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辂:改革问答录
殷辂:改革问答录
问:一些学者希望理性地思考改革,为什么遭到指责?
答:社会的鸿沟越深,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就越突出。理性为少数人所专,“理性”思考的结果往往更不理性。
问: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难道可以回头?
答:谁在弓上?改革吗?弓上之箭没有选择,如果改革也没有选择,这不是太可悲了吗?前进和回头是相对的,过去被普遍认同的“倒退”现在已经成了“前进”,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在“向前看”的旗号下“回头”?改革不应该被前后左右所支配,而应“随时变易以从道”。蒙着头一味地向前,这与在原地打转的拉磨驴有什么区别?
问:反思改革是否就是否定改革?
答:怀疑“庸医治驼”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反对治病,反思某一段时间内的改革措施和内容也并不意味着反对改革。反思改革并不是否定改革,拒绝反思才是否定改革。治病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出了严重的问题而不愿意改变,这难道不是否定改革?
问:当今的问题源于改革还是改革不彻底?
答:如果彻底的改革是革除积弊,这当然很好,但问题是所谓“彻底的改革”已经成为为一种极端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改革”不是除弊,而是以弊治弊。以“庸医治驼”为例,庸医将转型当成是绝对的目标,治驼而不治病,驼背的问题解决了,但更加严重的问题却出来了。在治驼的过程中病人叫疼,这是“改革”的问题,还是“改革”不彻底?“彻底的改革”难道是将病人叫疼的能力都“改革”掉?
问:难道不存在真正的或“好的”市场经济?
答:“真正的”市场经济如果不是回避问题的遁词,必定是幻想出来的空中楼阁。过去说市场经济是好的,现在说“好的”市场经济,这种转变本身就很说明问题。当初在计划和市场的争论中,坚持计划经济的派别将当时的问题归咎于没有建立“真正的”计划经济,现在又出现了同样的现象。一旦建立了“真正的”市场经济,“真正的”计划经济可能就又会成为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两端的轮回。
问: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难道是两端之见?
答: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对而立,相因、相比而显,互为他者。以弃绝市场为“革命”,以排除计划为“改革”,虽运动不已,但其实只是在两个极端中循环打转,所针对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只不过是转换了表现形式而已。所谓两端,就是思维言说分别出来的两个极端,偏执其一,则不能用之而反被其所用,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役于物”。为物所役而不觉,将问题的转型被说成是转型的“代价”或者转型不彻底,这本身就是轮回之见。一些理论家将反思改革看成是“姓资姓社”争论的轮回,但他们所谓的“改革”却是在实践这种轮回。
问: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是纠偏之说,但现实中哪有一个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固定格式可以依照?必须因时制宜。这正如霍韬晦先生所言,并非知识问题,而是智慧问题。一些人在钻研了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之后,完全被其“掌握”,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处宜,只问是否合乎“市场经济”的要求,自以为摆脱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但实际上却是自缚于“市场经济”这个人造大石而不能过河,这与被意识形态支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问:改革能否动摇?
答:“天地革而四时成”,随时变易,博施济众,改革岂能动摇?贼道溺民而服从“改革”,虽撰文呼吁不动摇,岂能不动?同样是“治病”二字,从良医和庸医嘴里说出来,却有完全不同的意味;同样是改革,但内容却有本质的不同。是改革以从道,还是变道而从“改革”?这不是一句“不动摇”能解决的。
写于2006年4月28日。作者殷辂.字恺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