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锋: 美国文化的焦虑
白果林文艺讨论会(15-5)
田锋: 美国文化的焦虑
——简评美国科幻电影《遗忘星球》
美国的科幻电影是美国工业电影成功走向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品种。科幻电影的逼真效果与美国工业制造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正比,正是由于美国计算机工业体系的发展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导致了科幻电影成为美国电影的商业王牌种类,票房吸金的主要形式。同时美国也试图通过附加在这种工业电影内的剧情编排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因此这种类型的电影也成为了美国文化符号的一个载体,分析这一类的电影其实也就可以分析出美国的一些文化本质。
《遗忘战境》这部片子的剧情非常简单,但是结构编排很巧妙。以人类和外星人发生战争作为背景,讲诉了外星人抓走地球人并克隆出人类,清洗掉克隆人的记忆,让克隆人为外星人服务,捕杀人类,由于在克隆人的大脑里植入依然是为人类战斗的欺骗记忆,使克隆人不会认识杀敌其实是杀人类。克隆人被地球残存的人类捕获后,向其揭示了真相,复苏了克隆人的人性,最后克隆人牺牲自己捣毁了外星人基地,人类获得解放。其主要的颂扬点就是表达人类在各种冲突中,只要有英雄的人物出现就一定能拯救人类这个群体,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则在于其人性的复苏,这么一个逻辑。但是我却认为电影情节想表达的内涵与电影情节内涵的表达方式恰好是矛盾的,简单的说就是用非人性的方式表达人性的内容,导致电影自身成为一个可笑的统一体,大大削弱了电影想要实现的价值传播目标。
美国的科幻电影中一个重要题材就是叙述人类面临灾难和灭亡。这种类型的灾难片成为美国科幻电影的宠儿,全球都比较卖座。在美国科幻电影中含有温情,厚重,开朗,希望的科幻片极少,偶尔有一个都是属于科幻喜剧,不具有对人类未来思考的严肃性。因此在美国科幻电影的主流中,人类的未来都是很暗淡的。这种大面积的科幻剧情雷同,其实就说明了美国文化自身的焦虑。
这种文化焦虑首先体现在美国社会的普遍的消极和迷乱,美国文化很难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未来状态,这与美国国家文化历史太短有关系,也与美国国家文化杂乱相关。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的国家文化就是各种移民文化的大杂烩,其中基督教文化影响比较大,早期的移民就是一帮清教徒建立起来的殖民地。但是由于基督教没有包容性,排斥其他文化,导致了美国始终没有形成极具凝聚力的文化融合体系,因此美国文化其实是一个很难有生命力的粘合物,一碰就易碎。这种脆弱就体现在美国文化的焦虑性上,对人类的未来走向持悲观的,没落的,消极的文化观念,
美国文化的焦虑性导致美国人对外族文化的恐惧,体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害怕被外族文化洗脑,另一方面是积极的洗外族文化的脑。这样就构成了美国文化的偏执人格。反射到现实中,由于害怕被外族文化洗脑导致了美国国内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乱像,如社会刑事案件严重,校园枪杀事件,种族虐待事件;在洗外族文化的脑的时候总是利用极端的手段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导致世界上的某些国家不停的动荡,国际极端主义泛滥,恐怖主义盛行。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情节就是克隆人被洗脑,记忆清零,以便于外星人的操纵。这个逻辑其实就是美国文化对自己的真实描述。这个文化逻辑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清教徒迁徙到美洲建立殖民地,甚至更早期的清教徒在英国反对圣公会,导致的被驱逐和压迫产生的对外族文化的本能排斥和警惕。后来直至发动用暴力消灭曾经友好的、帮助过这些欧洲移民的印第安人的战争,这样美国文化偏执的历史性格正式形成。
美国文化的焦虑性的另一面是非常迷信军事暴力力量。在美国的科幻电影中,普遍的剧情都是制造出更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最终击败敌人。这种文化局限是非常明显的,他的脆弱性就更突出,一旦敌人有更强大的武器,美国人就只有束手无策了。这一点在美国人的军事手册中有相关准则,就是当一队成建制的士兵如果减员1/3,就认为失去了战斗力,指挥官如果认为面临绝境,可以在战场上选择投降。这种单纯迷信暴力力量导致的失败的最佳注释就是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美国人过于迷信自己的军事力量,完全藐视当时落后的中国军队,最终导致美国军事史上的第一次不光彩的停战协议签订。朝鲜战争其实就是两种文化的较量,一个只有二百多年的年轻国家操纵着最先进的武器,最终被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用落后的武器阻止在北纬38度战线。然而许多人并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仅仅10年前这个古老的国家还被日本人打得满地找牙。原因就是这个古老国家的文化进化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输入了西方最先进的新鲜的文化血液——马克思主义,而毛泽东就是把这一新鲜外来文化结合传统文化整合成中国强大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伟大的文化导师。中国文化得到提升,使整个国家获得重生。这一点,其实美国人在朝鲜战争后就已经完全弄清楚了。但是由于美国文化和中国新文化是一种完全冲突的文化,一个为私,一个为公,立场的不同就使得中国的新文化基础深厚,难以打倒。美国人也就不得不包装自己的文化,以取得抗衡。其典型的手法就是用人性说来作为美国文化的面具,欺骗世人,目前来看还是颇有效果。
这部电影就是一个用人性包装的美国文化大戏。首先不解释为何人类和外星生物必然发生战争,因为美国人不需要解释。美国文化的一个必然逻辑——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同时由于美国文化又信奉“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真理,导致——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变成了——没有利益就是敌人。这样的文化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人在全世界要么寻找利益,要么寻找敌人,全世界都成为美国人逐猎的战场,要么是商业战场要么就是军事战场。在这样的文化逻辑下,战争就是美国文化的主流,这也是美国文化焦虑性的又一个表现形态。其次把人性抽象到能拯救人类灾难的高度,把人性的解释权牢牢的握在手中,用人性这根棍子不断的抽打敌人,瓦解敌人的阵营。电影中的人类领袖(摩根.弗里曼饰)利用人性宽恕了克隆人(汤姆.克鲁斯饰),再引导克隆人看书出现人性反思,然后利用人性的质疑这一特点成功策反克隆人,揭示了真相,最后的高潮是人性的最光辉的一面爆发,为了人类整体的解放,牺牲自己。这个人性阐释其实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了,但是他确是以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来表达。美国文化中的这种人性其实最脆弱的地方就是被抽象化了,我们如果仔细的分析就会看到克隆人和地面人类的利益诉求其实是有差异的。地面人类是为了赢得战争,保护地球资源,毁灭外星人。克隆人是为了寻找自己生命来源,发现真相,克隆人的真实诉求在外星人的基地内,外星人的基地才是克隆人的家,为什么就一定要毁灭掉了呢?
美国文化的人性论在本质上就是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幸福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快乐,而这本身就已经违背了人伦天理,这种方式是反人性的,因此成了美国文化焦虑性的根源。
(2013-9-27成都)
(群号:22517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