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伊门道夫:毛主义大师的告别

火烧 2007-07-0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伊门道夫因毛主义信仰投身艺术,以政治为创作核心,多次赴华办展并授课,强调艺术应服务人民,警惕商业诱惑。

伊门道夫:毛主义大师的告别

文/特约撰稿员 灵子

提要:毛/泽/东成了他的救主——此前,伊门道夫曾经试图放弃绘画以抵制资本主义美学,在找到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后,他感到自己的创作理想有了方向,重新回到绘画上。

   【小题】政治画家

  5月28日上午,德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约尔格•伊门道夫(Jörg Immendorff)因病去世,享年61岁。这位“新表现主义”大师世界闻名,用德国歌德学院院长阿克曼的话说:“现在世界上几乎每个当代艺术博物馆,都藏有他的画。”
  伊门道夫出生于1945年6月,欧洲战场上的二战刚刚结束,不幸和贫困遍及每个家庭,东西分裂更是给德国社会带来长期的痛苦。自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怪乎伊门道夫在日后的作品中处处透出对国家命运、社会政治的深层关怀,政治成为他绘画中的重要元素。
  在他的代表作——1977年开始创作的《德国咖啡屋》系列中,伊门道夫大胆地运用独特的色彩、极端的象征以及分割的画面,表现出对德国分裂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造成全球分裂的批评态度,并提前12年预见到“柏林墙一定会倒掉”。
  伊门道夫对政治的强烈参与意识主要来自当时德国最著名的行动派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1964年,19岁的伊门道夫考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舞台艺术设计,但没过多久他就转了专业,跟随博伊斯学习。
  博伊斯不仅给年轻的伊门道夫莫大的艺术影响,更使得他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变得活跃起来。自此,伊门道夫参加反议会的运动,加入德国共/产/党,设计散发传单。最后,校方对他的行为忍无可忍,将他开除学籍。有趣的是,成名之后的伊门道夫又被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聘为教授,返回学校。

  【小题】毛的追随者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追随者,年轻气盛的伊门道夫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些学生看来,当时美国就是腐朽资本主义的代表,他们希望欧洲在政治上走出二战后美国的控制。
  学生们因对苏联印象不佳,转而关注中国。1968年,欧洲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五月学生/运动,集中体现出这一点。它的直接起因是对资本主义的理性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追随。
  那时,伊门道夫与朋友们参加了一个叫“团结”的组织,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有住处。他们曾找到了一个空了3年的房子,并带着旗帜和标语进去,说把这房子给流落街头的人民,使那些人终于有了居住的地方。学生运动期间,他还把一根涂成黑、红、黄色的木棍绑在自己腿上,在德国议会面前跑来跑去讽刺政府,直到警察用武力将他驱赶。
  伊门道夫称自己曾经是“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奉者”,后来的思想则更接近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他有几间房子专门存放毛/泽/东纪念品,足有几万件,仅《毛/泽/东选集》就有20多个版本。他称自己至少通读过两遍“毛选”,还在自己的左臂上刺了一个“毛”字。
  毛/泽/东成了他的救主——此前,伊门道夫曾经试图放弃绘画以抵制资本主义美学,在找到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后,他感到自己的创作理想有到了方向,重新回到绘画上。他最认同的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艺术家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其作品必须是高水平的”。他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让自己尽力发挥灵感。
  他曾表示,自己一生最难忘的日子是1976 年9 月9 日——毛/泽/东逝世的那一天。当他通过各种渠道确认这一噩耗的准确性后,悲痛欲绝地流下了眼泪。第二天,他忍住悲痛,在就读的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组织了一个悼念仪式。
  为此情结所促,伊门道夫多次赴中国办展览,1993年首次在中国展览时,他下飞机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去毛/泽/东纪念堂,出门时还买了3册毛/主席纪念堂珍藏书画册。
  上世纪90年代被聘为天津美院客座教授后,伊门道夫经常到中国授课。他告诫中国年轻的艺术家,要关注社会问题,要警惕金钱主义的诱惑,金钱是腐蚀剂,它会毁损人的艺术趣味。伊门道夫曾创作过这样一幅画:“同事,你和你的艺术站在哪儿?”他借此警告同仁,不要被商业社会阉割灵魂。

   【小题】大师远去

  由于作品中强烈的政治倾向,伊门道夫曾被冠以“政治卡通大师”、“社会现实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名头。他也有很多政治家朋友,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就是其中之一。施罗德曾在2001年访华时携伊门道夫同行,伊门道夫也给施罗德画了一幅威严的黄金肖像,悬挂在德国总理府里。
  早在1972年,伊门道夫就已应哈罗德•塞曼(Harald Szeemann)之邀参加第5届卡赛尔文献展,逐渐确立大师地位。1998年他也成为德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德国十字勋章获得者。他还获得全球奖金最高的艺术奖项——(墨西哥)蒙特雷(Monterrey)现代艺术博物馆所颁发的马尔科奖,奖金高达25万美元。
  但在熟人眼中,伊门道夫更多的是个平易近人、关心底层疾苦的艺术家。在德国街头常见流浪汉向路人推销报纸人,收取象征性的零钱维生。虽然这样的收入仅可糊口,但如果不是做这种交换,大部分人可能不会给他们钱。而这家报纸的幕后老板正是伊门道夫。他靠个人之力养着这家报纸,印刷出版,至少维持了20年。
  2000年,伊门道夫与比他小30岁的保加利亚学生结婚,照片在西方各大报纸铺天盖地,使他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明星艺术家”。
  3年后伊门道夫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却是因为一次负面事件。在当年8月的一次大规模搜捕行动中,德国警方在一家宾馆里拘留了伊门道夫和当时在场的9名妓女,随后对他的房间进行搜查,找出重21.6克的可卡因,这个重量超过了个人消费的法律标准。
  伊门道夫供认,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他曾在杜塞尔多夫的豪华宾馆里同妓女度过了27次性娱乐晚会,并在其间吸食了可卡因,但他不承认劝说任何人服用可卡因。在法庭上,伊门道夫宣称,他之所以吸食可卡因,完全是为了摆脱疾病的痛苦。
  法院最终判伊门道夫11个月监禁,缓期执行。11个月,这非常重要,若是12个月,他会失去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教授职位,这对他的一生是有意义的,代表着盖棺定论的不同。在这一点上,德国社会对这位艺术家表现出很大的宽容。
  风波渐渐过去,但他的病情却慢慢加重了。自1998年起,他患上了罕见的侧索神经萎缩症。2006年,他只能被推着坐在轮椅上活动,完全丧失了创作能力。伊门道夫本人非常信任中医,曾在德国找著名的中医治疗,也曾专门到中国看病,但病情依然无法得到控制,终于在今年长逝病榻。
  生前,伊门道夫曾被西方艺术界普遍誉为“活着的大师”。如今,最后一个毛艺术大师也成为历史陈迹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