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觊觎开动“第二印钞机”纾困财政
美国觊觎开动“第二印钞机”纾困财政
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美国启动增值税的时机点不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是现在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实施增值税会引起税收、物价和工资的螺旋攀升,使美国已有的通胀预期很快变现
■ 盛立中
摇摆过头的时钟
美国著名财经评论员里克·桑特里日前语带讥讽地称:“如果要说这个国家的本土曾经被攻击过的话,那是在2001年9月11日。对那次攻击,我们的反应带有很强的紧迫感。而现在,反映在这个国家资产负债表上的那些糟糕靓点和‘9·11’事件无疑属于同一类型。”此话不假,对坐在美国财政部大楼里的那些财税官们来说,这简直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年代。眼下,为保证白宫的“旋转门”继续转下去,美财政部每天要为联邦政府至少要忽悠到手3700多亿美钞,确实是个苦差事。
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年度财政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9月30日的2010财年,由于政府借债及联邦政府其他支出增加的规模远超收入增长,美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净增2万亿美元至13.47万亿美元。到今年3月,美联邦政府累积负债已经逼近14.5万亿美元,堪与美国2010年的14.6万亿美元GDP媲美。白宫预测,2011年美国预算赤字将创纪录地达到1.65万亿美元。权且不谈利息,美联邦政府今明两年的到期债务将分别高达8250亿美元和1.21万亿美元。而美国地方政府负债也令人叹为观止地站上2万亿美元关口,更多的州开始步入加州后尘,濒临破产困境。
校正这只早已大大摇摆过头的债务时钟,美联邦政府除了凭借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继续加大印钞机的转速外,几无再能有所为。按照奥巴马本人的说法:“连续10年的财政赤字,加上经济衰退和我们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带来的影响……把我们带上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
用增值税对冲政府债务
美国是一个什么故事都有可能发生的地方。近来,部分体制内的美国经济学家奇思妙想不断,除了开出“用飞机在天上向地面大把撒钱”的药方外,又把眼光盯上了增值税,认为增值税可望成为纾困政府债的最佳税收工具。日前,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奥巴马的经济顾问保罗·沃尔克公开发表文章支持引进欧洲型增值税,而增值税也已成为白宫总统委员会为寻找减赤途径时正在认真考虑的一个选项。
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尽管没有增值税,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比欧洲那些实施增值税多年的国家一点也不弱。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历届议会都收到过关于增值税改革的建议案。1979年,美国税制改革法案曾提出用增值税来替代部分社保税和个人所得税,但最后被国会山的政客们以“时机不对、目的不明”的理由拿掉了。2001年,根据时任总统小布什的要求,美国财政部再次酝酿改革税制,其中就包括用增值税取代个人所得税部分课税项目的内容,后来因“9·11”和伊拉克战争而不了了之。
目前美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之所以又拿增值税说事,主要还是锚定在增值税自身的增收功能。由于增值税强大的创收能力,为奥巴马出谋划策的经济学家声称,在没有其他更好路径可供选择的情况下,推出增值税是对冲政府债务的最优选。一个事实是,在欧盟地区,增值税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效率最高的政府敛财工具。
没错,税收的技巧在于要尽可能多地收获羊毛而又不能让羊“群而嚎之”,所谓“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增值税妙就妙在尽管税负最终由消费者买单,但是大部分的税项外观上却是由厂(商)家在做,增值税的“障眼”特征使得每次提高增值税税率一两个百分点不会像提高所得税率那样容易遭到纳税人围剿,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加税的政治风险。
