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政治生态(五)

火烧 2012-01-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分析政治领袖产生方式,对比决斗式与群斗式模式,探讨西方民主在缺乏现代政治生态下的局限性,指出美国输出民主却未输出政治生态,导致新兴国家动荡,强调威权主义在反制西方文化侵略中的作用。
我们作一下总结,政治领袖或是政治派别的两种产生方式,一种是在政治领导袖之间进行的决斗,动用非常有限舆论资源,而行政、司法、军队等力量保持中立,这是决斗式的领袖产生模式.另一种斗争方式则扩展到了整个行政、司法领域,甚至军事力量参与,他是全面的斗争,是政变,是革命。是群斗。

那一种方式更好,在非阶级革命的变革中,第一种方式显然是最好的,他能选出最优势的领袖,同时,整个社会保持了稳定,改革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而后一种方式呢,我们看到,他必然带来社会的大动荡,生产的大破坏,在两个种超级巨型的社会力量碰撞后,一切都被摧毁了,都要从头开始,当初被迫作出选择的追随者被胜利方清洗掉,这是文化与物质的大浩劫。还不止此的是,一方为了取得胜利,不得不与第三方,第四方取得联系,以争取更多力量支持,卖国行为在所难免。朱元璋为取得政权,不得不与元统治者暂时的联合,蒋为打败毛,不得不与日美联合起来。这不仅是有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政治生态,为他们去争取这一力量支持提供了条件。

在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决斗模式优于群斗模式似乎预示着西方的民主制度优于东方的威权主义。但是,袁世凯在总统选举时,他可以派出军队包围国会,改变选举结果,这在西方会出现吗,我只能说,现代西方世界没有出现过。说明,中国近现代在向学习西方民主过程中,他的成功缺少了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现代的政治生态。没有现代政治生态的现代民主,就如没有保持中立的群众,那么领袖的决斗就成了群斗,那么,这个民主就不现代了。袁世凯的卖国行为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菲律宾的现状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同样全面照搬了西方的民主,但轮流执政的竞争并未仅仅在领导人之间进行,每一次政治更替,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同样的,他们缺少一个现代的保持中立的政治生态。但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建立这样一个良性的政治生态,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会让这样一个先进的现代的政治生态在这些国家存在,为他自已制造一个敌人,美国输出了现代的民主,却不输出现代的政治生态,所以,他输出的只是半封建与半殖民地。

我们看到,不论是在中东,还是在南亚,不论是在非洲,还是在南美,美国都在试图输出西方的民主,却捂住现代的政治生态不肯放生,他有意坐视新兴国家动荡不安,内部纷争,从而为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殖民统治该地区和国家打开了方便之门。

当然,为了对抗美国的意识形态的侵略,一些国家找到了他们生存的道路,那就是威权主义,在国际上,我们会发现一个较奇怪的现象,多数反美的国家,都实行威权主义,多数威权主义国家,都反美。他们似乎是互为因果的。威权主义者巧妙的拒绝了西方式的民主,他们中的一部分,通过强势的领导力,在这个国家建立了现代的政治生态,并用这种领导力,构筑一个坚硬的保护壳,阻止西方国家的文化演变。当然,另一部分强势的领导者利用他们的领导力,在防止西方文化侵略上做了些贡献,但在构筑现代政治生态上他们做得很少,走得很难,前者如新加坡,后者如中国。

没有强势的政权,无法阻止西方的文化侵略,那么现代的政治生态也无法建立,国家沦为西方殖民地。有了强势的政权,而不去积极构建现代的政治生态环境,同样免不了被西方国家殖民统治的命运.在西方民主的压迫下,像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东国家,只要有条件,都选择或者重新走上了他们威权主义的道路,中国选择一党执政,是必然的,但一党执政与多党制度并不相冲突。当然,选择了威权,却以此为借口,拒绝建立起现代的政治生态,这同样是一场民族悲剧。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诞生时,民主制度与现代政治生态并不是同步存在。这与当代的不同,当代国家,如果没有现代政治生态,所谓的现代民主也不过是境花水月。为什么存在这种差别呢。英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公务员并没有从国家政权中中立出来,而是由权贵“恩准”产生,腐败之风甚行,但英国的外部环境与我们不同,在当时的世界,没有那个国家对他构成现实的危胁,他落后的政治生态在当时是先进的。当英国成功建立起了现代政治生态,此后在世界范围内,每一个新兴国家的现代政治生态诞生,都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