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天涯》2005年第二期

火烧 2005-03-15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天涯》2005年第二期精选多篇文学作品,涵盖作家立场、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汉语等主题,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展现当代文学与社会的多维思考。

作家立场

004甘地 著  吴蓓  译   真理静修院院规

019刘继明              公共知识分子:告别还是开始?

025张承志              他人的尊严

028李晶                木秀于林

035殷力欣              旧闻记趣

  编辑部同仁思想论丛

041韩少功              现代汉语再认识

052蒋子丹              那天晚上

056孔见                我们的不幸归咎于谁

063李少君              我所知道的NGO

特稿

  《中国改革(农村版)》事件专题

069温铁军             《中国改革(农村版)》祭

071温铁军             “农村版祭”的后续文字

074冼岩               《农村版》为什么折戟沉沙?

民间语文

077                    某市党报党刊征订工作实录(2002)

084段宝林             北大日记(1954—1955)

095哈宽贵   周云      申请报告两则(1979—1995)

093                    海南禁规乡约(1857—1988)

96                                         新说文解字(2004)

文学

098李锐               扁担——农具系列之六(小说)

105叶开               衣锦还乡(小说)

115向春               重新妖娆(小说)

125满国徽             迷奸(小说)

132迟子建             简朴生活回忆录(散文)

144人邻               疾病六章(散文)

150范晓波             吉他的背影(外二篇·散文)

艺术

155刘海波             以烟草的名义思考

161朱朱               对历史的回访

研究与批评

166耿占春             书写与自我建构

173韩毓海             笛福、经济学与文学及其它

186                    环球笔记8则

本期重要提示:

甘地《真理静修院院规》
  甘地因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被捕,在印度耶罗伐达中心监狱监禁期间,每周写信给其所创立的真理静修院,探讨静修院要遵守的原则。真理静修院是培养非暴力战士的场所,形式上像个农场,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这些信中,甘地比较全面地整理阐述了他的一系列观点思想,信件因此被广泛传播。这些信件是了解研究甘地思想的重要资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普遍重西方轻东方,对东方思想的介绍严重阙如,而实际上,东方各国由于与中国有着类似的背景与条件,在这些土地上土生土长的经验与思考对我们也许更有启迪。

韩少功《现代汉语再认识》
  这是作家韩少功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演讲整理稿。在文中,作者提出“创造优质的汉语”,并认为“优质语言一是要有很强的解析能力,二是要有很强的形容能力,前者支持人的智性活动,后者支持人的感性活动”。前段时间,有媒体发起讨论“汉语保卫战”,担忧全球化时代汉语被殖民化的危险,这样看来,韩少功这篇文章非常及时且有针对性。

温铁军《中国改革(农村版)祭》
  2004年年底,势头不错的《中国改革(农村版)》突然停刊,且该刊总编辑、“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本人都毫不知情。在“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这一事件让很多人迷惑不解。本刊特地刊出温铁军先生的两篇文章,也许可以一解大家之惑。同时配发了冼岩的评论文章,对此一事件做了深入探讨。

李锐《扁担》
  小说描写了在时代的大潮中,一个进城打工的小人物农民金堂的辛酸命运,尤其最后写到金堂遇车祸截肢后、一路乞讨历尽艰辛回到家乡时不能自己的情感爆发,让人感到震撼。作家李锐最近的一系列短篇小说,都以一种与人物息息相关的农具作为影子、线索,来展开故事。这篇小说也是如此,扁担先是作为主人公的身份标志,后来又是主人公回家路上的运载工具,与主人公形影不离,可以说扁担也承载了人物的命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