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请知识分子走出官场

火烧 2006-01-19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探讨知识分子走出官场、基层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吴仁宝、何慧丽等案例,强调基层经验对社会创新和农村发展的影响,呼吁知识分子参与农村改革与实践。

请知识分子走出官场
www.hexun.com 【2006.01.18 08:46】 江南时报/米格


  如果在1980年,吴仁宝选择在苏州市做官而不是回华西村,那么他本人及华西村的命运又该如何呢?

  要作一个绝对准确的回答也许是困难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将既不会有今天的吴仁宝,也不会有今天的华西村。华西村的乡亲们说:"没有老书记,就没有华西村的今天。"(据1月17日《望新闻周刊》报道)

  华西村所以能够成功地走出这样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吴仁宝当初决定将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贡献给华西村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华西村固然从吴仁宝的抉择中受益良多,但吴仁宝又何尝不是因此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中国农大副教授何慧丽进京卖无公害大米一事,近日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0吨大米已经售罄,但需求仍然旺盛,第二个10吨正在加急运往北京途中(据1月1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卖米"的过程中,一个新的模式正在由朦胧到清晰:北京社区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提出组织"消费合作社",直接和何慧丽的生产合作社"对接"。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如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城市居民可以吃到价格合理、质量放心的食品,原来被销售商提走的利润,现在则可以由市民和农民分享,等等。

  和吴仁宝一样,何慧丽也将成为她自己实践的最大受益者。作为一个研究农业问题的学者,她从这些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提供的;而"欲化农民,先农民化"的深刻体验,更将使她终身受益。

  北大高才生武小锋,在待业回农村老家做了一段时间糖葫芦之后,由于受到媒体的关注,终于能够在城市找到工作了(据1月13日中国经济网报道)。我感到不解的是,武小锋为什么不能用自己在北大学到的知识、能力和视野,在家乡干一番事业呢?

  我丝毫没有责备武小锋的意思,他完全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让我感到不安的只是媒体、公众和有关官员在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的集体无意识:读了大学就一定不能再到农村和基层去,否则就是大材小用。在这样的社会心理氛围中,武小锋即便有留在家乡的想法,恐怕也羞于说出口了。

  今日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处处都呈现出一种错综纷纭的社会状况。无法照搬任何模式,只能走一条中国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这可能是21世纪中国人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在我看来,找出这样一条道路,惟有靠中国的知识分子(包括各级公务员),走出官场、钱场、名利场,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生产力第一线去,与最普通的人、最真实的生活接触,去了解感受洞察那些鲜活的充满灵动的事物,"在拯救世界的同时也拯救自己",舍此别无他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