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白岩松“想……寻找”什么“信仰”?!

火烧 2010-03-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8
文章质疑白岩松提出的‘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缺乏深度,认为其仍停留在‘说人话’层面,未能突破常规。关键词涵盖白岩松、信仰、理性、评论员等,突出其言论引发的争议。

   

白岩松“想……寻找”什么“信仰”?!  

   

思  恩  

   

白岩松在谈到他作为主持人追求的“新的目标”时,雄心勃勃地说:“我觉得40岁要给自己一个新的目标,不能停留在‘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我想起码我们评论部……不能再原地踏步,因此我给自己提出了12个字,叫做‘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新京报》 2010年2月6日)  

   

这简直就是“小学生式的胡说!”(选2—635)  

   

生存在人类社会作为人的白岩松,认为他在不惑之年仍然“停留在‘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的阶段上,那就显得自己实在太低能了,他要勇敢地前进一步,做高于“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的另类什么了!这个另类什么就是“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但是,对白岩松来说,非常极其不幸的是,这些话仍然“停留在‘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的水平上,并没有向前进即使是很小很小很小的一小步!——因为在我们这些没有脱离人类的凡夫俗子看来,无论是白岩松“捍卫”的什么“常识”,还是白岩松“建设”的什么“理性”,或是白岩松“寻找”的什么“信仰”,都是人类社会的与人有关的内容;再高级的“常识”、“理性”、“信仰”,凡是人用语言表达出来都是在“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而不是“说”妖魔鬼怪或别的什么东西的“话”、“关注”石头或别的什么东西、“像个”白骨精或别的什么东西;白岩松也不例外,他想例外,除非不再是人!  

   

白岩松“给自己提出”的“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的“12个字”,充分地表现出了他的狂妄无知、野心勃勃、自命不凡!  

   

“捍卫常识”。——“常识在它自己的日活动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遇到最惊人的变故。”(选3—61)  

   

人类社会有很多常识。这些常识是有时限的,有的时限较长,有的时限较短。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的常识与他们的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和文化发展等等有关。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更,灭亡了的经济关系、政治和文化等等所产生出来的常识,就会逐渐走向衰亡而成为以往的即历史的常识。  

   

例如:剥削,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无所谓常识不常识;剥削,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个常识;剥削,在现代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是常识而是以往的即历史的常识。  

   

因此,笼统地说“捍卫常识”,要么是幼稚无知,要么是糊涂,要么是别有用心。  

   

“建设理性”。——“理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的推理、判断等活动,是相对于人的“感性”活动而言的,二是指人从理智上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白岩松所说的“建设理性”,指的是“建设”那层意思的“理性”呢?他没有说明。但是,无论白岩松指那一层意思的“理性”,都是狂妄无知、野心勃勃、自命不凡的!  

   

如果白岩松指的是相对于人的“感性”而言的“理性”,那末,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这种“理性”早已被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革命导师和领袖们“建设”起来了,轮不到对社会主义“理性”一窍不通的白岩松去“建设”!即便是资本主义的“理性”,现代资产阶级已经“建设”了几百年,也轮不到极力推崇“督促每一个人为自己”的白岩松去“建设”!  

   

如果白岩松指的是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的“理性”,那末,需要有个前提条件:在中国,从最高领导人到广大人民群众,至少都是不够“理性”或缺乏“理性”的,必须由白岩松来为他们“建设理性”,也就是必须由白岩松来“建设”既使中国的领导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的“理性”,又使中国的广大工农兵学商等群众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的“理性”!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前提条件根本就不存在!因此,不言而喻的是,白岩松的“建设理性”之说,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是狂妄无知至极的,是野心勃勃的!  

