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美华:日本66名议员昨参拜靖国神社 美国日本年底联合军演

火烧 2010-10-20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日本66名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中国不满,中美日围绕钓鱼岛局势紧张升级。美国承诺依据安保条约支援日本,安倍晋三指责中国类似希特勒生存空间论,中日高层计划月底会晤修复关系。

日本首相特使(中国外交部称为老朋友)江田五月昨天与数位中国外官高官会谈后,日方今天透露,日中双方同意将在政治层面努力修复关系,确保在月底河内东盟峰会上中日总理级正式会面,不再是“走廊外交”。

   

不过,中日之间官方和民间交流仍受紧张气氛影响。中方婉拒日本市长参观世博及其他访华活动,以《千手观音》表演闻名中外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取消到日本名古屋、东京等地公演。日本方面,66名跨党派国会议员昨天到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再次扯动中国民众的敏感神经。

   

有报道中国渔政船再度前往钓鱼岛,对此日本虽采取监督政策,但也担心擦枪走火。日本朝野要求美国介入的呼声增大。前首相安倍晋三昨天到五角大楼拜访,美国主管国际安全的副国务卿弗洛诺瓦女士表示,如果钓鱼岛受到中国武力攻击,美国会依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行事(美国有义务支援日本)。弗洛诺瓦女士亦是美国国防部处理美中军事关系的操盘手,多次会见中方官员。

   

安倍晋三在美国智库哈德森研究所发表演讲时,竟然指责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态度类比当年希特勒的“生存空间论”。安倍晋三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就开始推行基于“战略前线”理念的军事策略。这种看法认为,边界和专属经济区是由国家实力决定的,而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的影响力将继续扩张。“有些人会把这种看法与德国的‘生存空间论’联系起来。”希特勒当年鼓吹德国要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是纳粹德国执行侵略扩张的重要精神支柱。

   

作为日本二战战犯孙子辈的安倍,非但不去检讨爷爷辈日本军国主义“岛国生存论”与希特勒的异曲同工,反倒指责二战被侵略国中国这般那般,该是被中国“强盛”冲昏头脑。2006年10月,他接替小泉担任首相不到两周,选择北京而不是华盛顿作为外交首航,日中关系和谐了一阵子,四年之后,安倍还是重回鹰派本色。

   

华盛顿目前对中日钓鱼岛争端是表面中立,对北京说希望中日冷静对话和平商议,对东京则重申安保条约的承诺。安倍访美的成果之一是美日双方今年底在黄海附近举行联合军演。北京与华盛顿将有新一轮外交角力。

   

安倍到访华盛顿正值中国前外长唐某人率中美第二轨道对话团访美,美国外交人士称,由于唐是中国对日政策的前负责人,很多手下目前都在北京外交圈任重要职务,美方急于了解他对中日争执内心想法,美方认为他是温和派。而“鹰派”的 吴仪 女士现已退休,2005年5月,副总理 吴仪 女士以参观爱知世博会为名访日,实则有劝小泉不再参拜之使命,但小泉在吴仪到达时在国会宣称,参拜是他的权力,吴仪大怒,当即决定取消与小泉会面。当时驻日大使请吴仪三思,女士不为所动,毅然返国。

   

美国前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前中情局官员)在刚刚出版新书提及中日钓鱼岛争议,他坦言,日本十分害怕台海两岸携手,合作保卫钓鱼岛,因为日本担心,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日本的军舰和飞机不得不退出东海。

   

参考资料:《脆弱的强权》(书名)

作者:谢淑丽

第六章 日本 中国人——发火就有大麻烦

根据二OOO到二OO三年间一项针对北京市民的可靠调查显示,北京市民对日本的负面观感更胜于美国;对美国的观感会因所得、年龄、性别而有所不同,但是对日本的负面观感就不因这些因素而不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全国性调查,近年来,中国对日本的敌意与日俱增。二OO二年,有43.4%的人说他们对日本怀有不友善的态度。到了二OO四年,上升为53.6%。有趣的是,自称态度中立的比例很高,而说自己怀有好感的比例很小。这项调查解释了当对美关系紧绷,民众还是愿意表达对美国的好感。而当对日关系相对好转,民众却迟迟不愿表示对日本有好感。

   

很多中国人是打从心底憎恨日本,而且其来有目的。年轻人尤其思想追求某种理想主义,既能取代已被抛弃的共产主义,又能超越当前弥漫在整个中国的商业主义。而政治正确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任何主张抛弃历史成见的政治人物,最好先唾弃日本引发所有事端,然后再挑起反应过度的民族主义,称日本正试图让中国偏离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操弄民族主义二来的社会压力有时也会指向对台、对美关系,但是反应都不若对日关系那般强烈。这股压力不只有政治人物感受到而已。我访问过的一位网友便说,你要是在网络上针对日本发表言论,必须先声明你有多么恨日本,否则站长便会封锁你的言论。二OO五年四月示威结束不久,有人告诉我,这股社会压力使得他们不敢买日本货或前往日本旅游。有个家庭取消五月假期的东京迪士尼之行。还有人告诉我,她虽然维持原计划前往日本,但她不敢跟别人提。抗议结束两年,还是有许多大学生说他们若是还有选择,是不会买日本货的。不过,也有学生承认,“中国的出境真是尴尬,没有日本产品,我们活不下去。”

   

我有我自己一套比较一般人对日本、台湾、美国观感的非科学方法。我每次对中国学生、地方干部或记者发表演讲时,总会要求听众举手表示北京对这三者的政策是“太强悍”、“太软弱”或“刚刚好”。结果屡试不爽,大多数人总是批评政府对日本“太软弱”,要多过批评对台、对美政策。二OO五年夏天,针对年轻人所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对象说他们痛恨或不喜欢日本。近八成的人表示,他们没见过日本人。超过六成的人说,他们对日本的意见是透过新闻、电视、网路管道形成的。而中国年轻人最熟悉的三个日本人分别是首相小泉纯一郎、山本五十六和二次大战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我认识的多数中国学生都表示,他们在校园里会尽量避免与日本学生打交道。有个曾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说,即使是海外,中国学生也会刻意避开日本同学,只有台湾学生会跟日本同学聊天。

   

有个报纸的编辑曾这么说,“对日关系事涉爱国主义,对没关系关乎意识形态。这正式何以对日本寸步都不能让”。有个中国网友是这么来表达他的情绪。“假如我军与台湾交战,我愿捐出一个月所得。假如我军与美国交战,我愿意捐出一年所得。假如我军与日本交战,我愿意奉献出我的生命。”

更多精彩请登录www.meihehua.cn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