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鸣而死未死 不默而生却生
时下,网上颇为流传一篇《公开信的铁证 共产党的统治决无自由》的文章。看一看,文章结构很简单,只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是胡适的一篇文章,即《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跋所谓<陈垣给胡适的一封公开信>》,下面部分则是《陈垣致胡适的公开信》,同时附有胡适的一帧照片,照片上列有胡适以明心志的墨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用两封信加一帧照片构成一篇文章,除了开篇列有介绍胡文出处的“在1949年五月里,香港的共产党报纸上登载了一封陈垣给胡适的公开信,针对此信,胡适在由他自己作发行人的《自由中国》二卷三期上发表了《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跋所谓<陈垣给胡适的一封公开信>》。全文如下”字样之外,再也见不到作者的痕迹。这样的文章、这种写作手法还真不多见。什么意思呢?想了半天才恍然大悟,即以所谓“铁证”——胡适评公开信来论述“共产党的统治决无自由”,只不过作者做了个文字游戏,把论点不入文而列在了标题里,意思是连胡适这样的大学问家都举证“共产党的统治决无自由”,那共产党治下肯定是绝无自由了。
胡适的举证确凿吗?在胡适眼里,绝对确凿!因为他断定依陈垣的行文风格写不出这样的白话文,而且文中所列时间也有出入,因而胡适断定陈垣给他的公开信要么是共产党伪造的,要么是共产党逼着陈垣写出来的,就此验证了共产党那里“决没有自由”。
然而,让我们十分奇怪的是,正如被质疑为作假的那封信中所说“大批的青年都已走到解放区,又有多少青年,正在走向这条道路的时候,我想难道这许多青年——酷爱自由的青年们都不知到那里是‘决无自由’的吗?”查阅历史资料,翻翻众多的名人回忆录,当年的确有成千上万的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冒着生死考验冲破国民党的封锁,跑到解放区投身革命,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并因为这些青年才俊的存在,不仅让共产党的队伍不断地扩大,而且使之拥有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得以在全国顺利接管国民党的政权。这种情势正与国民党相反,国民党靠高官厚禄收买人才,靠抓壮丁来补充军队,然而仍然不断地有人才投奔共产党,仍然不断地有壮丁逃跑、加入共军,甚而临阵倒戈掉转枪口打国军。如果真像胡适所说共产党那里“决无自由”,则可能吗?
显然,胡适的立论占不住脚。然而,胡适为什么还要坚持“共产党统治下决无自由”呢?其实是胡适的立场所致。胡适是铁杆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剥削压迫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利益代言人,他的“自由”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譬如自由自在地穿名牌、吃珍馐、开名车、住豪宅、役奴仆、睡漂亮女人、欺压剥削别人,从而过人上人的生活等等。显然,这样的自由是以金钱和权力为前提条件的,没有金钱和权力则无法实现。胡适作为蒋介石的御用文人既有钱也有权,当然能够享受,但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却因为没有金钱和权力,则不仅无法享受,而且还要被迫沦为供胡适们役使的奴仆、泄欲的对象,或者到工厂、煤窑里去为胡适们出卖苦力,到头来仍旧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残肢断体直至死亡。所以,工人、农民们要跑到解放区去参加革命,回头来向胡适们作斗争,乃至拼死搏杀,以取缔胡适们对他们的剥削和压迫。如此,胡适们当然要失去穿名牌、吃珍馐、开名车、住豪宅、役奴仆、睡漂亮女人、欺压剥削别人、过人上人生活的自由,所以胡适坚定地说“共产党统治下决无自由”。
然而,胡适很会乔妆打扮,他抄袭范仲淹《灵鸟赋》的名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座右铭,到处题字宣讲,声称宁愿为人民呐喊而死,也不愿为自己偷生而沉默,标榜他是为人民争取民主权利而向统治者斗争的革命者。然观其言行,其实他只是在为自己这种人——人口占少数却拥有大量财富的资产阶级精英们争取民主权利。倘不然,人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需要他像陈垣那样大鸣特鸣时,他不仅一鸣也不鸣,反而大加呛声、大声呵斥呢。
胡适很有意思,他早年曾著《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号召人们一门心思做学问,而不要从事政治活动,被时人讥讽为“躲在故纸堆里做学问”。然而,胡适很快背叛了自己的思想,参与了政治斗争,但很可惜不是革命,却总是反革命。早期在北洋军阀与国民政府的对决中,他支持段祺瑞的善后会议,与孙中山的国民会议对抗。中期在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对决中,他又建议日本侵略者对中国采取和善政策,被鲁迅骂为“向日本人献上‘攻心菜’的学者”;后期则又在毛泽东的共产党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对决中,他又投靠蒋介石,历任其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等职,对共产党和革命人民声色俱厉地口诛笔伐,竟然支持蒋介石大搞独裁统治和国内战争,甚至于1949年4月22日在蒋介石政权全面崩溃时,还在旧金山发表谈话说:“中国政府如证明其力能抵抗共产主义,则不待求而美援必自至”,又说“政府仍有良好之海军与强大之空军,如使用得宜,将为阻止共产党进入华南之有力依持……”蒋介石众叛亲离了,胡适居然还在铁血拥护他,为之摇旗呐喊、打气助威,幻想着继续与人民决战,其立场之反动、态度之冥顽,让陈垣先生忍不住惊诧地质疑:“难道你真不知道借来的美援和那少数反人民的统治集团的力量不可以抵得过人民的武装吗?难道你真看不出中国应走的道路吗?”
这就很可笑了,一个口口声声高喊“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人,人民需要他鸣——申冤呐喊的时候,他不鸣;不需要他沉默——奋起抗争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显然是自打嘴巴、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让我想起学生时代读过的明朝洪承畴自勉的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意思是皇帝对我及家人的恩宠比大海还深,我作为臣子报效国家和皇帝的气节一定要比高山还重。然而明、清松锦大战后,作为明军最高指挥官的他战败投降了清军,并引清军入关剪灭大明军队,镇压农民义军,屠杀汉族人民,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特大型汉奸卖国贼。其自勉联旋即被人添字改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皇帝的恩宠比大海还深啊,我的气节比高山还重吗?用他的手猛煽他耳光,讽刺、打击手法之高明无与伦比。如今我们看胡适的所言所行,也可对其座右铭添字改作“宁鸣而死未死,不默而生却生”了。
嘻,既当婊子,又立牌坊。善于钻在故纸堆里做学问的胡适先生竟然真的在故纸堆里研究出了大学问——中国古老的妓女文化,并深刻地实践着,让我们见识了这类高级知识分子究竟是怎样地做学问。
原文网址:http://hi.baidu.com/xingshihengyan/blog/item/607dbda9c48e21ef1e17a292.html?timeStamp=1297852351625
———————————————醒世恒言·杂文天地——————————————
相关链接:
《从文化部长蔡武参拜胡适看中国先进文化的霉变》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