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外资在我国一些重要产业形成产品垄断应引起注意

火烧 2007-01-1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外资通过并购和技术控制,在我国多个重要产业形成垄断,如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及流通渠道。部分行业外资占比超80%,影响价格和市场规则,引发关注。

外资在我国一些重要产业形成产品垄断应引起注意

    
    近年来,外资企业依托强势的资本实力、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加上在我国拥有的一些优惠政策,对我国行业龙头企业的大量并购,在许多重要行业形成产品垄断。

                     在我国众多竞争性行业中外资已占半壁江山

    当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为了占领我国市场而来华投资,目前已在众多竞争性行业占半壁江山,我国的外贸出口额中60%以上是外资企业创造的。中国并购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产业地图》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除工业领域外,外资对我国流通渠道也呈加速控制的趋势。在流通渠道中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 0%以上,占有绝对优势。
    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认为,目前,外资对我国某些行业及其主要产品的控制程度在不断加深。如,在装备制造业,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2004年,德国博世与威孚成立合资公司。博世占控股地位。国家投巨资长期培养的技术中心被撤销合并,技术人员全部被收进合资企业,使威孚失去了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主导权。由于博世控制了销售渠道,新公司将P型喷油泵产品的销售单价由7000元提高至13000元。
    大型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一位副所长说,自2 004年大豆危机以来,跨国粮商正在形成对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的垄断布局。目前仅ADM、嘉吉和邦基三大跨国粮商已经掌握我国近三分之一的大豆加工能力,尤其是2005年大豆危机引发行业重组洗牌以来,随着国内中小企业的停产关闭,外资进一步加快了扩张步伐。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大豆加工业,尽管使部分地区的利用外资数量、GDP总量持续增长,但却造成中国原有大豆加工全行业亏损,多家企业濒临破产。
    跨国公司所驱动的市场大洗牌,对中国市场有着强烈的冲击。瑞典利乐公司从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目前已架构起800多条罐装机生产线,形成了“一包独大”的局面。在无菌饮料软包装市场,目前“利乐”公司已控制了中国8 0%以上的份额,占绝对垄断地位,控制了价格和供货方式,并实行不正当的限制性商业策略。利乐公司这种经济垄断格局在我国市场并不少见。美国微软占有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 95%,美国柯达占有感光材料行业至少50%的份额,法国米其林占有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芬兰诺基亚、美国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占有手机市场的70%,美国思科占有网络设备行业市场的60%等等,这些公司的很多经营活动会附有限制条款。

                           行业垄断遏制我国经济发展

    “产业安全”是指在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国家的重要产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在资本、技术和市场等领域不受跨国资本的左右,具有竞争力,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有些同志认为,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依赖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特点表现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贫困化增长”;即外资总量发展、GDP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进步,但同时国民所获得的利益却十分有限。相对于跨国公司所代表的发达国家快速财富积累,中国的增长中隐含着相对贫困化。同时,土地、劳动力和资源的粗放式投入下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并带来新的危机。
    锦西化机是我国化工设备生产基地,其透平机械分厂的石化装置维修能力很强,拥有一支通晓各国装置的专家型队伍,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如今,在当地政府主持下,锦西化机被迫拿出透平分厂与西门子合资,外方占70%的控股地位。这一合资案对国内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带来巨大震动,影响到相关核心企业,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公司;也在争取与跨国公司谈合资。
    黑龙江省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是全国唯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其产品占到中国市场份额的95%。1997年,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与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合资,2004年改为独资公司,约翰迪尔遂取代了原佳联在农机市场的地位,我国从此失去了在大型农业机械领域的自主发展平台。
    长期以来,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垄断了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全部审计业务,而这些企业又往往是我国的关键行业,如能源、金融等。通过审计业务;外国机构可以获取到我国关键行业的重要信息,使得国家经济安全甚至军事安全都受到威胁。尤其在金融服务这一高利润行业,外资并购欲望更加强烈,目前不仅已收购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的股份近25%以上,而且还在不断地要求突破限制。
    苏州国家高新区招商局一位常务副局长认为,当前很多外资企业并购我国效益好的企业,其目的在于打破原有产业格局。在消灭中国企业原有的产品、市场及技术平台后,外企就会通过经济技术和资本的强势,逐一瓦解我国国内企业,各个击破。他说,在一些合资企业,往往占控股地位的是外方企业,外方对于中方的自主创新一般采取排斥的态度,并且在合资协议中大多已明确规定。目前,外方的控股地位在现代公司治理框架下得以进一步加强,通过公司董事会构成上的多数形成表决优势,进而实现对于企业的控制,实际上中方完全丧失了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
    大量的市场份额失去,众多产业被外资控制,最直接的后果是利润大量外流。据经济学家估计,外国投资商拿出3 0%的资本,拥有5 0%的股份,拿走了7 0%的利润。尤其是我国引进外资中有一大半是在做加工贸易,这种“贴牌生产”,外国人拿走的利润更多。然而,中国耗费的资源再多,付出的辛苦再多,也得不到技术、形不成品牌。加上对外资的免税、低税政策,使我国得到的税收也很少。
    (《环球视野》刊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