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很喜欢,我又还有期待——门外谈文十八题 马望野

火烧 2013-12-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围绕曾若水《乡村》短诗展开,探讨其意境与表达,结合马望野的评论,分析诗歌中的乡村形象与时代感,体现诗歌的简约与丰富,引发读者对现代乡村诗的期待与思考。

 

  我很喜欢,我又还有期待

  ——门外谈文十八题

  马望野

  =======================

  剪报留资之际,很容易意外地发现原先没有在意的宝贝。曾若水的《乡村》就是我这样偶然地在《人民日报》(2013/11/18)的《大地》副刊上见到的。这首短诗,不知为什么突然吸引了我的眼球。飞快地读了下来,又飞快地剪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再一次欣赏的机会。说是欣赏,无非就是多读了几遍而已。印象当然还不坏。简单说来,我觉得她既静穆,又蓬勃;既冷峻,又热烈;既简约,又丰富。。。。。。很矛盾地又很直白地勾勒出乡村在他脑海里的复杂印记。那种形象是很独特的:不像土改时的热烈,也不像大跃进时的匆忙;更不像公社时的肃穆,还不像开放时的火爆。。。。。。也许这就是今天的乡村?很难说。既没见到新建的塑料大棚。也不见有旅游者的农家乐;既没见到留守的妇孺,也不见有闲不下来的老头老太太。显然,这些画面都入不了他的诗。作者笔下勾勒的不是浮世绘,也不是工笔画。她有画面,她有意境;她有形象,她有比喻;她有景,她有情;她有实,她有虚。所以,我就难免地想起了一些精彩的杰出的小令或短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如,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那都是很概括很典型的风景和情思,因之永久地流传下来了。这才是诗啊!如果,我们在《乡村》这个题目前面,加上“今天”二字,可能便大煞风景了。人们能这样强求吗?然而,又一想,难道这就是广大群众现在渴求的诗么? 时代的气息在哪儿呢?那也很难说了。我很喜欢这首诗,我又还有期待于这首诗。我的确不能不处在一种矛盾的境界中。。。。。。

  看来,这就是一个门外汉难解的困惑了。

  请网友们也来读一读这首诗,并有以教我!

  (2013/12/03)

 

  +++++++++++++++++++++++++

  乡村

  曾若水

  《人民日报》(2013/11/18)

  +++++++++++++++++++++++++

  乡村的黎明

  是雄鸡叫出来的

  嘹亮的啼鸣

  向光明前进的号角

 

  乡村的夜晚

  是老牛拉回来的

  拉回来的

  还有一天劳动的欢愉

  和满天闪烁的星斗

 

  乡村的歌

  是锄头和锤子敲出来的

  一首一首

  填满了

  农家的空隙

 

  乡村的梦

  从春天出发

  在泥土里种出来

  一大片一大片

  压弯了

  岁月的腰

相关文章

  • 前提是你要把自己当作金子 马望野
  • 刍议富连成与北京大学有无相同处 马望野
  • 给我们的党校推荐一篇教材——《大医精诚》引起的联想 马望野
  • 跋卢弘读王学泰《监狱琐记》之漫记 马望野
  • 又获常老撕纸贺年卡后吟
  • 形式主义的新形式:越位射门+沽名钓誉+瞒天过海
  • 不着一字 尽得泪流——乱读随钞之一百一十一
  • 他为何如彼谨慎?——门外谈文十七题 马望野
  • 乱读随钞之一百零七 马望野
  • 浮躁时代的网络话语与拯救灵魂——“忘”顾左右而言它[丙]马望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