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刘将军文章有惑(三)
读刘刘将军文章有惑(三)
三、论战略(重点谈对毛泽东战略的评价)
概括提炼刘将军的观点:①“战略产业即大战略。要把大战略当作产业一样来经营。”②江泽民主席时代我国已经制定了宏大的国家战略目标,并且是明晰的长远谋划的、冷静的甚至是冷酷的。③毛泽东时代的战略是凭直觉搞战略,虽不乏光彩,但终先天不足。他只游过江,没出过海。缺少全球视野,缺乏对内对外政策的通盘谋划,是重要原因。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评价:(一)、国家战略的制定主体与性质判断。“战略产业即大战略。要把大战略当作产业一样来经营。”是什么意思呢?产业化即以汇集众多精英,以赢利为目的,这样才有能制定出正确战略。与民众的关系如何?(发展中国家人民在看待国际事务时经常有一种抗衡心态,换句话说就是“历史上的受害者心态”,这使人民敏感和易折。人在心乱的时候,所有的决定都是不智的。)即民众是心乱的,所做决定是不智的。所以精英才是我国国家战略制定的主体。我所知道的是民众的感性认识因其直接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因为其生活局限又具有片面性的特征,民意与精英意识之间应该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理性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分析提炼而来,不管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对错之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二)、关于对毛泽东时代战略的认识。国家战略应该由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所构成,它的确定是由国家、国际形势所决定的。毛泽东战略,由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两大部分所构成。①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毛泽东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依靠力量及革命对象,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即分清敌友的问题,又进一步提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这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问题;北伐战争后期面对白色恐怖,中共决定以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针对敌强我弱、敌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毛泽东毅然放弃攻占中心城市的俄国模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国家政权的道路;建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解决了党指挥枪的问题;面对占尽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毛泽东决定内线作战,依靠人民的力量打人民战争,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途中,我军反对右倾逃跑主义把战略的退却与战术的进步结合起来,成功实现了战略大转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特别是七七事变后中共确定放下两党之间的恩怨建设民族爱国统一战线,共御国难;关于抗日进程,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既反亡国论又反速胜论,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延安整风使中共渡过了抗日最艰苦的时期,造成党内的空前团结和思想大统一;解决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的步步进逼,毛泽东一方面信心百倍,用双方的姓氏来比方“蒋介石的蒋就是个草头将军,不经打;毛泽东的毛则是反写的手字,代表人民的力量打败腐朽的力量易如反掌。”另一方面又出敌预料地深入虎穴赴重庆谈判推迟了战争的来临,为中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解决战争中在先后打退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派谴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推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随后在总体实力弱于对方的情况造成相对独立的局部毅然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展开三大战役加速在解决战争的进程;毅然拒绝斯大林划江分治的建议百万雄师过大江有利于迅速实现大陆的统一奠定了新中国的主要疆域。实践证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每当革命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毛泽东都及时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及策略方向,引用中国革命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呢?中国新成立的共和国面临的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占首位的是立个什么形状的国及如何生存的问题。毛泽东左右开弓,向西进军西藏,向东抗美援朝,以一个刚建立的弱大国对抗世界第一强国以联合国名义组成的联军。有不少人对当时苏联是否会直接参战有争议,一定不会,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国际安全的实质性问题时,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当时代表中国的仍然的国民党政府当然不会行使否决权,苏联代表借故缺席,即默许了美国的出兵提议,表明了苏联不想和美国正面冲突的立场。新中国出兵了,三年把美国打回了三八线,让美国在建国后第一个没有获胜的和约上签字,赢得了世界对中国的尊重,苏联也被迫把追求了一百多年才到手的东南出海口旅顺、大连归还中国;它还激励着海外的爱国华侨学者纷纷回国报效,并且借助苏联的援助在本国人民的战天斗地的拼搏下,到1956年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美苏的二面压力下,对印度的步步进逼,忍无可忍后利用古巴导弹危机的战机,对印开展了自卫反击,一战打得西南五十年无战事,保证的西南的和平环境,收诸格七擒孟获之效;面对苏联的核讹诈,拿出绝地反击的勇气,在敌人的疑惑与猜测中我国国庆照常进行;毛泽东所提三个世界的划分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我国纵横捭阖,以自己的敢做敢为赢得了朋友遍天下;炮击金门既声援了老友蒋介石,向美国佬表明我国内战并没有结束,又在客观在转移了美国在中东的视线;美国身陷越战泥潭后谋脱身,一个小球拔动大球让尼可松主动找上门来求和;国内经济建设中不断探索,有过不少曲折,已经被党认定为探索中不可避免的曲折。
