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郑州“听证风波”引发我们哪些思考?

火烧 2008-10-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郑州供暖听证会引发广泛讨论,揭露政策形式化、政府公信力下降、人大代表偏向强势集团及专家立场失衡等问题,引发对政策真实性和公平性的深刻反思。

郑州“听证风波”引发我们哪些思考?

叶之秋

   

近日,郑州供暖听证会事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发不可收拾,已经演变成一次不折不扣的“听证风波”。那么透过这次风波,我们能看出些什么问题,又能引发我们哪些思考呢?我觉得应有一个几个方面:  

思考一:当前一些看似诱人的“好”政策,是不是一些为了装点门面,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政策”?  

记得我们政府先后18次下调药价,可没有挡住一个高药价。究其原因是:一边信誓旦旦降药价,一边把关不严添新药。结果是“新瓶装旧酒”摇身一变价更高。还有这听证会,表面上是给了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但是由于细节上的控制,结果是群众表达意见是可以表达了,但听证结果根本不可能被左右。你说这样的政策,怎么不让人把它当成“花瓶”来看?  

思考二:政府出台这些“花瓶政策”,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找到政府公信力的丧失殆尽的原因呢?  

政府出台这些“花瓶政策”如说是无意的,那么政府里这些政策制定者水平是不是太凹了,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走吗?连我们门外汉都能看出的漏洞,他们怎么就看不出来?就这水平,我们凭什么对你有信心?那么如果说是有意的,我觉得道是有许多理由。一是出台这些“好”政策,可以彰显他们为民办事的良好形象;二是可以当做一块遮羞布,堵住人们的口;三是可以开辟一个个寻租的空间,获取巨大利益。从这三个角度看,你不觉的“有意”的成分不更大吗?因此,无论政府出台这些“花瓶政策”无意还是有意,政府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一定会大打折扣,公信力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也是橘子难卖,政府澄清抵不过一条短信的最根本的原因。  

思考三:一屁股坐在强势集团一边的人大,还是人民的代表吗?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找到人大公信力的丧失殆尽的原因呢?  

人大应是人民的代表,然而我们的人大屡屡发出的声音难与广大群众的意见合拍。这不郑州这次听证会几个人大代表全部成了“挺涨派”,而群众代表全部是“反涨派”。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大家看看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全国人大代表70%以上是官员,其余的绝大多数是社会名流贤达人等,真正底层的群众几乎是凤毛麟角。可见我们人大的构成是强势集团的天下,你说这样的人大怎么不替强势集团说话?怎么能在广大弱势集团面前有公信力?  

思考四:一屁股坐在强势集团一边的专家,是不是已经彻底的沦为强势集团的代言人?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找到人专家学者屡屡被大众质疑的原因呢?  

近几年,人们逐渐认清了主流经济学家的面目,将他们打入另类。其实在这金钱至上的社会当中,能坚持住自己学术良心的专家学者真的又有多少呢?不然九江大桥无建筑问题的结论,专家为什么会转瞬得出?不然郑州这次听证会上,专家为什么对明显存在问题的企业报告没有异议?你说,这样的专家学者我们能够相信吗?他们难道不是强势集团的代言人吗?  

思考五:公共服务行业市场化的路子对头吗?是不是犯了市场迷信病?  

公共服务行业是关系到民生的行业,它往往具有垄断性和必需性。将这些行业推向市场,美其名曰是为了通过竞争降低成本,进而惠及广大百姓。然而,这些行业天生的垄断性根本不可能出现竞争,没有竞争成本怎么自己降下来,反而是因为企业天生的逐利本性会使它想尽办法实现其利润最大化。这不郑州这次听证会上企业为了通过听证涨价,不是公然在企业报告上大做手脚吗?可见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迷信市场只能说是一种病态。  

思考六:在强势集团与弱势集团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希望创造一个和谐的大同世界,是不是显得有些天真?  

通过郑州这次听证会事件这冰山一角,我们不难看出强势集团与弱势集团已经是水火不相容,如不采取断然有效的措施,希望通过和平手段使这两集团握手言和,难道不是天真,还是睿智吗?  

附:

郑州供热调价听证引争议 听证如何破解自身尴尬


2008年10月30日
来源:新华网


   郑州市召开供热调价听证会,引发消费者争议,物价局被告上法庭,企业涉嫌隐瞒成本,代表身份比例遭到质疑,是程序缺陷还是执行走样?重重疑问等待答案。

  听证制度一直受到市民信任,但越来越多的听证会却变成不折不扣的“听涨会”,在遭遇逢听必涨的尴尬后,消费者的信任是否能继续?听政制度究竟该如何破解自身尴尬,更加趋于完善?

  《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冬天马上就要到来了,北方各地也都纷纷进入了取暖季,有很多地方准备在今年提高取暖价格,各地也都纷纷召开了自己的价格听证会,但是围绕这个价格听证会应当怎么开,价格到底应该怎么涨,企业的利益还有民生之间的这种关系又应该如何协调,应该说争论比锅炉升温得要快、要早。那么就在10月20日的时候,郑州市召开了一个供暖的听证会,将这种争议推到了一个高点,出现的很多细节耐人寻味,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听证会为啥等于“涨价会”?作秀听证会强烈质疑涨价”、“河南听政法规藏猫腻”,这些措词激烈的标题都来自于河南各大媒体对近日这场郑州供热调价听证会的报道。地方媒体对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会议采取这样一种几乎一边倒的批评态度实在不多见,究竟这是怎样的一场听证会?又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这就是10月20日的听证会现场,经过近5个小时的讨论,最终支持涨价的一方以16:8的优势压倒反对派,郑州暖气价格上涨基本成为定局,然而这个结果一出就争议一片,许多市民质疑人大政协及专家代表全部都投赞成票,媒体也纷纷对听证程序提出质疑,要求郑州市物价局向公众做出解释。更有一名消费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郑州市物价局听证程序涉嫌违法,一场原本普通的听证会演变成了一场愈演愈烈的风波。

  在这场风波中,公众质疑的焦点之一是热力公司拒绝公开帐目。由于热力公司提出涨价的理由是原料价格上涨,因此,听证代表要求查看热力公司的成本帐目,而热力公司以保护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听证代表又要求郑州市物价局公布所审核的热力公司价格成本,同样也被物价局拒绝。因此,很多市民怀疑热力公司甚至物价部门都存在欺骗民众的行为。

  公众质疑的另一个焦点是听政结果的产生办法,这次听证会的法规依据是《河南省政府价格决策听政办法实施细则》,其中决定,听证会代表要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反对提价方案才可以生效,也就是说,25名代表中至少要17人不同意才可以阻止提价,而消费者代表总共却只有13人。有律师表示,这个规定本身就是不平等条款,这个游戏规则决定了听证会实际上就是个“涨价会”。

  不管怎样,郑州市热力公司最终还是涨价成功,而它的胜利似乎也给了其他一些部门涨价的信心。随后,郑州市燃气公司也提出涨价申请,郑州市物价局已经定于下月召开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郑州市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也在筹备涨价事宜。许多人由此联想到,这场听证会是否会引发一场连锁性的“全国供暖提价潮”呢?

  其实,郑州市的供暖提价已经不是个例,进入10月以来,随着气温骤降,供暖季节到来全国许多城市的供暖公司都开始酝酿提价。

全文:http://news.sohu.com/20081030/n260328598.s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