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2006年中国民生三大问题

火烧 2006-02-1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8
2006年中国民生三大问题包括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同时涉及高校贷款风险、医疗保险覆盖不足及收入差距扩大等。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的现状及应对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06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蓝皮书预测,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将达到9.4%左右,预计2006年将接近9%。 
    至于回落的原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金华分析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经历了三次高速增长,每次周期都是三年,第三次是从2003年开始起步,到2005年又是第三年,前两次高速增长后经济都出现了一定滑坡。 
    蓝皮书显示,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成为新民生三大问题,专家建议政府继续采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留意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在加大政府教育性公共财政支出的同时,逐渐加大社会参与办学力度;针对看病贵问题,政府应对目前医疗市场的失灵无序行为进行约束,并探索尽可能覆盖普通人群的医疗保障体系。
    ■蓝皮书观点 
    1 买房上学看病成民生三大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党委书记、副司长、著名社会学家李培林把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称做新的民生三大问题。2005年在粮食价格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居住价格仍然上涨5.6%,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几倍于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长;医疗支出过快增长也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在农村当中,疾病和教育正在成为新的贫困诱因。 
    2 高校贷款将成银行不良债务 
    李培林指出,大学扩张潜伏着财务风险。目前,大学有很多的借贷。 全国大学从10年前的1000多所扩展到2000多所,但管理和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有若干所大学2005年出现了还不起利息的问题。 这些借贷以后可能会成为新的国有企业债务。因为大学是一个非营利的机构,不是一个挣钱的场所。银行进入国际股市以后,和政府脱钩了,以后政府已经没有理由为银行的不良债务埋单,但是银行的钱又是老百姓的储蓄存款,这方面一旦发生风险,可能会造成社会问题。 
    蓝皮书中显示,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亿至2000亿元,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至20亿元。大学的债务使银行增加了财务风险,将可能最终成为国有银行新的不良债务,迫使大学更加朝“创收”方向发展。 
    3、六成国民无任何医疗保险 
    蓝皮书报告指出,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进一步增多,已达到1亿3341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也不断增加。 
    但是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仅仅覆盖了1/3强的国民,到2001年,中国所有城镇居民将全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相对来说,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如何健全是一项大的挑战。2005年政府发布了新文件,要求全国城市展开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到2005年10月底已经确定了上千个试点区县。 
    但报告指出,目前全国仍有65.7%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大约1/4的受访者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医疗。
    4、城市出现“新失业群体” 
    李培林认为在下岗失业人员外,新失业群体也值得重视。新出现的一部分过去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由于缺少劳动经验和工作经历,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缺乏,在城市形成新的失业人群;但他们很难得到失业救助。 
    在总体上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目前就业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前年广东民工荒信号出现后,去年扩大到长江三角洲,今年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北方地区,其特点就是区域性短缺,在产业集中的地方发生短缺。此外,还有技术性短缺、年龄性短缺,年轻女工短缺也值得关注。 
    5 收入差距连续4年最受关注 
    李培林称,自1996年到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没有超过4%,城乡的差距再一次拉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民收入增长和城市区域的收入增长发生背离。近两年来虽然收入有所提高,但整个城乡之间人均收入差距为3.3倍。 
    李培林指出,现在社会上普遍议论的贫富差距还主要是收入的差距,因为中国还没有个人资产的申报制度。但事实上财产的差距比收入的差距要大很多。 
    蓝皮书中,中央党校教授谢志强在领导干部中做的社会形势看法调查显示,收入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此后依次为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结构性问题。 
    在调查中,收入差距所受的关注度连续四年排第一,但是地区差距从去年的第八位跃升到第二位。同时,大家认为当前的主要社会风险依次为贫富悬殊、金融风险和高失业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