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吴敬琏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火烧 2011-07-13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质疑吴敬琏改革主张,认为其混淆科学发展与全面改革,误导决策。重点讨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与政府角色,引发关于技术路线选择的争议。

吴敬琏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最近,吴敬琏先生发表了《转型的关键在推进全面改革》一文,总感觉老先生话中有话,用心险恶。  

一、混淆视听,泛化改革。  

吴敬琏先生开篇讲: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中国能否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推进全面改革;没有体制与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发展方式的转变依然会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加快根本性的转变。”  

吴老人家轻轻几句话,就使人觉得“科学发展”好象就是“全面改革”,“全面改革”好象就是“科学发展”。  

如果“改革”=“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改革”的话,有必要在“改革”二三十年后讲“科学发展”吗?  

在这里,不对照原文,不仔细看,人们很难分得清哪些是胡锦涛同志讲的,哪些是吴敬琏先生讲的。  

(查了一下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七一”讲话的原文。  

(2)“中国能否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推进全面改革;没有体制与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发展方式的转变依然会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加快根本性的转变。”,这个在“七一”讲话中不存在。)  

二、乱下结论,误导决策。  

吴敬琏先生在第二段讲:  

“一定要明确: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型中,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各级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不应当直接操办投资项目、组织融资,这种做法会降低效率,甚至造成投资大量浪费的恶果。政府也不要指定选择哪一种技术路线。民间投资的领域需要拓宽,政府和国企不应当与民争利。行政部门不得违法设立行政许可和各种变相的行政许可。政府还要改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方式,不能损害公平竞争。”  

在这里。吴先生下了两个结论:  

(1)“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2)“政府也不要指定选择哪一种技术路线”  

这两个结论真得正确吗?  

建国六十年以来,中国真正有价值的科技成就哪个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呢?如: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哪一个是企业的科技成果呢?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技术落后国家,技术追赶的路线往往是很清晰的,这个时候,如果政府不出面选择技术路线的话,任由民间资本胡作非为,在强大的国际资本面前,中国的技术有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吗?  

三、居心叵测,企图搞垮社会主义制度。  

吴敬琏先生在文章最后,图穷匕首现。吴先生说:  

“经验表明,改革需要有“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而不是一些零碎的、个别的政策调整。能否实现各个领域、全面的改革,这是能不能解决当前问题,能不能成功应对现实挑战的关键。转型成败,在此一举。所谓“一举”不是一个单项动作,而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进行的全面改革。所有的改革,说到最后,都与政府和国企有关。中国整体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政府自身。”  

到此,我们明白了吴先生讲的全面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吴先生所谓的“全面改革”就是“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就是“一举”,即:对政府和国企实施休克疗法,搞死拉倒。  

再说白了,就是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最后一击,搞垮算了。  

哈哈哈  

吴先生已对过去的“打左灯,向右转”等零打碎敲、小打小闹不感兴趣,这次要搞大的,要一着致命。  

四、中国真走上吴敬琏指出的道路,会有好结果吗?  

吴敬琏先生外号“吴市场”,中国市场经济的历史,就是一部社会矛盾激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极度贫富分化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步住不起房、上不起学、医不起病的历史。  

面对人们对“市场”的质问,“吴市场”又将市场经济划分为“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来糊弄人们。  

当市场经济越来越坏时,“吴市场”又来了个不认账,搞出个“顶层设计”、“一举”等,准备将社会主义制度医死算了。  

到了哪时,一切都完蛋了,你们还找得着“吴市场”吗?  

即使找到了,在既成事实面前,你们又能奈“吴市场”何?  

五、中国的发展,应归功于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的中国,有一个“五年计划”。  

自1953年到2006年,中国搞了十个“五年计划”。  

虽然,自市场经济以来,“五年计划”越来越被弱化,但计划的特征仍然明显。“五年计划”,清楚地表明了中国计划经济的特征。  

自2006年以后,将“五年计划”改变为“五年规划”,自此,中国与计划经济彻底决裂。也自此以后,中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越来越举步维艰,经济危机一浪高过一浪,逐步走入越来越深的困境当中。  

至此,人们越来越明白,计划不是什么坏东西,市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后发的社会主义中国有市场,更要有计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