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梁小民:经济学家要讲真话

火烧 2005-11-09 00:00:00 思潮碰撞 1029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学家缺乏独立人格,未能讲真话,部分人将经济学变为赚钱工具。强调经济学家应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专注纯理论或应用研究,为社会提供真知灼见。
据10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先生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公开表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虽然我们不一定完全同意丁学良先生的观点,不过在 当今的中国学者中,经济学家是较为显赫也是受抨击较多的一个群体,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号称经济学家,且著名者,人数之多,观点之奇特,恐怕全世界也无出其右者,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是一些经济学家找不到北,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国几乎没有研究纯理论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是与数学、物理、哲学、历史一样的一门学科。所谓经济学家应该是以经济学为专业,个人谋生并为社会服务的人。

    以经济学为专业,就要做学问。经济学学问有纯理论的,也有应用的,以纯理论为专业的经济学家应该耐得住寂寞,跟踪并研究处于前沿的理论问题。这种抽象的理论也许离现实较远,但一个国家一定要有一部分人从事这种研究。从事这种研究需要没什么强烈的功利心,“为学问而学问”。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几乎没有做这种工作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发展相当迅速,但却很少有人愿意专心研究这些不能立竿见影换取名利的东西,这是我们经济学的悲剧。

    从事应用性研究的,可以在政府部门参与政策制定,也可以在企业任职,还可以以学者的身份,研究各种现实问题。从事这种研究除了理论素养以外,还应该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事应用性研究也是学有专长,不可能对什么问题都发表“高见”,一知半解,信口开河。我国的经济学家中,从事应用性研究的不少,可惜不少经济学家将“应用性”变成了“赚钱性”,对中国转型经济的诸多现实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也提不出什么真知灼见。

    经济学家的独立人格在于讲真话

    无论从事什么研究,经济学家应该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有良知,有独立人格,有社会责任感。不能把经济学作为给自己赚钱的工作,领了钱给别人消灾。有的经济学家儿女亲属炒股,就鼓吹股市要冲上5000点;当企业的独立董事,挣了钱就为这家企业“鼓与呼”,充当“掮客”;或者挣钱参加论证会,为企业评功摆好。公众对某些经济学家的一些行为有目共睹,才有抨击,才有“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言论。

    这里还应该着重谈谈经济学家的独立人格。经济学家的独立人格并不是反政府、反体制,对什么都一批到底,以“语不惊人死不休”来浪得虚名。用陈云的话来说,独立人格应该是“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经济学家不应该为利益所诱惑,为风气所左右,应该以自己的专业眼光去观察、判断、思考、发言。不是以权势为导向,而应以自己的思考为依据。经济学家所讲的意见可能对,也可能错,但无论对错都应该是自己真实的思想,不能看风使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独立人格不在于对错,而在于真假。说真话,错了也是有独立人格;说假话,对了也是媚俗。我们都在悼念巴金先生,巴金先生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的话全对,而在于他讲了真话。

    经济学家的出发点应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讲真话有一个立场问题。

    经济学家当然也有个人利益,有自己的立场,但当他在以经济学家的身份讲话时,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有社会责任感。一个经济学家可能是富人,但他不该当富人的代言人,以维护富人利益为己任。一个经济学家可能是穷人,但也不能以仇富为己任。他们的出发点不应该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只能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也许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作为学者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

    任何一个社会的转型时期都普遍存在浮躁心态,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但这仅仅是历史长河中微小的波澜。在社会转型时经济学家应该与所有知识分子一样,坚持学者的操守,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才是中国经济学的希望。 

    (作者系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