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再谈苏德战争

火烧 2010-06-1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分析苏德战争中德军进攻莫斯科与基辅的战略选择,探讨希特勒决策对战争结果的影响,评价历史学家对德军战略失误的看法,并揭示苏联防御策略的关键作用。

苏德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血腥,最庞大的战争!我们有理由回顾这场人类历史上的超级大战。

军事学家对于这场战争的评价是,如果希特勒先进攻莫斯科,那么德国也许可以胜利!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全线进攻苏联!

为什么说是全线?因为德国充分在外交上做好了准备,动员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共同出击,进攻苏联,从三面进攻苏联。

苏联极度自私和自大,在战前做了许多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为了完善北方防线苏联在谈判不成的情况下进攻芬兰,让芬兰割地赔款。在南方霸占了有争议的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以及欺负匈牙利,保加利亚等等等等。这些自私的行为让苏联成了大家的头号公敌!

于是德国联合这些国家一起攻打苏联了,苏联顿时陷入的空前的危机!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进展顺利,由于战术应用得到,德军战斗力强大,使得苏军难以应付,苏军损失惨重。

很快德军占领了战略要地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就在眼前。

这时的德军面临两个选择,直接进军毫无阻碍的莫斯科,要么南下消灭基辅地区苏军重兵集团,历史选择了后者。希特勒命令德军全力进攻基辅地区苏军重兵集团,而后再进攻莫斯科。后来就发生了我们所熟知的莫斯科会战,由于先进攻基辅,德军耽误了时间,消耗了实力。结果打到莫斯科,冬天到了!苏军战胜了德军,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认为这是德军重大的战略失误,葬送了德军。如果先进攻莫斯科,那么可能德军将赢得胜利。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分析一下:

如果德军放弃基辅,进攻莫斯科。无疑德军会占领莫斯科。但是战争不会结束,由于苏军重兵集团依然在基辅地区,斯大林不会投降,他会放弃莫斯科,坚壁清野不给德军留下一粒粮食,主动撤退到乌拉尔地区。这样德军占领了莫斯科却无法像打法国一样结束战争,反而战线拉的更长。虽然莫斯科有发达的铁路,但是苏联和其他国家的铁路系统不一样,靠铁路系统无法保障前线军队的补给。

而苏军呢?退出莫斯科后可以在广阔的乌拉尔地区和德军对峙,由于德军无法保障后勤支援所以根本无法再向前推进。而此时南方的苏军可以发挥作用,基辅地带的苏军部队十分强大,苏军可以让非机动部队坚守,机动部队(坦克军和摩托化步兵师)北上切断德军后勤补给线,同时退守乌拉尔地区的苏军出击,和机动部队一起合围德军在莫斯科地区的主力部队。

这样德军在莫斯科地区的主力部队将重蹈拿破仑失败的覆辙,全军覆没!

所以说希特勒放弃先进攻莫斯科,转而进攻基辅地区是正确的战略!

但是为什么后来失败呢?

因为虽然前面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后面的战略就不正确了。

基辅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也是最成功的合围战。光俘虏的苏军俘虏就高达66万5千人。

接着希特勒应该这样:

让留在莫斯科方向的德军采取守势,牵制莫斯科方面的苏军,而南线德军装甲部队主力继续向南线推进,向一把镰刀一样横扫苏联南部,占领整个乌克兰,占领伏尔加河,直到占领苏联的原油产地高加索。

这样苏联就失去了全部的石油产地,50%的农业产区,40%的工业。苏联失去了战争潜力,也无法继续作战了。虽然英美盟友会支援苏联,但那是杯水车薪。

仗打到这里,时间可能会打到冬天,如果冬天之前无法解决南线问题,就等待来年春天继续进攻。只要这些战略意图全部实现,那么斯大林就只能求和,或者被德军消灭!

也许世界历史将改写,全世界都将飘扬纳粹旗帜。

其实在这场战争中希特勒明显犯了战略错误:

苏联疆域辽阔,对付苏联应该分两步走。肢解它,摧毁它!

肢解它的经济和军事潜力,然后就可以轻轻松松摧毁它了。

希特勒敏锐的看到基辅地区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占领了它,这是正确的。

但是希特勒忘记了苏联的疆域有多辽阔,固执的认为对付苏联能像对付法国一样。

苏联不是法国,法国没有辽阔的疆域,没有庞大的战争潜力,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一旦首都被占领,那么意志就会被摧毁,但是苏联却不会,苏联疆域辽阔,战争潜力巨大,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苏联可以放弃莫斯科,可以放弃很多地方,选择德军薄弱的地方进行反攻!这好比是对付一头大熊,在战争初期德军把这头熊给打蒙了,随后应该肢解它,砍断它的双手双脚,让它无法站立,最后慢慢杀死它。

对付不同的对手应该采用不同的战略。可惜希特勒忽略了这一切,也酿成了日后失败的结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