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邓稼先是科学家,更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火烧 2011-02-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邓稼先作为科学家与共产主义战士的双重身份,强调其在原子弹研发中的贡献,以及他坚定的信仰与奉献精神,展现其作为新中国科技英雄的典范形象。

李克勤(jixuie)题记:在我国核工业事业里,邓稼先的名字格外耀眼。他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早在1954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十分罕见的。事实证明,邓稼先是一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新中国科技战线上的英雄典范。我们在这里不得不说,没有共产主义信仰,没有共产主义风格,新中国的原子弹是搞不成的。象邓稼先这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任何优等的物质待遇,抵不过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事业,这是今天必须讲清楚的。


为新中国的原子弹事业奉献一生的邓稼先说: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核武器研制奠基性人物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就选择邓稼先研制核武器做过如下解释:“此人要专业对口,核物理专业,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但名气又不能太大,以便和苏联专家相处;曾出国留学,了解海外情况,会与洋人打交道,懂英文,也要懂俄文;政治条件好,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他来原子能所之后,曾担任中科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

中科院党委书记张劲夫推荐邓稼先时说,人非常好,品质很好,很少说话,每天上班背个布包放书,步行上班。就这样,有关领导最终选定了“娃娃博士”邓稼先。“娃娃博士”源自吴有训、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他的称呼。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左起: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平(杨振宁的弟弟)。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邓稼先接受研制原子弹任务后和家人合影。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1959年6月,赫鲁晓夫领导的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毛主席党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

1970年代初杨振宁从美国来华探亲时,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1972年7月1日,邓稼先(中排右一)陪周总理会见来华访问的杨振宁博士。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逐渐知道了他的事迹。

我们以前知道很多英雄舍己为人的壮烈故事。邓稼先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党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然而,象邓稼先这样的人,和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等革命英雄一样,他们的生命是有限的,由于他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无限的升华,因而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

所以,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共产主义战士!

参考:核基地司令曾是上甘岭战役的参谋长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38D771FDAD.html

这就是毛主席说的“不能没有”的那个“东西”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38A5F9FDAD.html


毛泽东“穷”搞原子弹的“穷快活”[2009-10-14 19:31]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C89A69FDAD.html

德鲁克身上的毛泽东文化因素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3951BE7DA5.html

毛泽东和尼克松谈哲学:务实还是务虚?

尼克松夫人穿红外套来红色中国引人注目

发信息请不要忘了落款(签名)

欢迎交流:历史印证了毛泽东 - jixuie.home.news.cn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原文地址:邓稼先是科学家,更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389CB2F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7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