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别把腐朽当奇葩

火烧 2006-06-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社会中封建意识的残留,如乌纱观念、状元文化等,指出媒体过度炒作高考状元和名校,影响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呼吁反思腐朽文化对现代教育的侵蚀。

别把腐朽当奇葩


曹友琴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6-29 http://guancha.gmw.cn


皇帝宝座已经被推倒近百年,又经历过“五四运动”,然而,只要仔细观察今天的社会世象,就不难发现封建意识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公然表现一番:乌纱观念、权本位观念、人身依附观念、等级观念等等。在市场上,宫廷食品、宫廷秘方,甚至慈禧老佛爷曾经吃过的饼子,只要沾一点皇气,就会不遗余力张扬,视为至宝,至于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就省略不计了。就是国家级的三峡工程中,在爆破三期围堰的时候,那些国家科技精英也是要确定整个爆破时间为“12.888秒”,选择在6.6日16时这个时日去爆破,事后的庆典活动也正好要举行8分钟,不多不少。最后却因为失误而留下一个“第15号堰块”。封建幽灵,已经让人感到可怕的程度了。

“五四运动”的反封建任务至今也没有彻底完成,这是不争的现实。

这不,最近高考分数公布了,媒体首先就热闹起来。笔者生活所在的省域,媒体的触角快速伸向高分学生,“金榜题名”,“XXX头名状元”还“是个漂亮女生”,“XXX高考榜眼”,又是玉照又是访谈,访状元、访榜眼、访状元榜眼父母、访状元榜眼老师、校长。只差头戴花翎状元帽,身穿大红状元袍,吆喝开道骑骏马了。接着“状元学校”纷纷登场,XX中学“本科达线率超过90%”,XX中学本科达线率居省城之首,总分“状元”出在XX中学,单科“状元”出在XX中学(6.25<现代快报>),各市县的“状元”浪潮也就一浪一浪汹涌澎湃。“名师”当然也就随之闪亮风光......庆功宴、谢师宴......也就跟着热闹十分了。

冷眼看热闹,不禁要问,这热闹的背后究竟在有意无意地张扬什么?不论有怎样的解读,它必然有着这样的含意:“状元郎”“功成名就”,从此就是康庄大道。这对于刚刚跨进成人行列的稚嫩青年到底会给予他们什么暗示和影响?同时又给予落榜青年什么暗示和影响?择校热已经是“热火朝天”,宣扬高达分率学校,是不是要继续给择校热添薪加温,让火焰烧得更旺?素质教育已经被许多地方冷漠在一旁,热炒“状元”、热炒高达线率学校,是不是还嫌升学教育还搞得不够温度?

尤其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媒体人应该是腐朽文化的批判者,是现代文明的鼓吹者。是不是我们的汉语词汇太贫乏,非得用封建时代才有的“状元”“榜眼”,才能表达这些青年学子的成绩和赞誉?用“状元”“榜眼”来加冕高考优秀者,为什么就嗅不着这些词儿发霉的腐臭味?

鲁迅先生曾经批评过,不要拿肉麻当有趣。倘若今天把腐朽当奇葩,就不仅是一种轻浮、有趣,更是一种莫大悲哀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