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倒退?要回到什么过去?
是谁在倒退?要回到什么过去?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受到一些人不断的提醒。
一是常听到一些领导人会在讲话中强调说“不能倒退”,二是我上《淮水安澜》网不到两年,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只要我抨击时弊便有人说我是想“回到过去”。甚至为此而不惜攻击谩骂诋毁。
这就使我不能不思索一个问题:究竟是谁在倒退,想回到什么过去?
思索的结果是:确实有人在倒退着要回到过去,但不是我。他们是张果老倒骑小毛驴,但打的旗号却是“前进”。
这里说的“过去”的概念其实有两个:一是解放后到改革前的过去,一是解放前的过去。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是最直接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两相比较一下便知端的。
他们所咒骂的“过去”就是指解放后到改革前的过去,就是在战争废墟上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毛泽东时代。
这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开创的新时代。
这个时代消灭了剥削压迫的私有制度,一切权力归人民。劳动人民以空前的热情建设自己的国家。他们直接为国家劳动,创造的价值直接归国家所有。国家再按宏观微观的计划调控,根据工种类别和技术等级分配给劳动者并奖勤罚懒。同时国家承担着解决劳动者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工作,学习,安全和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百废振兴,有着光辉前景的时代。
由于这是在新中国探索的社会主义的新体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转型时期。它“过去”原有的贫穷落后,物质匮乏和国内外敌人的捣乱破坏和封锁制裁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使新中国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它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之所以说它正确,就是因为符合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艰难困苦中建设二十多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完全证明了这个制度的优越性和这个制度的光明前途。
对其中的不足--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制度,肯定有着诸多的不足,则需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纠正和改进。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改革:在坚持这个方向的基础上对新制度进行完善。
说起这个“过去”,有些人便会立刻扯到文化革命。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和平时期两个阶级两种路线的矛盾斗争,更不愿意承认这实质就是“前进”和“后退”或“姓社”与“姓资”的两条道路斗争。而是别有用心地用这个特殊形势下的特殊运动形式来代替整个的毛泽东时代而彻底否定之。
为了否定毛 泽东时代,继而达到全盘否定毛 泽东的目的,居心叵测的人喊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口号。
这是一个蛊惑人心的口号,更是一个非常阴险的策略。
一是用“贫穷”掩盖了毛泽东时代举世皆知的建设成就;二是因为任何人也不可能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上,在被封锁被制裁被破坏的那种险恶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彻底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建成一个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
看看现在,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口号下掀起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十余年,人民富裕了么?为了那“一部分人先富”,原来制度的优越性被改得荡然无存,人民的权利被“代表”殆尽。把绝大部分人的财富集中到“一部分人”手中,他们想不富都不行。
当时还说了什么“让先富带后富”的梦话,善良的人民居然相信了。于是牺牲了自己阶级奋斗几十年获得的权益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结果如何呢?结果发现自己被出卖了:富起来的这部分人里面有数千人举家携款叛逃,有的则把家小先移居国外,自己继续在国内敛财,随时都准备拔腿开溜。他们想不到去“带后富”,而只想自己更富。
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人还有一个理论就是毛 泽东“错误地以阶级斗争为纲”。
想一想便应该知道—即使当时想不通,现在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也应该清醒了,这是阶级社会中不以人们自己的意愿为转移的发展规律,因为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因为不但被推翻的统治阶级总要“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更因为人性中最大的弱点是饱暖思淫欲,而且欲壑难填。
不过以前采取的是直面的斗争,而现在采取的是“控负”--只能让他们搞演变而不准说。他们所以拼命地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是因为他们自己要搞推翻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阶级斗争。就好像窃贼拼命宣扬“天下无贼”一样。
他们要回的“过去”,是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下,劳动人民饱受剥削压榨的解放前私有体制的旧社会的“过去”,。
在旧社会的私有体制下,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着政权,地主资本家等极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对劳动者进行最大限度的压榨,劳动者没有任何的权利和保障。统治者骄奢淫逸鱼肉百姓,草菅人命为所欲为。贫富两极分化,千年之前的著名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其最生动形象的写照。
现实的社会情况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被私有制取而代之。官场腐败悄然现身并迅速蔓延,于是公有资产在“改制”的口号下被私人掠夺占为己有。于是又出现了资本家、雇工和失业,出现了强势和弱势群体,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剥削压迫和草菅人命。
说让“一部分人先富”,纵观历史,除了毛泽东时代,哪个国家哪个朝代不是“一部分人先富”?把这个也作为“创新理论”,岂不是开玩笑?
难怪有人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谈到现实社会中的这些因私有制和腐败而滋生的无法回避和掩盖的丑恶弊端时,便有人打马虎眼说是“转型时期”的现象。这种有气无力的鬼话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为这些丑恶弊端存在于千百年的历史中,而当时的朝代最后都“转型”到哪里去了?
不过,有一种现象历史上倒是不多,就是学生自杀。媒体还对此现象在《论道》栏目中组织了讨论,我为此也写过一篇《学生为什么痛苦?》的文章。
报道说:26.5%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念头。
2.1%的大学生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而对《论道》观众的问卷调查表显示,上述“有过自杀的念头”和“经常有自杀的念头”两类人的百分比分别为:12.3和 4.7。
更令人忧虑的是自杀的恶梦已经在向中小学扩散。
死人现在还值得大惊小怪么?
有份资料显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卫生统计年报》公布的1989年中国(大陆)的自杀率为17.07/10万,自杀死亡人数为19~21万人,占全世界自杀人数的30%。不仅如此,事故造成的死亡,官方承认,过去15年已经有150万中国人死于煤矿意外。平均每天死亡270人,每小时死亡11人,每5分钟死一人(见2009年1月28日《中国日报》安全监管总局讲话)。中国的煤矿意外死亡人数占全球的80%。
至于在其他除煤矿以外的生产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事故,食品质量事故,医疗事故,还有食品、污染造成的慢性中毒事故,强迁强拆引发的等等事故中每年要死多少人不知有没有人统计。
而公款消费,大概是怕把弱势群体吓出心脏病,把纳税人气出心脏病的缘故,自06年以后至今几年都没有看到报道了。
这些内容无需说得太多,因为其实人人心中有数。
这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因为“转型”而能成为正常?
如果这种“转型”能把这些令人发指的不正常都视为正常,那这种“转型”能不叫人怀疑?
转型之前被消灭的一切--当初为了消灭这些东西,千百万人前仆后继奋斗了几十年付出的是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然而一转型这些东西又全都立刻死灰复燃并迅速蔓延成为燎原之势,几十年下来竟然“转型”到了“长期艰巨复杂”的地步。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转型”的方向出了问题?究竟是带着大家往哪儿转?
只要有点理智地客观比较一下,便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是谁在倒退,想退回到怎样的“过去”,并为此而不遗余力。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