另外,据称增值税还具有抑制消费欲望、鼓励储蓄,从而改变美国人举债支出传统的疗效。不过,上述这种说法似乎有些过于勉强,正负方面的影响应该是相互的,本人也没有这方面的精确实证模型,大概说的就是“较高的商品税能够影响最终消费”理论。
华盛顿税收政策中心的研究人员埃里克·托德尔和乔·罗森堡的一项研究认为,一个基础广泛涵盖80%商品和服务、税率为5%的增值税,可以在2012年让政府多进账2600亿美元。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增值税的方式降低公司税税率,5%的增值税,可以使得公司所得税从35%降低到7.4%,这对美国公司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重大利好”。
不敢轻动直接税率
美国目前对商品课税主要采取一是附加费(有点类似中国的消费税),对少数几种限制性或奢侈商品征收,美国人称之为国内产品税;其次对各种商品和劳务普遍征收的零售销售税,税率因各州情况不同大多维持在4%左右,最高的有10%的,比如在加州。有的州或县市还要加上税率不等的地方附加(类似中国的城建税和教育费这类税费不清的东西),个别商品免税,比如食品(包括像中国的“馒头”)、药品等大多免税,而购置环保节能厨具或建材等可能还会收到加倍的退税支票。
美国的商品零售税虽然是对纳税人的支出项征税,但具有更多的直接税特征,产品在生产和制造环节并不需要纳税,在产品销售时由最终消费者将税打包,商家只负有为政府代扣代缴税款的义务。而增值税不同,尽管它的税负最终仍然由消费者承担,但它在生产产品环节和每一个流转环节都要面临税收问题,而不是仅仅在出售最终消费品时征税。另外,增值税由于实行的是抵税制,它不允许各个州有不同的税率。
商品零售税是美国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之一,但不是美国的主税种。美国的商品零售税自1921年开始在各州陆续开征后,以简便易行征收成本低且能惠及低收入者而作为一个各方妥协的产物顽固地保存到今天,成为一个“骨灰级”税种。
美国比较重要的税收是所得税。美国自1913年正式确立了直接税体系后,所得税一直是美联邦政府的支柱财源。而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所得税收入已远不能维系庞大的政府财政开支。换言之,作为美国经济稳定器的直接税体系已俨然成为政府入不敷出的祸源。而在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政府又被逼不断推出减税计划,至少不敢轻易提高税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动起开征增值税的念头也确实不乏厘头。
税收法典无“福音”
在美国,对增值税争议最大的就是增值税的累退性与美国人一向推崇的税收公平原则存在观念上的冲突。“税收公平”是美国税制设计中宣称的首要原则。对增值税的质疑来自虽然增值税税基足够宽大,但最终只能设置几档比例税率,让富人占尽了便宜(所谓增值税的“相对受益人”)。而中产阶层是增值税加害的主要群体,因为是他们在维持美国的消费,购买服装、交通工具和其他商品的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远超过富人。
一项研究认为,5%的增值税将会减少消费者平均2.7%的税后收入。其中,低收入阶层损失2.8%,中等收入阶层损失约2.9%,而对富人的影响只有2.1%。换言之,增值税将会影响到大多数美国人的支出。全美零售联合会(NRF)最新出炉的一项调研认为,为达到赤字占GDP的比例下降2%,增值税税率需达到10.3%。在此水准下,年收入为4万美元的家庭将要支付1800美元的增值税,而这一收入水平的家庭过去根本不用支付联邦收入税;年收入约为7万美元的4人口家庭一年将支付2400美元的增值税;年收入10万美元的家庭将支付2800美元的增值税。
来自增值税的另一个质疑是,增值税可能会把美国的税制变得更复杂,稽核方面也是如此,不符合简化税制的时代潮流。现实中,美国的税制不亚于甲骨文,冗杂晦涩,仅那本厚达近万页的税典就让美国人每年付出高达3000多亿元的税收成本。美国一位国会议员曾戏称:“国内税收法典大概有《圣经》的10倍厚——然而,又不像《圣经》,它里面没有任何福音。”笔者曾看到一份资料,美国财政部在上世纪80年代曾搞过一项调研,假设稽核比率为2.2%,实行增值税需增加2万名税务人员。如果用欧洲型增值税征收1500亿美元税收的话,征税成本大约相当于该项收入的3.33%~5.33%,比现行流转税至少要高出大约4~6倍。
人们还有一个担心,由于增值税实行税款抵扣制,并对出口商品和服务大多采取免税政策,在巨大利益诱惑下,复杂的增值税将会变相鼓励虚抵扣额、骗取退税以及伪造专用票证等犯罪行为。当然,如果进口关税低于增值税,还可能出现出口再进口的逃税手法。对那些小型企业或鼓励发展的行业,政府或许会对其实施免税或部分税收优惠政策,这又会产生新的不公,让市场发生扭曲。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来自增值税的性质决定了它并不是一个可以任意对个别企业(或行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的税种。
