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谁是婊子制造者(旧文)

火烧 2011-01-1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批评当前扫黄行动治标不治本,揭露现实社会与网络黄毒的关联,质疑政府执法不力,呼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反思网络与现实的双重问题。

12月8日,中央外宣办、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决定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互联网及手机媒体上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大量存在,不仅严重污染网络环境,破坏社会风气,也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铲除这一“毒瘤”,亟需我们重拳出击,彻底根治。

此次九部委联合开展的专项行动,把建立健全防范和查处长效管理机制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显然是看到了过往“运动式思维”的局限,值得期待。笔者以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既有赖于明晰界定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做到平时严格依法办事,正确履行法定职责,该打击的绝不手软、绝不拖延,也有赖于充分发挥广大百姓尤其是网民的作用,形成网络“黄毒”“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联防联动机制。只有这样,网络“黄毒”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几大部委网络扫黄的较真劲和取得的辉煌战绩,你是为净化了网络空间击掌叫好呢,还是为没有了消遣、养眼的肥臀、大乳、白虎而有所抱怨呢?击掌叫好的未必发自内心,颇有微词的到貌似情有可原:

     现实中洗头房、商务会所、洗浴中心,各类涉黄场所明里暗里不计其数,你为何不查?斗不过那些有后台、有背景的大老板就向没钱没权没势,只能在网上开个“意淫”店铺的不良网民前显威风,这算什么玩意?我们不是贪官污吏,不是富商巨贾,也没有他人请客送礼,再加上“心中那神圣的道德法制”的震慑,我们现实中不买不卖,难道在网上看看也不成?再说了,网络环境的脏乱差是与生俱来的么?不正是现实社会的虚拟反应吗?现实中明里反对、暗中保护支持色情业,动不动还抓几个小姐和嫖客展现一下自己的尽职尽责,多么好的演技啊,可是群众都不傻,演毕竟是演,当扫黄打非成了作秀,避重就轻,这只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标不治本的闹剧。

政府大方地卖地卖厂供资本家建房招商以饱私囊

群众无奈地卖血卖淫供精英们玩乐嫖娼求一个爽

从毛主席一句话,北京一夜无妓女,从周总理骄傲地说中国除台湾地区外没有妓女性病,到现在繁荣娼盛,性病艾滋病蔓延,好不容易翻身做人的女性又沦为性奴隶,我们如果有起码的良心,我们应该去指责埋怨那些正处于妙龄期的女孩们么,是她们真的无耻到了善于、乐于、甘于做婊子、笑贫不笑娼的地步么?就是这样令人悲哀的现实,却也有人恬不知耻、丧尽天良地说减少了就业压力、释放了很多人的心理压力,精英阶层道貌岸然,自然不这样直白,但活生生的现实告诉我们,他们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嘴上扫黄,心里贩黄,鸟上染黄……

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口号喊得山响,任扫黄打非的战报塞满纸张,我们只看得由本来就是受害者的“妓女”无辜地充当了替罪羊;只看得一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坍塌和道德底线的沦丧;只看得一面扫黄打非的旗帜高高飘扬,一面公安、卫生部门的同志兢兢业业的为小姐们查体、发证一派繁忙……

解放思想,“性观念”的解放估计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迈向市场,体力劳动可以卖,脑力劳动可以卖,凭什么床上劳动卖不得;和谐社会,为那些家中性生活不和谐的提供了理论支持,促进了家庭、社会和谐,还贡献了绿色GDP……君不见,很多领导干部正是通过包二奶三奶等先进举动践行了性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做大性市场的推动者,构建和谐性社会的参与者……

谁是真正的婊子?小姐们是不是比那些“白天念稿子,晚上玩婊子”的人更有职业道德,更加值得信任?

婊子制造者是谁?是什么让这一事业沉渣泛起,是谁在默许这些法律禁止的事情,又是谁在为这个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心情非常沉重,那些从事这个行业的女性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在此绝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只有对她们处境的无助的伤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