我的疑问之一是:这些事实是否支持着刘将军的毛泽东时代的战略是“凭直觉搞战略,虽不乏光彩,但终先天不足、缺乏对内对外政策的通盘谋划,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战略思想高明与否不能以是否出过海有过外国老师为依据吧?出过海不等于有全球视野。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战略在敌我形势对比远较今天更多恶劣的情况制定实施的(人们一般不敢否认改革开放三十的成就)。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能不断占据战略主动。毛泽东为什么能在国力远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争取到战略主权的呢?根本的问题在于他找到了可靠力量——人民,终其一生,始终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战争的决定因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作为国家战略必须明确我国的敌人是谁?我刚刚看到一场西班牙斗牛,强壮的公牛因为没有找准攻击目标而最终失败,中国能倒其覆辙吗?美国为少数垄断财团的利益,不断挑起战争,并在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的过程中把中国锁定为主要对手、敌人,这里已经不是我们想不想与美国为敌的问题,而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及对世界资源的垄断权,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使全国绝大多数人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结果实现包容式发展要必须对美国的世界资源垄断权、“世界现在秩序”构成威胁,中国该怎么办?停止发展、自行解体以解除对美国的威胁?还是为实现民族的复兴敢于不断冲破美国所设的种种障碍而崛起?毫无疑问中国人民一定会选择后者。
刘将军指出我们要就美国政府与美国人民区分开来,我们可以反对美国政府但绝不能反对美国人民。“对屠杀了我几千万同胞并且没有认错的日本,我们经常说"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对帮助我们打败了日本的美国人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仇视呢?”我想说无论我国政府还是人民什么时候仇视过中国政府,更遑论美国人民了。我们认为美国是我国的敌人而非仇人。
刘将军认为:“美国人民却始终是一支公正力量。世界上有这支力量和无这支力量是不一样的。美国副国务卿阿米塔吉说:“未来决定于中方如何看待美国。”这句话错了,应当是未来将由美国如何看待中国而决定,特别是美国人民如何看待中国而决定。可以得罪美国政府,绝不可以得罪美国人民。美国人民中蕴藏着巨大的和平能量,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战争能量。”我们的态度取决于美国人民的态度,对于美国政府由于少数垄断财团利益而试图扼杀中国的发展的做法,美国人民会取何态度,如果他们认为少数垄断集团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对立而反对对中国的围剿及战争政策,则中美人民将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国的战争;如果他们坚定地支持财伐的围剿及战争政策,从来根本扼杀中国人民的发展权,我要说中国人民身上所蕴藏着的战争能量更大,因为他们没有退路,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
(四)、我国现在应实行什么的国家战略?一言以蔽之,打好防守反击包括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实现和平崛起。对外实现和平崛起。对此必须做出辩证的、全面的理解和处理。和平崛起,崛起是目标、和平是实现崛起目标的基本手段,和平崛起一个重要表现是我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以侵略别国领土主权为目标取向,但决不意味着我们会放弃自己的领土主权、也不是说只能处于消极防守的状态。我们实施的是积极的防御政策,战略的防守与战术的进攻是辩证统一的,对于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先发制人的打击是我们天然的权利。建立强大的蓝海海军、形成自己的空天优势以保护我们的发展权是我们的不二选择。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任何中国威胁论都无法阻止我们对侵略国家领土主权的行为做出雷霆之击。中国军力是威胁,是绝对的威胁,但它只会反侵略的利器,不会是侵略的工具。正所谓“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们不会因为蛤蛄叫就不种麦子的。反对处处畏敌如虎,因为这完全陷入了唯经济论、唯武器论。只看到敌人的强大、我们与敌人的差距,看不到我们的成绩、进步,更看不到人民的力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尊重客观规律要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四、对毛泽东刘将军的评价是:“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导师是研究毛泽东的,他认为毛泽东一生中一共干了三十一件事:(1)1921年入党(2)1925年转向农民(3)1923-1927年加入国民党(4)1928年建立农村基地(5)江西苏区(6)富田事件(7)1935长征(8)遵义会议(9)与张国焘争夺中共领导权(10)1937年与国民党合作(11)与江青结婚(12)延安整风(13)七大树立毛泽东思想(14)夺取全国政权(15)推行土改(16)1950年参加南朝鲜战争(17)高岗事件(18)三反五反(19)公私合营及农村合作社(20)反右(21)大跃进(22)庐山会议(23)与苏联决裂(24)酝酿打倒刘少奇(25)发动文化大革命(26)援越抗美(27)确定林彪为接班人(28)与美国解冻(29)扶持"四人帮"(30)打倒邓小平(31)安排华国锋接班。我仔细研究了这三十一件事,发现其中二十件事与摧残人的精神和道德有关。(我在下面打了杠)到1966年,毛泽东终于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更使全国人民的道德素质降低到可怕的水平,国家几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精神呵,那是一个人的立命之本,是一个民族的强大之本,是一个国家的生存之本。什么都没有,但不可没精神。”邓小平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作出了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刘将军是极端佩服邓小平的"我想说:"还是我们的邓小平,越想越伟大。"时间越往后推移,小平同志的伟大越让我们感到触手可及。他领着我们把整个中国的方向拧过来了。”
我的疑问之二是:邓小平的伟大中是否包括对毛泽东丰功伟绩肯定在内,与刘将军把毛泽东的一生概括为“我仔细研究了这三十一件事,发现其中二十件事与摧残人的精神和道德有关。(我在下面打了杠)到1966年,毛泽东终于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更使全国人民的道德素质降低到可怕的水平,国家几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是否矛盾?
五、刘将军说:改革开放的精髓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精髓之一,不就是让读书人有钱,让有钱人读书吗。”,与之相伴的是否是让当官的有钱,让有钱的当官及让劳动者贫穷,让贫穷者劳动?所以这是改革的特征也是它的缺陷。我们的改革要均衡多方利益,决不能只是少数人受益而让多数人受损,下一步的改革就是要惠及绝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