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非毛”的市场

火烧 2011-06-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当前社会对毛泽东的负面评价现象,分析精英群体反毛动机及背后市场因素,涉及文化大革命评价、政府信任危机及社会不满情绪等核心议题。

不可否认,现在的社会“非毛”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只是“凤毛麟角”,只是那些“精英”罢了,不信你就看看网上和媒体上的那些言论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想无非就是因为两点:一共产党对文化大革命的全盘否定,二所谓的“精英”们的反攻倒算。共产党对文化大革命的全盘否定这一点我不想多说,留待那些真正的共产党去擦亮他们的眼睛吧。我只想说说那些精英们。

任何一种吆喝要能成为气候,首先就得有市场,没有市场他们吆喝吆喝就会觉得口干舌燥,喉咙冒烟,也就不会再瞎卖力气了。精英们那么卖力,那么“非毛”肯定是有市场的,而且有很好的销路。那么这市场又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有这样几点:

一、人们对时下的政府不满。虽说时下的人民群众还不是处在水深火热当中,但无论是教育就业,就医,住房,还是官员们的廉洁自律都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人们对时下的政府的信任感也就越来越差。现在的政府是共产党的政府,而在中国最能代表共产党的人又是谁呢?无疑就是毛泽东。所以当精英们把毛泽东拉出来当“替罪羊”的时候,总能获得掌声。

二、共产党自己对毛泽东的不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全盘否定。这就像唱歌,调子都定好了,想不那样唱下去都难。精英们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这不一卖力就招来很多附和的。

其实想一想,精英们“非毛”的手段也并不高明,不但不高明,而且很拙劣。

一、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就拿胡乔木为主席撰文写诗这事来说吧,本来就没有那么一回事,可精英们这一造谣可就不得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真的。虽然我们有很多人拿出了很多的证据来驳斥,但依然会有很多人不信。这就是谣言的力量。

二、添油加醋,涂脂抹粉。孔子说过,“过犹不及”。有些事情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也许还是一件好事呢,这往过一说呢,也就成了天大的坏事。就像一个美男子,讲讲卫生,洗洗脸本来无可厚非,可你再给他涂脂抹粉,不但不漂亮了,而且就成了一个妖怪。

三、道听途说,据以为真。这也是精英们一个惯用的手段。其实对于那些小道传说,这些人也没有笨得像猪,就信以为真,他们完全是“据以”为真。为什么呢?他们是有目的,是有阴谋的,就是要把毛泽东搞臭。

四、正话反说,颠倒黑白。本来是天大的好事。这一反说,就成了坏事。土地革命给穷苦人民都分了土地,让人民都成了土地的主人,按理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解释成共产共妻,不就成了坏事吗?

五、断章取义,遮遮掩掩。有人说,毛泽东说过要“感谢日本的侵略”,可就是不把这件事情完完整整地讲出来,而是只取这七个字,于是乎毛泽东也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汉奸”。

既然精英们的表演是拙劣的,那么应该说人民群众就不会被蒙蔽了。恰恰相反,事实却是很多人都被他们蒙蔽了。为什么?我想很多时候要归罪于我们对后代的教育,我们一直在逼着我们的后代学习数理化,甚至是洋文,而对革命历史却教育地很少。看看我们的历史课本吧,瘪得像个瘪三,枯燥乏味,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一贯对有些事情写得含含糊糊,甚至是遮遮掩掩的,这样能让我们的后代辨别是非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