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中美是否“必有一战”?

火烧 2010-07-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通过两条定理分析中美是否必有一战,指出战争源于财富争夺和被剥夺者的反抗。当前中美无财富争夺且中国不反抗,因此不会爆发战争。同时探讨历史案例,强调和平与反抗的抉择。

中国和美国之间是否必有一战?这用不着专家来研究。并且,有些“专家”研究来研究去,把简单问题弄复杂了,可是还没有弄明白。

可靠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我把它归结为两条定理:

定理之一、战争源于财富争夺。匈奴人和汉人的战争,源于匈奴人抢夺汉人的粮食。即使打着意识形态旗子的战争,背后也往往有资源争夺的动机,例如,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征讨不信耶稣的异教徒,实际上是在掠夺财富。实行同一社会制度的国家,也会发生战争,战争与社会制度、价值观并无直接关系。同一民族和政权内部的分裂战争,也是为争夺较大财富份额。正如孟子所说,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定理之二、战争起于被剥夺者的反抗。匈奴人要粮食,汉人拱手相送,就不会有战争。匈奴人不打仗能得到所要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打仗?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因为中国人不愿作亡国奴,进行了反抗。不是有“明白人”总结历史经验,教导我们说,如果中国不进行激烈反抗,南京大屠杀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吗?

要发生战争,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用这两条定理来审视当前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打不起来。证明如下:

中国和美国没有财富争夺,虽然美国夺取中国的财富,但中国并不争。是人有夺而我无争也(定理一)。

且:中国不会反抗美国,如反抗,便没有“和谐世界”和“中美合作大局”(定理二)。

中美之间不会发生战争。

证明完毕。

如果发生财富争夺时,被剥夺一方首先采取不反抗态度但不能坚持到底,则后来的战争必定付出很大代价,并且难以胜利。中国抗日战争代价巨大,是因为蒋介石对日本的姑息并抱有幻想。南宋时,中国完全有能力打败金朝的武装力量并收复失去的北部河山。但坚持韬光养诲政策的南宋朝廷对主战派采取打压态度,坚持韬光养诲近150年之久,并取得国民总产值(GDP)的巨大增张,在蒙古军队来到时放弃了韬光养诲政策,采取抵抗,为时已晚,终于亡国。

“中美必有一战”说是否错误?也不尽然。依定理一,战争条件已经存在;依定理二,就看中国是否永远接受美国对自己财富的剥夺。如不能保证永远顺存美国,则必有一战。如必有一战,则晚战不如早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