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通胀
文章探讨中国式通胀现象,指出房地产调控与游资炒作导致物价上涨,强调终端商品短缺是通胀根本原因,呼吁通过增加供应应对通胀,而非单纯收缩流动性。
中国式通胀
政府拼命打压房地产―――说是为了让老百姓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房屋―――到现在还事与愿违。
游资轮番炒作姜、蒜、豆、糖等副食品―――给人感觉到通货膨胀很厉害―――可以说,被游资炒作起来的通胀吓住了很多人。
经济学家说,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而它的根本原因是终端商品的短缺(关于终端商品的概念,请看我2009年7月5日写的另一篇博文 “投机资本·金融危机·解决方案”)。通货膨胀与短缺如影相随。
实际上,通货膨胀是经济社会中终端商品供不应求或短缺的一种价格表象―――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过一句话: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去买柠檬―――认为钱多了就一定会出现通货膨胀,是杞人忧天。
央行一年内五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一次加息―――逐步收缩流动性―――据说是为了防范通货膨胀―――但谁来拯救中国的实体经济?
在中国,实体经济不是钱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给中国龙(中国经济)营造一个宽松的大海―――中国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与此相对应的股市点位应在沪市1万点―――现在的股市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龙游浅水遭虾戏!
对付通货膨胀最有效办法是增加供应,而不是收缩流动性。
用收缩流动性来应对通货膨胀只会是雪上加霜―――让经济走上另一场通缩。
如果继续采用不正确的应对方法,真正的危机---滞涨,正而向我们走来。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