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2014年清明节来临前的随感之二

火烧 2014-03-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回忆2014清明节前夕对母亲的怀念,讲述母亲在旧中国苦难中坚强成长,承担家庭责任,教育子女读书,展现母爱与牺牲精神。

  我的儿、少时代是无比欢乐愉快的,时值2014年清明节即将到来之时,我不得不提及在我儿、少时所得到的伟大的母爱,我十分怀念生我养我的母亲。万恶的旧中国,是本镇地主老财们的天堂,却是穷苦大众的地狱。尤其是广大的女性,更是穷苦人当中的“弱势群体”。

  但是,母亲虽处弱势一族,却具有坚强的性格。而这性格很可能不全是天生的,与她的幼小时的遭遇模切相关。母亲6岁时丧父,9岁时丧母,她在四姐妹中排行最小。16岁那年,母亲嫁给了我的父亲,年龄相差甚远。所以我们常说,生活的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而苦难的经历往往就是铸就坚强性格的熔炉。至1949年解放时,母亲已有了四个子女,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有一大半压在了她的肩上。父亲谨小慎微,当然也不为过;但胆小非常,处事不果,一喝即醉,却是一大弱点。反观母亲,白天要去其三姐家当奶妈兼帮佣,曾多次与我的长兄约定她出去淘米的时间,让长兄带回家来几手把米,这自然是无奈之举。到了晚上,母亲便上山去砍柴,胆子之大,令人折服。因为山是地主的,幸好管山的也是“穷鬼”,即使被发觉,管山的也就当亮眼瞎子算了。亲帮亲,穷帮穷,邻帮邻,在艰难困苦的熬煎中,母亲和她的儿女们终于迎来了翻身解放的那一天。

  1950年,母亲放弃了去上海其兄长开办的工厂里做工的机会,让我的不满15周岁的长兄去当了学徒工。而母亲继续在家乡抚养着她的孩子们,一边又养鸡养鸭,管理房东的竹林,以换取一部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后随着我的长兄的长大,母亲的肩负有所减轻,但仍然是家中的支柱,仍然不遗余力地操持着家内家外的事情,父亲好像只是个旁观者,这也是我对父亲印象不深的原因之一。1960年上半年,62岁的父亲病故,那时长兄已26虚岁,工资每月140元,后因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而减薪,但每月仍有130元,直到退休。长兄为报母恩,为弟妹们的学业着想,按月寄来工资的近一半。谁说那时候的工人的工资都是30至40元的呢?这只能骗骗我们的后几辈人。

  母亲有一句名言,她说,最困难也要让儿女读书。而母亲自己也不识字,只认得自己的姓名,那也是因为许多年来看惯了汇款单上写着她的姓名的缘故。母亲病故前最惦记的是我,因为我当时也有失去了体力劳动能力的慢疾。1991年12月11日母亲去世,她的三姐拿出了母亲叫她保管的一张存单,上面有700余元钱,见此,我的长兄嚎啕大哭,说母亲为什么自己不花呀!

  母亲对我自幼就疼爱有加,我八岁时叫我上了幼儿园,而我还哭喊着不肯去。读小学时,常常为了我要去扫烈士墓兼春游,而连夜搓绑棉被的绳子、做当干粮的饼子。就是在我去外地读高中时,也照样为我准备干菜肉之类的菜肴,卖了鸡鸭蛋为我缴数额较低的学杂费。等到我有了儿子时,母亲又对家门的长孙十分的关爱,一闻之长孙出生的消息,便急急忙忙从杭州赶回了家乡,担负起了照料孙子的责任。这些都如同一笔笔我对母亲欠下的重债,还都还不清,故我常常面对母亲的遗像发呆,遐想,人要是真有来生,该多好啊,原因只有一个:为报母恩。

  母爱是伟大的,此话一点不假,自古至今,概莫例外。纵然今日有弑母者,也该追究社会有否责任可担。这是旁话,一笔带过。

  安息吧,敬爱的母亲!

  2014.3.2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