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有感

火烧 2011-02-13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春天里》歌词中的‘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展开,反思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引发对人生无依的深刻思考。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有感

     今年春晚,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演唱的《春天里》,因了《星光大道》的胜出,又借助于《我要上春晚》的给力,在春晚这个能使人火、能使人富、能使人上天梯的流光溢彩的大舞台上,沙哑的歌声打动人心,使人震撼,给人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因为它唱出了万千农民工疲惫无奈的心声;其中的“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更是唱出了社会的“心病”。

     上些年岁的人,一定记得现代京剧《海港》中退休老工人马洪亮有一段唱词:“这新社会,咱们码头工,翻身作主多自豪,生老病死有依靠,共产党毛主席恩比天高!”这正是百姓最直接、最朴素的感情表白。在那时也便觉得就生活在“生老病死有依靠”的幸福里。

    这是“新旧”对比,还是“今昔”反差呢?在今天很是值得反思。

   《春天里》一段歌词复制于此,咱们也不妨唱一唱,那怕只读一读。心里是不是有些疼,有一种异样的东西梗在咽喉?

        《春天里》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
        没有信用卡没有她
        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是啊,歌词是勾人心魄的。“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我常常听着听着便随之吟唱起来,尔后潸然泪下。因为我听到了一个真正沧桑的声音,一种生活的无奈而又不甘的声音,一种在底层拼命挣扎而又乐观、向往、追求的声音。

     然而,在当今社会里,因病而贫,因学而困,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因此担忧之人将会有多少?“农民工”只是一个缩影。养老问题也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养儿防老还是中国养老的基本形式。计划生育只要一个孩子,而一个孩子是否能挑起养老的重任?明知道挑不起来,国家能否全部包养?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很多人想起来,心中茫然一片,甚至不寒而栗。
     更有“无儿养老”者——一些失去独生子女的残缺家庭。“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他们有资格享受“留在那时光里”、“埋在这春天里”吗?

    “关注民生”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国家高层也身先士卒做出给力之举。有什么能比“生老病死有依靠”更受百姓关注呢?如何落实“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解除社会的这个“心病”,既是国家的当务之急,又是社会的长远之计。
     春风已度“玉门关”,但愿我们养老的梦想,能真正绽放在春天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