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商”•“约谈”
“会商”•“约谈”
宋立民
查《词源》,“会商”与“约谈”均无,可见都是新词。
“会商”常常叫人想到“商务会谈”。而“约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干部的“诫勉谈话”。
后来认真考证,才知道这是近来北大的发明,是为了消除不稳定因素,把“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早已有之,而且必不可少,这是无可争议的。对于思想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帮助,消除隐患,也是利国利校利个人的日常性工作。为什么如今北大的“十类学生论”一出,坊间一片嘘声呢?恐怕关键在于“思想偏激”的界定。
一名北大大三学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同学大多是以各省市前三名成绩入校的天之骄子,许多学生的言谈,思想都个性十足,因此很难界定谁属于“思想偏激”,“错误的会商很容易埋没这些学生的个性”。
偏偏北大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查晶表示,会商工作关注一些“思想偏激”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原来如此!
如果是这样,则学校的“细微漏洞”可谓多也,北大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这个说一句饭菜,那个说一句住宿,今天有人提“进门有困难”,明天有人怕“我爸是李刚”,得有多少学生急需“会商”、“约谈”,学生工作部一定会是最忙的单位。
想想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而闻名的北大,当年有个性的师生可谓多矣。别的不说,按照现今的“会商”、“约谈”规定,则讲师周树人是第一个需要登上“约谈”榜的。首先,学历不高。专科肄业来教最高学府,笑话。其次,言论偏激,四千年文明历史归结为“吃人”二字,实在偏激得无以复加。第三,犯上作乱。小小科长,居然直接与教育总长对着干,直至起诉而且胜诉,让领导的面子往哪儿搁!更不必说“不读中国书”云云,学校还办不办啦?
据有关史料,有一回北大校庆,一位矮小的教师突然上台,手舞足蹈表演“现代舞”,后来一看是鲁迅先生,自由化若是,不“会商”、“约谈”还能跑了他!
后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图书管理员毛泽东,如果没有缚住鲲鹏、立志“主沉浮”的“偏激”思想,恐怕中国革命史绝不会是如今的样子。
有网友举例:达尔文在剑桥神学院思想偏激、离经叛道,甚至怀疑上帝,放弃神学修习,开始动植物、自然历史研究,后来写出了震惊世界的《物种起源》。钱钟书干脆说清华外语系三位大教授“太笨”、“太懒”、“太俗”,不配教钱某人。放到今天的北大,大概要开除了。
稳定当然没有错,只是“会商”、“约谈”需要有的放矢。不然,师生纷纷以为首先要对“约谈”者的思想方法“约谈一下”,就有点愚人节新闻的味道了。
2011年04月01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