   

白岩松会为自己辩解说,我只是要“建设”从理智上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理性”,而不是“建设”领导人和广大工农兵学商等群众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的“理性”,因为我说的很清楚,“建设理性”是“我给自己提出”来的。这是徒劳的:  

   

(1)白岩松把自己和“我们评论部”搅和在一起,“我”就是“评论部”,“评论部”就是“我”(“我想起码我们评论部……不能再原地踏步,因此我给自己提出了12个字,叫做‘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2)央视不是私人经办的电视台,央视“评论部”的主持人对任何事物的“评论”都不是私人“评论”,而至少代表的是央视的“评论”,且“评论”面对的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  

   

(3)就个人而言,应该用“我要尽量保持理性”、“我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理性克制能力”等说法;如果白岩松一定要用“建设理性”这个词,那也只能用“我要为自己建设理性”、“我要建设自己的理性”等说法,这听起来有点不悦耳,但符合实际。  

   

白岩松对他所说的“建设理性”的真实含义,有一个十分非常露骨的解释:“革命很难理性,大家想象一下,文化大革命,多么的疯狂,理性几乎无处藏身。再比如法国大革命,革命者是非理性的,甚至很残暴。”(徐学成:《白岩松攻击毛泽东时代和革命》毛泽东旗帜网  2010—2—8)这个十分非常露骨的解释,彻底暴露了白岩松“建设理性”的险恶用心!  

   

按照白岩松的这个十分非常露骨的解释,至少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破坏了“理性”,不得不由他肩负起重新“建设理性”的艰巨重任。换句话说,白岩松的“建设理性”就是反对革命,因为“革命很难理性”!尽管法国进行的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到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获得完全胜利”(选3—395))的革命,但在白岩松“理性的”头脑里,法国封建主的残酷剥削和残暴统治是“理性的”,而“法国大革命,革命者是非理性的,甚至很残暴”。这样,白岩松就打着“建设理性”的幌子,既明确地指责无产阶级“革命者是非理性的”,他们使“理性几乎无处藏身”,又明确地指责资产阶级“革命者是非理性的,甚至很残暴”。  

   

几千年来,人类不断地进行社会革命,革命的领导者和参加者使人类进行了推翻奴隶制的封建主革命、推翻封建制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等。按照白岩松的逻辑,所有这些“革命很难理性,……比如法国大革命,革命者是非理性的,甚至很残暴”!于是,在今天,终于出现了新救世主白岩松,他要通过“建设理性”,把人类从“非理性的”革命迷误中解救出来,送入“理性的”没有革命的天堂。在这里,我们祝愿白岩松走运,能够早日“建设”起来自己的白记“理性的”没有革命的天堂,连滚带爬地登上自己设计的堂主宝座!  

   

“寻找信仰”。——可以说,到今天为止,在人类社会中,人的“信仰”多得不胜枚举!最主要的“信仰”有: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现代的国际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信仰,以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民主为核心的“普世价值”信仰,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信仰,等等、等等。  

   

白岩松所谓的“寻找信仰”,是在上述主要信仰之中“寻找”一个呢,还是在上述主要信仰之外“寻找”一个别的什么(例如蒙古萨满教)“信仰”呢?白岩松是正在“寻找信仰”呢,还是已经“寻找”到了一个什么(例如以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民主为核心的“普世价值”)“信仰”而不便于明说呢?至今我们不得而知。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白岩松“寻找”到了什么“信仰”,但有一点我们现在是知道的,那就是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白岩松,绝对不会“寻找”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现代的国际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是为什么呢?这只是因为:  

(1)共产主义信仰不需要白岩松去“寻找”,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他,只有背叛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才需要“寻找信仰”;  

(2)白岩松曾经指控说共产主义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只有属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范畴的“督促每一个人为自己”,才是“更务实的”、符合“人性内心里头对富裕的追求和对更美好生活追求的这样一种理想”!  

   

追逐个人私利使一些人疯狂;白岩松借央视评论主持人的身份鼓吹“督促每一个人为自己”,认为这是“人性内心里头对富裕的追求和对更美好生活追求的这样一种理想”,从而为追逐个人私利的人们拼命不遗余力地煽风点火,使他们走火入魔,铤而走险,不择手段,敢于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白岩松是一个背叛了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是一个借“建设理性”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反动腐朽信条的小妖魔鬼怪!  

   

                                                            2010-3-6~8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