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化’还要撑多久?
‘一胎化’还要撑多久?
莲峰俗 子
我的更多文章网址:http://blog.sina.com.cn/u/1314888173
上世纪末,国家为了遏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提出了‘提倡一胎,控制二胎’的生育政策。因为当时制定的生育二胎的条件比较苛刻,实际上对绝大多数育龄夫妇来说,就是不允许生二胎。后来,在实际操作中,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干脆提出了推行一胎化(见各地的计划生育文件汇集)。
推行一胎化,确实对遏制我国的人口过快增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一胎化给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胎化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我国人口的老龄化
众所周知,一胎化形成的家庭结构是‘4、2、1’,即四个老人,两个青年夫妇,一个孩子。目前,这样的家庭结构已经形成,并且普遍存在。
问题还没有结束,上世纪末出生较早的独生子女,现在有的已经结婚开始生育,有的正在准备结婚。那么,接下来的家庭就很可能演变为‘X、(4—a)、2、1’四个层次的结构(x代表现存高寿家庭成员人数、a代表非正常死亡家庭成员人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四世同堂。一胎化情况下产生的四世同堂,意味着十几个老年人、中年人、成年人守着一个小孩。由于现在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四世同堂的情况很普遍(作者和作者的好几个邻居都是四世同堂的家庭。不过在作者父母那个年代,还没有推行一胎化,作者有兄妹四个,现在是十几个老、中年人、守着两个小孩(我的孙女和妹妹的外孙)。每逢节假日,家里人看见孩子都是抢着抱,抢着喂,轮不到抱孩子的大人们还有意见。(妹妹的外孙在节假日也不常来,因为他在他爷爷家也是宝贝,这样就剩下我孙女一个小孩了。)
接下来的情况很可怕,‘4、2、1’结构的家庭,每对中年夫妇必须赡养四个老人。若干年以后新产生的‘X、(4—a)、2、1’的家庭,一对青年夫妇必须赡养4个到8个老人。对这点,作者深有体会,最近我老父亲和我老伴都突然患病,把我忙了个焦头烂额,本人已经57岁,还得当小伙子使唤。还有,作者逢节假日到北京访亲的时候,都必须提前预约,不然就会吃闭门羹。亲戚们都是独生子女,假日需要到岳父、父母家忙着干活。
一胎化带来的不合理的家庭结构,已经造成了人口的老龄化,已经给青年一代和社会造成了负担。之所以说给社会带来负担,就是干活领工资人数的占比例相对少了,领退休金的占比例相对大了。有的家庭,只要把老人伺候好了,就不用上班。老人的退休金足够小两口消费。再就是老人们都有房产,遗产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青年夫妇本人的负担无须多讲,大家都有体会。
二、继续推行一胎化,必然会严重地破坏我国的性别结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某省04年颁布的《计划生育条例》中关于照顾二胎的有关章节(其它省市的条例内容大致相同,都是根据国家的政策一个模式脱下来的):
第八条 山区、坝上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子女申请再生育,夫妻双方或者女方应当为农村居民。
平原、丘陵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申请再生育,夫妻双方或者女方应当为农村居民。
问题出在第八条的第二小段。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丘陵平原,而在我国目前的人口中,农村人口又占绝大部分。所以,分析这条政策很有意义。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这里假设一组数字:假如有十对已婚育龄夫妇,正常生育了十个小孩。假设其中有5个女孩、5个男孩(按照国家人口统计,女孩的出生率略高于男孩。),那么其中生女孩的5对夫妇,如果生育间隔达到的话,就可以再申请生育第二个孩子。
按照专家们的理想推理,新申请生育的5个孩子,男女性别也基本上应各占百分之五十。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专家们在办公室里开着空调、喝着茶叶水推断出来的理论往往很不靠谱。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农民传宗接代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好不容易弄到了二胎指标,就一定要生出男孩!现在B超到处都是,尽管国家一再制止胎儿性别鉴定,但是实际上根本管不住。就像国家控制‘三公’消费一样,难得很!怎么办?检查出来是女孩就做人流或引产。(也有偷偷生出来送人的。)这下子大家明白了吧?现行的照顾二胎政策,今后很可能出现十对夫妇生育15个男孩,十个女孩的情况!
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也很可拍,一旦遇到战争,男人们如果再有点伤亡,那国家就又需要实行多妻制了!
三、继续推行一胎化,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毋庸讳言,在‘4、2、1’家庭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相当一部分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其吃苦性、应付复杂环境的能力比起他们的父辈、祖辈来都要大打折扣。关于这一点,国内许多专家都有详细的论述。我想说的是,按照专家们的分析,对富士康那样的和平环境,有好多80后、90后的心理都承受不住,今后如果一旦遇到血淋淋的战争呢?会有人自杀吗?再说,即便是孩子们参军入伍,能不牵挂家里的一堆老人吗?家里的老人们会对自己的独根苗说:放心吧,家里有我们这些老头老婆呢!这是一,继续推行一胎化,不利于国防建设。
其二,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强壮的青年队伍。在社会保障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沉重的家庭负担必然会牵涉青年们的很多精力。他们基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新技术,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背着沉重家庭负担的青年们,能够竞争过西方那些发达国家的青年吗?
现在的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在‘4、2、1’家庭结构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都很任性,说买什么就必须买什么,说玩什么就必须玩什么。本世纪2000后的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也有老爷爷、老奶奶看管的。)抚养,爷爷奶奶一般不会惹孩子不高兴。这一点,在上世纪的80后,90后身上表现还不太明显,在本世纪2000后身上表现尤为突出。我到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时候,碰见以前的同事们,多数人说,现在的孩子都这样。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到学校拍照,发现现在的孩子戴眼镜的比以前多,小胖子比以前多。孩子少了,都想望子成龙啊。
这样的孩子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吗?
其三,人口发展必须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的一胎化已经不适合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行推行一胎化,也是造成了干群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有很多地方已经私下地放宽了生育二胎的条件。(多生个孩子,乡村就多了一个罚款的渠道,可以弥补办公经费不足。想生二胎的农民,交点钱也说不出什么。尽管不合法,好多地方都偷偷这么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还摆脱不了笨重的体力劳动,摆脱不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因此,劳动力的强弱仍是致富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一批不担心家庭负担、强壮的劳动力,势必要影响到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
最后一点。如果再坚持一胎化,下几代的孩子,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以外,什么舅舅妗子、叔叔大爷、大娘婶子、姑姑等等,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还得查词典。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遭到破坏,实在不值得。
情况变了,与之相对应的政策也必须调整。对于目前这样一个已经过了时的、既不利国,又不受群众欢迎的一胎化政策,我们还有必要硬撑着坚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