”与“利”相联,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的最终表现也就是货币了。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所以,它能使鬼推磨。于是,如果你去行贿,送人烟酒,还得烦人家去小摊上偷偷出卖。受贿的人最爱的,莫过于实实在在的货币了。而能够有钱可送的,当然是有钱的资本家了。反过来说,资本家有许多事情都得由“政府”(实际上也就是政府的各种具体部门或者具体的某个官僚)同意或支持才行,所以,他们也天然免不了要求“政府”帮忙了。所以,在权力与资本之间,它们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追求剩余价值即发财是资本家的惟一动机,至于其他的例如人格与尊严,那完全是次要的。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下,资本家在官员面前必然是“低人一头”的。也因此,就形成了官员与资本家之间是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在资本家阶级未能完全掌握国家政权之时,也只能如此,别无他择。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对于政府官员,一方面是要不择手段地利用,另一方面又是从骨子里的鄙视与厌恶。现在甚至连外国资本家也懂得如何在中国行贿了。

  在权力(官员)与资本(资本家)的矛盾、权力与劳动(人民大众)的矛盾、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之中,劳动与权力和资本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权力与资本之间还有相通之处,惟独劳动与权力和资本则处于完全的对立状态了。虽然在现实中,劳动也有极少部分转化为权力(例如考上公务员)或者资本(例如自主创业成功,或者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等),但是,就总体而言,劳动者始终是社会的大多数,而且注定了永远就是劳动者。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权力与劳动之间的相通之处,因为毕竟我们国家的性质还是社会主义的,国家的最高领导层与人民大众之间不存在矛盾,存在矛盾的是政治上的中间存,即官僚阶层。如何真正解决他们与人民大众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矛盾,这是中国下一步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再一次混乱。这一结果,其实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不仅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

  第三,由于上述主要矛盾已经存在,并且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以致于开始严重阻碍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了。经济上的表现是,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即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使经济增长发生了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点暴露无遗;社会上的表现是,仇富仇官心理大有曼延之势,各地不断发生各种弑富轼官的案件;对社会的失望与怨恨心理在越来越多的人中不断滋长,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贫苦阶层随时都可能转化为“流氓无产者”,不仅有权有钱的人没有完全感,甚至连普通老百姓也越来越缺乏安全感;意识形态方面,老百姓对国家主流的政治宣传越来越不信任,思想上与党和政府存在着离心离德的倾向。对于任何一个政党和政府来说,还有什么比失去民心更可怕的呢?

  第四, 所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发展模式必须得到彻底改变了,必须更加突出改革与发展的“社会主义原则与方向”了。不是说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吗?现在,我们必须再加上一句: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过31年,中国已经处在十字路口,要么是权贵资本主义,要么是社会主义。我们相信,惟有社会主义才是可行之路,权贵资本主义只能是人民大众的地狱。中国的进一步改革,不仅是要更加注重民生(老百姓决不等于牲口,有碗饭吃就行了),而是要更加明确地保护民权(包括所有公民的权力,尤其是劳动者的权力),建设更加公平与公正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可以长治久安,才可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光国家强大了,少部分人富裕起来了,而大多数老百姓没有富裕起来,那不能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国强又民富,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也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预言,中国的政治改革将会成为未来若干年的主旋律,惟有通过政治改革,才能解决业已存在并日益突出的经济与政治的矛盾以及劳动与资本和权力之间的矛盾,才能进一步实现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而不仅是国家的现代化)。

  如果有朋友关心“怎么办”的问题,不妨参考一下我写的另一篇博文:关于中国的十大经济政治构想

http://qiuhaiping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2117176520091111412917/edit/?mode=prev

关于中国的十大政治经济构想

  况夫中华,自近代以降,孙逸仙废帝制,开创中华新纪元。经半世纪,终建人民共和国。历经曲折,孜玫以求富国民强。

  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强盛。然则贫富分化,贪腐不绝,世风日下,歹贼肆掠,社会积怨乃深,国人皆有明日未卜之惑,科技仍步西洋,资源环境尽丧,对外依赖过重,内需不振,实乃跛足之经济巨人,畸形之社会形态也。中华之真正复兴,尚假时年。政治经济臻须改良,社会人伦务必重构,人与自然急待和谐。

  华夏子民,翘首以望,何谓理想之国乎?吾尝幻想之,得十余构想,未予论证,或为痴人之梦,未可知也。

  第一,坚持与改进执政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协商制度,逐步实现县级政府官员进行选民直选,自觉把执政党的领导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搞全民直接选举(世界经验表明,这种制度容易被人利用,并导致社会的动荡),但是定期(如每五年一次)进行全民信任投票,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的权力。在所有事业单位,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

  第二,建设法制国家,将公、检、法部门全部纳入人代会的直接管理之下,充分体现人代会在建设法制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现有宪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公有财产管理法》,把所有公有财产的管理(包括国有企业的资产、全国的土地资源等)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反对一切将国有财产私有化的行为,保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使“私有化”的主张和行为成为非法或违法。

  第三,将现有各级国资委从各级政府部门划归各级人代会管辖,以实现人民的财产归人民管理,使政府不再负责管理和经营企业,更好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

  第四,在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和待遇的前提下,严格实行官员(处级以上)财产公开制度,接受广大公民的监督。凡财产来历不明者,统统收缴国库。设立专门的官员财产(包括金融财产和实物财产)公布网站,定期公布。凡财产与收入不相称者,由官员自己公开说明,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实行这一制度,可以省去过程中的监督成本。有了这一制度,可以有效遏制腐败。

  第五,大幅度减少引进外资,大幅降低经济上的对外依存度。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这就为中国内部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中国已再没有必要大量引进外资,进一步成为外国的加工厂,而是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造福于本国人民。进一步消除地方主义,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惟其如此,才可以真正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

  第六, 改革现有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能划分,弱化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税收权,将大部分税收收归中央政府,全国大部分公共服务开支(包括地方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教育费用、卫生保障支出以及其他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等)由中央财政承担,使地方政府成为中央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派出机构。惟其如此,才可以彻底杜绝地方政府官员的腐败(这是中国腐败的主要发生地),才可以彻底解决各地方“跑部钱进”的怪现象,才可以使全国各地在中央的统筹下得到均衡发展。

  第七, 彻底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公民平等,同时,努力建立和完善全民福利和保障体系,必须做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房住(或买或租或免费),人人有病可医,人人有学(普及高中)可上,人人老有所养。为此,国家应尽快开征遗产继承税,大幅度增加国家税收,以实现转移支付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在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同时,大力实行劳动保护,努力实现“文明剥削”。

  第八,大力改革现有教育体制,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恢复教育与劳动和体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原则,确立德、智、体、劳四结合的培养目标,改变只注重智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教育现状,为国家培养大批“又红又专又全”的各类健康人才。

  第九,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终消灭“黄、毒、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公民的社会生存环境。

  第十,坚决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彻底改变以资源和环境换GDP的经济发展模式,制订国家《产品安全法》,进一步强化产品和服务安全监督,使公民的衣、食、住、行等得到安全保障。

  中国如果是一个在政治上民主、法制,在社会上公平、平等,在经济上富足、有保障,在环境上友好、宜居,在精神上自由、健康的社会,中华民族一定会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而长治久安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