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砸饭碗的中外历史经验

火烧 2011-04-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砸饭碗的中外历史经验,分析农奴制到小农社会的转变,以及非暴力主义的兴起,强调社会保障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砸饭碗的中外历史经验
 
马克思说过:农奴制的管理靠棍棒,资本主义的管理靠饥饿。欧洲封建农奴制下的农奴虽然要经常忍受贵族的棍棒,但好歹有个可靠的饭碗,因为农奴本身是封建贵族财产的一部分,所以贵族是不会让这些财产饿死的。雇用劳动在欧洲真正开始取代农奴制是18世纪之后的事。雇用劳动砸烂了农奴的铁饭碗,劳动群众出了棍棒的压迫,又进入了饥饿的压迫之中。
 
但是砸饭碗并不是欧洲人最先发明的,最早发明砸饭碗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由于诸侯的兼并战争,许许多多贵族的铁饭碗首先被相互砸烂,社会动荡不已。这个情况惹得孔夫子很不高兴,大骂礼崩乐坏,叫嚷要克己复礼。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废分封,立郡县”之后,则不仅旧贵族的铁饭碗被砸烂,连农奴的铁饭碗也要被砸烂。中国从此开始朝着地主阶级统治的小农社会过渡。
 
但是由于旧贵族势力和传统社会势力依然强大,所以这个过渡用了很长时间。自汉朝至唐朝,中国实际上实行的是半分封制和半郡县制。到了柳宗元写《封建论》,理论上才完成了过渡。而中国真正全面进入小农社会,是到北宋“土地不抑兼并”才完成的。小农社会没了铁饭碗,绝大多数人都端着个泥饭碗战战兢兢地过日子。因为生活失去保障,万事得靠自己,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则走投无路。绝望之中的小农最后只能揭竿而起。所以自秦朝开始,陈胜吴广一派的暴力革命在中国绵延不绝。这对于把孔孟之道作为正统文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要知道孔孟之道是最反对犯上作乱的了。所以由于长期的小农社会作用,非暴力主义不可能诞生在中国。
 
非暴力主义首先出现在沙皇俄国后期,也与砸饭碗有关。19世纪资本主义对农奴制的冲击波及到东欧和俄国。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农奴失去铁饭碗后,还有可能成为小农。而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失去了铁饭碗的俄国农奴连小农都当不成了。所以契可夫才写《樱桃园》什么的,感叹农奴制被“解放”的无奈。而托尔斯泰则干脆鼓吹起“非暴力主义”,也就是说,与其力争失去饭碗的“解放”,还不如“坐地泡”拖死压迫的方面。据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实际上应该翻译为《暴力与非暴力》才对,翻译成“战争与和平”(英文也是翻译成War and Peace),是根本就没看懂那个故事。后来的甘地,和金牧师什么的,都是这一派,其背后的社会基础,也是长期有饭碗保障的农奴制和农村公社,而不是中国的小农社会。中国封建小农社会只能把没有保障的绝望农民推向暴力。直到新中国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中国农民群众才不用再去揭竿了。毛泽东时代穷也好富也好,那是中国人民两千多年来第一才有了社会保障,有了能让人人和整个社会安心的铁饭碗。不过这样一来,也就违背了中国两千多年泥饭碗的光荣文化传统,所以也许有些人要彻底砸烂铁饭碗,是为了让中国的陈胜吴广文化发扬光大?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