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孔像确实立得好,不用早请示晚汇报》这个标题
文章围绕‘孔像立得好,不用早请示晚汇报’标题展开,分析文革时期形式主义现象与儒家文化的影响,反思群众行为与思想演变,强调民主自由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有感《孔像确实立得好,不用早请示晚汇报》这个标题
《孔像确实立得好,不用早请示晚汇报》这个标题在论坛出现好几次了,它自然让人想起文革中的“早请示晚汇报”的场景。
在这个问题是,大于应该是有发言权的。因为当年“早请示晚汇报”在全国流行的时候,大于是个公开的反对派。大于当时的言论有:“忠不忠要看行动,不是看形式”,“物以稀为贵,什么事情搞得太繁琐就没有意思了”,“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肯定搞不长久”。
在那风头上,这些言论当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结果被扣上“反对三忠于,反对毛主席”的罪状被专政了。而到后来给大于平反时,读到这些罪状的人员都是一边读一边笑。
现在分析起来,当年“三忠于”、“早请示晚汇报”活动之所以能风行起来,还是孔儒文化在作怪。儒家学说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尤其是自汉代始儒教或孔教一直作为国家宗教强加于民。其对中国文化以及老百姓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即如文革这样以破旧立新为旗帜的大多数运动参与者,也没有能够逃脱其影响。具体来说像“早请示晚汇报”这类“三忠于”活动,很符合儒家的“忠孝思想”与“吾日三省乎吾身”的说教,所以一有始作俑者,立刻得到广泛响应乃至风行一时。也许正因为此,才有了后面的“批林批孔”运动。
后来大于并不因为自己有“先见之明”而嘲笑那些揭发批判自己热衷于“三忠于”活动的普通群众。因为大于明白先进思想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大于知道群众还需要一个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
但是今天大于却要嘲笑提出“孔像确实立得好,不用早请示晚汇报”的人。笑他平常“口口声声高喊要民主,要自由,要人民权力”,却要到了“孔像”脚下;笑他等到孔像确实立得住的时候,好看他穿上“古怪的祭服”,到“孔像”脚下去行那三叩九拜的大“礼”。那样子,比起当年的“早请示晚汇报”来,一定要好看得多。
《孔像确实立得好,不用早请示晚汇报》这个标题在论坛出现好几次了,它自然让人想起文革中的“早请示晚汇报”的场景。
在这个问题是,大于应该是有发言权的。因为当年“早请示晚汇报”在全国流行的时候,大于是个公开的反对派。大于当时的言论有:“忠不忠要看行动,不是看形式”,“物以稀为贵,什么事情搞得太繁琐就没有意思了”,“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肯定搞不长久”。
在那风头上,这些言论当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结果被扣上“反对三忠于,反对毛主席”的罪状被专政了。而到后来给大于平反时,读到这些罪状的人员都是一边读一边笑。
现在分析起来,当年“三忠于”、“早请示晚汇报”活动之所以能风行起来,还是孔儒文化在作怪。儒家学说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尤其是自汉代始儒教或孔教一直作为国家宗教强加于民。其对中国文化以及老百姓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即如文革这样以破旧立新为旗帜的大多数运动参与者,也没有能够逃脱其影响。具体来说像“早请示晚汇报”这类“三忠于”活动,很符合儒家的“忠孝思想”与“吾日三省乎吾身”的说教,所以一有始作俑者,立刻得到广泛响应乃至风行一时。也许正因为此,才有了后面的“批林批孔”运动。
后来大于并不因为自己有“先见之明”而嘲笑那些揭发批判自己热衷于“三忠于”活动的普通群众。因为大于明白先进思想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大于知道群众还需要一个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
但是今天大于却要嘲笑提出“孔像确实立得好,不用早请示晚汇报”的人。笑他平常“口口声声高喊要民主,要自由,要人民权力”,却要到了“孔像”脚下;笑他等到孔像确实立得住的时候,好看他穿上“古怪的祭服”,到“孔像”脚下去行那三叩九拜的大“礼”。那样子,比起当年的“早请示晚汇报”来,一定要好看得多。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