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从《巴菲特阴谋》看中国小资小康的悲哀

火烧 2011-01-15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通过《巴菲特阴谋》探讨中国小资阶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分析社会阶层固化、小康群体压力及阶级矛盾,揭示制度对底层的压制与历史循环的无奈。

从《巴菲特阴谋》看中国小资小康的悲哀  

   

萧三郎 陈郢客  

   

   

“阶级”这词,有时抽象空洞如书中死物,有时却如暗刺,让人有切肤之感,永志难忘。  

《巴菲特阴谋》一书洋洋数万言,没有出现一个“阶级”的字眼,但却处处感到阶级的存在。  

在今日商业社会,将巴菲特、索罗斯和比尔•盖茨之流看做英雄,是谁的英雄呢?  

是下岗工人?  

是失业农民?  

抑或是领不到退休金的老头老太太?  

还是小子们?买办们?官们?  

国人自有国人之抒情意气。  

中国向来有“国破山河在,英雄亦不过如是”的不仁气度,就像《碧血剑》中的李岩“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如此壮阔河山,无数英雄竞折腰。  

戏梦人生,梦里不知西东。  

中国制度不像印度,他们下层人民彻底被扼杀了关于自身的幻想,而我们史书里彰显的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冲动传奇。  

尽管国人忍耐力好是出名的,高贵者对底层的盘剥一旦突破了底层忍耐的极限,民遂为匪,强势反弹,杀戮旧贵,生成新的高贵者。  

刘乡长、朱和尚,出于草根,造反作乱,子孙遂天皇贵胄。  

中国历史的关键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对农民的改造。农民造反的理想是什么?就是——我要坐了金銮殿,就干他娘娘。”  

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实因大传统和小传统沟通不力的无奈之举;没有新的模式生成,“后人复哀后人”几乎是注定的。  

所谓“河蟹社会”,实默认上位权益,给底层以安慰。  

小资小康们,吃力负重,在所难免。  

蛋糕尚不够大时,这是最安全最便捷最“河蟹”的对策;作为卧薪尝胆过渡计策,算得上高明。  

一旦定格为长久制度,上位者不知节制,小康小资们被抽空压垮,重归二元的“阶级”社会,恐怕国运就不妙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