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谣言,该怎么去“辟”?

火烧 2012-03-2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讨论当前谣言传播问题,指出传统辟谣方式已不适用,需提升信息透明度与公信力,尊重民众知情权与话语权,才能有效遏制谣言。

谣言,该怎么去“辟”?

   

   

   

近日,《环球时报》针对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所谓“中南海枪声”的流言蜚语发表社论,呼吁全社会要有所警觉,不能对谣言的传播听之任之,更不能让中国变成“谣言共和国”。  

   

不可否认,《环球时报》社论的说法有其道理。但细读此文,我们不难发现,具有官方背景的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和思路,脱不了过去的老一套办法做法。即,当面对社会上针对某个事件某个人物谣言满天飞的时候,辟谣思路和方式仍然停留在指望靠某个人的一句话、一篇文章或者一则新闻报道来“一言九鼎”的层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遮掩化,靠“定调”的思路模式解决谣言传播问题,这在过去言路堵塞、信息闭塞的年代或许有用,但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人们获取信息资讯的方式,除了借助于官方媒体之外,更多的还有境外媒体、网络媒体、外来通讯、信息交流等等等等。处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很明显,官方媒体掌控舆论的能力和能量不是强化了,而是每况愈下了,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当官方媒体的信息可信度、公信力遭到公众怀疑甚至否定的时候,公众早已不相信你了,你还在指望你的一次讲话、一篇社论、一则报道就能辟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是相对老百姓的个体判断力而言的。意思是说,人们自有自己的判断力,不会轻信谣言,谣言也不是那么轻轻易易就能蒙骗世人。在这种情况下,官方要想真正和彻底的消除老百姓信谣传谣的行为驱动,让谣言没有市场,官方能够做并且适合做的,不应该是奢望靠简单的一句话、一篇文章、一言堂,或者舆论监控就能实现的。而只能靠老老实实尊重老百姓,尊重老百姓的知情权、话语权,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准确、快速和老老实实的还原事实真相。这才是制止谣言四起、流言蜚语满天飞的不二法门。  

   

事实上在中国,伴随着每一次的谣言流言满天飞,背后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捂、盖、瞒、骗、哄、拖”。你一边“捂、盖、瞒、骗、哄、拖”,一边还想靠一句话、一篇文章、一则正面报道“定调”辟谣,这哪成啊?这样做,只怕不仅达不到“定调”效果,反而加剧谣言流言的传播。既往的无数事实反复证明,指望靠“定调”辟谣的年代,在今天的中国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退一步说,你不是口口声声说说是“人民政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公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享有集会言论自由”......吗?可你一天到晚害怕面对人民,不敢对人民说实话、露实情,千方百计将人民看成孩子傻子一样捂盖哄瞒骗,人民在你眼里到底是什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