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祁建平:“市政工程市场”资源是怎么配置的

火烧 2023-08-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市政工程资源配置问题,批评市场配置资源逻辑失效,指出市场乱象频发,揭示资源配置失衡背后的人为因素,引发对市场机制有效性的反思。

  每当雨下的大一点,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无不变成“汪洋一片”。许多地方刚刚建好、修好的马路,同样是水漫金山,年复一年,年年如此。。

  我们不禁要问一问中国的市场信徒们:中国的市政工程市场的资源是如何配置的,怎么会配置得如此不堪,几乎到了人人骂大街的程度?

  “市场配置资源”是市场派们笃信的理念之一。按照他们这套理论,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把资源配置合理的方向去。

  根据这个逻辑,具体到市政工程市场,我们就应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市场竞争,在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中,选择最好的单位,把最好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管理方法配置到市政工程建设中,建设出一流的、让老百姓满意的市政工程。

  然而,现实却不给市场派们长脸。他们既不能说市场没有把最好的资源配置到市政工程上去,否则他们那套东西就站不住脚了;也不能说没有把最优秀的资源配置到市政工程建设中,否则又怎么会频频出现这种“豆腐渣”工程呢?

  这就是市场信徒的逻辑悖论。他们只会宣传市场经济如何美妙、市场配置如何有效,但是每当出现假冒伪劣、食品安全、私挖滥采、金融诈骗、传销涉黑等侵害老百姓利益的事件时,市场派们一个个装聋作哑,好像这些事情的出现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不是“市场经济”的问题,也不是“市场配置”的结果。

  他们讲“市场经济”,讲“市场配置”,从来不告诉你究竟什么“市场”,“市场”究竟有什么魔力具有配置资源的能力?它真的如同河里的一块巨石,能够让河水遇到它就自动进行切割和分流吗?

  答案是否定的。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市场”无非就是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最终决定市场的是人,不是“物”,即是说,人在商品的交换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发出的价格、竞争等信号,本质上也是人发出的信号。“市场”本身不能反映商品价格,而是参与商品交易的人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发出的商品价格信号。“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竞争决定资源配置”这些话本身,只能说市场信徒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就拿市政工程市场来说,这个“市场”能够把资源配置到最好的地方去吗?不仅是市政工程市场,教育市场、医疗市场、资本市场等等,果真能把最好的资源配置到最好的方向去吗?看看当前的市场乱象,租赁市场、劳务市场、证券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哪个市场不是乱象丛生?看看老百姓的投诉上访,哪个不是市场经济所造成的恶果?当信访部门门前排起长龙的时候,市场信徒们难道没想到这恰恰是自己的杰作?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前提下,依据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存在的。市场经济的存在需不需要一个大前提?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市场信徒们在鼓吹“市场经济能够有效配置资源、有效率”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到,这种“配置”“有效率”,必须是在一种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不靠关系、不靠人情,每一个人都是“君子”的前提下,即是说,必须是在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下才能做到的。抛开这样一个大前提,所谓的有效资源配置、效率高,只能是变了味的资源配置,变了味的高效率。试问,今天那些得到巨大资源的人,他们靠的是什么?如果他们当初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利益输送,可能会拿到那么多项目、那么多资金吗?他们会拿到那么多资源吗?也就是说,我们所搞的市场经济,不仅要靠关系,靠人情,而且还充满了各种尔虞我诈、巧取豪夺。对于这一点,“经济公知”们从来不告诉人民这一点,只会胡吹什么“有效配置”、“高效率”,好像市场经济可以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有了它,就能“有效配置”、“高效率”。“经济公知”们曾经嘲讽“共产主义”是乌托邦,难道他们这套东西不就是一种真正的乌托邦吗?

  市场经济、市场配置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信徒们说它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切不说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是不是准确、是否科学,单就它的历史来说,我们就想问问:你们把市场经济这种东西搬到中国来的时候,搬的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市场经济,还是美欧等西方国家今天的市场经济?如果说照搬的是早期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那么明明知道资本主义在它的发展早期,也就是你们所谓的市场经济早期,曾经出现过严重“圈地运动”“羊吃羊”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财富便迅速地聚集到一个人数很少的阶级手中,与此同时,大众日益贫困户,贫民的人数也日益增长”(恩格斯语),为什么还要把这种东西照搬到中国来?如果说照搬的是今天西方的市场经济,那么为什么西方国家没有出现像今天的中国这样如此严重的市场乱象?

  市场信徒们的问题,就是把“市场”教条化,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既看不到“市场经济”的历史变化,也看不到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变化,生硬地照抄书本上的东西,书本上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干,用“书本”裁剪现实,完全不顾条件、环境、民族、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变化。市场信徒们大多是“只顾脑袋脑不顾屁股”,他们不像马克思那样“一开始就以系统地概括经济科学的全部复杂内容,并且在联系中阐述资产阶级生产和资产阶级交换的规律为目的”(恩格斯语),而是孤立地、片面地、轻率地看待复杂的经济问题。他们看待消费,就是只看到消费,不管老百姓兜里有没有钱,钱又怎么挣;他们看待市场,就只看到市场,无限夸大市场的作用,看不到市场上出现的各种乱象,更看不到究竟是什么势力在操控市场。他们看待中国的私营企业,无限夸大私营企业的作用,只看到私营企业贡献的所谓“GDP”,看不到资本背后的剥削和压迫。他们永远不会明白,当今中国社会普遍存在“躺平”问题,恰恰是四十多年来资本压榨、剥削的结果。市场信徒们永远都只会“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市政工程出现了“豆腐渣”工程,那就搞“海绵城市”,私营企业不经济,就责怪“营商环境”不好,他们永远不明白“市政工程市场”的私营企业主们修桥修路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市政工程的寿命越短,他们拿到项目的机会就越多,也就越有机会赚钱。

  要说经济政治问题,研究得最深、最透,得出的结论最严谨、最科学,最服人也最能经得起考验的还是马克思等马列经典作家。市场信徒们无论如何夸夸其谈,他们那套东西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都是不值得一驳斥的,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只可惜许多人中了市场经济的毒,至今醒不过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