或将变现美国通胀预期
美国也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启动增值税的时机点不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是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实施增值税会引起税收、物价和工资的螺旋攀升,使美国已有的通胀预期很快变现。这个理论的基础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即便是像欧洲型增值税,生产者或商家也可以通过税负转嫁的方式层层加高商品价格,最终引发通货膨胀。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萨缪尔森称,增值税让美联储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局。如果它试图阻止通过向消费者征税来改变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势必要提高利率,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如果它试图减弱对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其宽松的信贷政策又可能引发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而目前实施增值税无异于在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从理论上推算,适用于所有消费支出所需的增值税率大约为8%,但实际实行起来,增值税税率可能会接近16%,因为要免除食品杂货、租金、医疗、教育和慈善的税收,而后者大约占了消费支出的近半数。NRF称,实施增值税的第一年将会损失掉85万个工作职位,GDP连降3年,在实施的前10年零售支出将减少25亿美元。尽管赤字下降对经济具有正面作用,但多数美国人的生活状况会因增值税而下降。
对政府扩权的忧虑
由于增值税的“印钞机”功能,在国库里已经摸不到一个铜板的美国财政官员自然乐见其成。因为增值税既可纾困财政,又可扩大联邦政府财政部门的权限。然而,美国人可能又多了几分对政府扩权的担忧。不仅仅是商业组织,最近在美国政坛上“雄起”的茶党(Tea Party Movement),他们更是意志坚决地反对政府开动“第二印钞机”。在美国,这其实是一帮保守势力,他们对政府从来都缺乏信任。
增值税属于间接税,在政府能够获得稳定可靠税源的同时,它又被视为一种“偷偷扩大政府规模”的手段。比如,目前在债务危机淤泥里拼死挣扎的欧盟区,多数国家都把最后的希望定格在提高增值税税率上,如爱尔兰政府为走出财政困境,计划把其增值税税率在2013年从21%提升到22%,继而在2014年提升到24%;英国则于今年1月4日起将增值税率从目前的17.5%调升至20%。但是,欧洲人能做的,到了美国可能就行不通。美国人更倾向于建立一个“有限政府”而不是让政府“不差钱”而轻易超越权力的边界。
“征税的权力是一个事关毁灭的权力”。说到底,增值税之所以在美国难以聚积民意,因为美国人惧怕政府拐弯抹角地扩大和使用选民赋予的征税权,从而不断地获得干预经济生活的能力。
或有的次优选择
有专家建议,用企业增值税与改良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取代现有的联邦所得税、赠与税、遗产税,部分地改造现有的社保税。一是对年增值税税基不高于2.5万美元的小企业,免征增值税;其次简化税前扣除,如用夫妻联合申报扣除10万美元、个人申报扣除5万美元的规定取代现行的复杂规定,这样90%的中低收入者将免于纳税,由此减少的收入将由对企业征收的增值税来弥补。
一个可供选择的折中方案是在取消商品零售税(包括消费税)的同时,设置一个基本税率,然后对食(药)品、油品以及其它日常生活必需品实施较低的增值税税率甚至零税率,而对奢侈品设置较高的税率。为减缓对低收入群体的负面影响,房屋销售、租赁、保健、金融和教育等领域暂不被增值税覆盖,也可以像欧盟那样根据中产阶层纳税人的收入水平,由联邦政府为他们提供财政补贴。
最后再扯一句,即便是美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大多也只是觊觎利用增值税效应提高政府债的“贴现率”,而非真正想一揽子解决近百年来那些积非成是的税制漏洞。从一个维度看,在当下失业率高达9%的水平下,大幅削减联邦预算可能会重创经济;从另外一个维度看,只要美国国债还有人敢出价,印钞机转速减不下来,开征增值税的时间之窗就很难被打开。
这么说吧,在一个屁股决定大脑的国家,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会被整得荒唐离谱噱头不断。一如约翰·麦凯恩参议员所总结的:“(白宫)东一筢子西一扫帚。我怀疑,他们是否是在用大脑思考问题。”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