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困惑:两次希望的破灭
我的困惑:两次希望的破灭
库爽生
席卷全国的国企私有化改制,以改革的名义,埋葬了无数由几代人艰苦创业建成的公有制企业的生命,流失了难以估量的巨额国有资产,断送了数以千万计的原公有制企业职工的生存家园,完成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国企职工由“主人翁”向“可怜虫”的嬗变。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上十年了。对于荒唐至极的国企私有化改制,尽管那些被冠以“精英”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不遗余力地高唱赞歌,但是稍有头脑的人都会斩钉截铁的断定其谬误。对于各地大刀阔斧搞垮国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追究责任反嘉奖政绩,善良的人们无不目瞪口呆,直呼“看不懂”。
眼看着国企被肆无忌惮地瓦解、消灭,良知尚存的人们都会心疼至极。我的心头,经常响起一首曾经获得全国性大奖的名诗的标题:“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在我的记忆中,希望,曾经两次光临心头。
一次,是2000年3月,喻权域先生在《真理的追求》杂志上发表了字字珠玑的《想起了“崽卖爷田心不痛”》。该文以雄辩的气势,痛快淋漓地斥责了贱卖国企的败家子丑恶行径,尖锐地抨击了国企私有化潮流。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同志,对此文深表赞赏,亲笔批示,称此文“文风新颖,语言深刻,切中时弊。”并打电话告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志。李铁映同志让社科院印发“红头文件”表扬此文。我想,以李鹏同志政治地位之至尊,必然一言九鼎,国企私有化改制应该能得到有效遏制,至少会明显收敛吧。但是,事实证明,国企私有化改制一如既往地继续深化着,而且惯性地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李鹏同志的指示,成了大力推行私有化改制的“精英”们的耳边风,全无实质性影响。(实际上,据喻权域先生在一篇文章中透露,当时好几位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都旗帜鲜明地批评了对国企进行私有化改造的错误观点和做法。)
还有一次,是2004年末,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在国内几所高等学府发表演讲,以一个坚持真理的科学家的勇气,大胆揭露国企私有化改制是一场“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郎咸平先生的演讲,说出了很多明眼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揭开了蒙在国企私有化改制思潮上面的遮羞布。当大家伙儿忙不迭地赞扬“皇帝的新衣”如何漂亮迷人的时候,那个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天真孩子道出了皇帝并没有穿衣服的真相。真话毕竟是有力的,真话比假话更能折服人。一场波及面十分广泛的“郎旋风”不期而至,国内一些有良知的经济学家也纷纷发表文章“挺郎”,驳斥那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支持郎教授的网友非常多,“挺郎”的队伍浩浩荡荡,好不雄壮。一时间,似乎又燃起了希望的火焰:既然国企私有化改制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问题,已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那么,大力倡导私有化的主流经济学家,实施国企改制的政府部门,理应对国企改制进行反思吧?但是,主流经济学家根本就不搭腔,采取了“不争论”的老办法。“郎旋风”只不过热闹了一阵子,不久便归于沉寂。国企私有化改制还是在按部就班地推进,所不同地就是愈演愈烈,就是进一步加强“攻坚”的力度和速度。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且这种失望绝不是少数人。大量盼望国企兴旺发达的国企职工,大量盼望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良知分子”们,也必然对于愈演愈烈的瓦解国企的改制势头,忧心如焚。善良的人们心头的忧虑、困惑,与日俱增。国企私有化改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破坏作用,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是有目共睹的。可是,食洋不化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就是看不到,就是不愿意承认他们的“理论”谬误,始终不屈不挠地以真理的化身自居,始终居心叵测地推广他们从西方捡拾的一套与中国国情格格不入、不服水土的所谓“新自由经济主义”。
到如今,地方国企私有化改制即将拉上帷幕,打扫战场了。本可以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挑大梁的大批地方国企,永远地倒下了;本可以继续在自己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国企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大量职工,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与叹息、懊丧相伴,成天为温饱而奔波。
在“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宣传舆论声中,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殆尽,大批本可以持续发展的国企被叫停发展,大批国企被瓦解消灭,大批国企被贱卖给私人;在建设和谐社会、注重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宣传舆论声中,大批长期默默奉献的国企职工被野蛮地砸了饭碗,丧失了劳动的权利。这样的事实难道还需要证明吗?为什么不认真反思?为什么不能“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坚决予以制止?
困惑,无法释怀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