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今朝之人有什么资格崽卖爷田?

火烧 2023-07-2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揭露乌克兰倒卖国有资产引发的反思,结合自身三线建设背景,批判国有资产贱卖行为,强调历史与责任,引发对国家财产归属的深刻思考。

  当我看到远方的泽连斯基一脸轻松倒卖国有资产,又看到我自己老家厂房被拆,再看到接下来行为连招时,在下对未来的观感非常悲观。

  前阵子,美国投资巨头贝莱德准备跟乌克兰成立“乌克兰发展基金”,免费接手乌克兰能源、基建、电网、农业投资,甚至全部国企。

  斯基倒卖国有资产,第1这是人家家事,第2个根据人家给的各种理由,其实这并不是把国企免费转给贝莱德公司。根据网上所谓辟谣的说法看,乌克兰成立了“发展基金”,但这项目在俄乌冲突前不会正式启动,况且贝莱德在这个项目里主要就是提供服务,根本不是直接投资人,所以也压根谈不上什么“国企免费转给美国”这种说法。

  但是如此明目张胆倒卖国有资产,

  再怎么样的政治正确都说不过去。

  因为这些国企不是泽连斯基领导建立起来,他手上这批国企资源无不例外,全是当年苏联一手平底起家给鼓捣出来的。问题来了,你倒卖苏联建起来的国有资产,你问过苏联么?苏联没了,那你问过曾经的建设者么?

  任你怎么花式“辟谣”,你说这发展基金是为了战后重建,你说我贝莱德就是提供咨询服务,我没直接投资,但都掩盖不了你们双方勾结,贱卖国有资产,私吞劳动者果实,崽卖爷田这一事实。

  斯基这事只是引子,重点是我自己。

  老读者都知道我的出身,我打小是在工厂家属楼长大,我们厂是划在第二汽车厂(俗称二汽)下面,而这个厂诞生之初,就是当年“三线建设”。

  所谓“三线”就是60年代为了应对中苏交恶还有美国在东南沿海蠢蠢欲动,国家以国防为中心,大规模向中原、西部、川地迁移,人口分散、产业分散,全力发展中西部工业化。

  我妈当年就是3线知青,那会我们这个厂还是一片荒草丛林,当时队长一锄头砸在地面上,说“好,这以后就是工具厂了(我们厂的名称)”,然后开始开荒盖楼。

  当年的知青大军不止是本地人,全国各个地方都有;比如河南的“板车队”,肩扛手挑往深山里面运物资运机械,全靠他们两只手运。浙江的“建筑队”在一片树林里头,伐木开垦,打地基,盖初始的住房跟厂房。

  有回在修路,忽逢暴雨,当时队伍里从队长到队员,无一人后退,当时也没雨衣,就是个斗笠,很多人连个斗笠也没有,就这么硬挺着。我妈说当年那雨下的可真疼,我说雨怎么会下的疼,她说那雨就跟钢豆子一样,砸在我们背上。

  有1年冬日,我妈他们要到引丹大渠做工,当时冰面上很多冰碴子,就有人轧到脚,不敢下去。队长什么话也不说,大冬天,把自己解放军鞋给脱了,光着俩脚下去,走了没几步,他脚就被扎破开始流血,一步一个血脚印。其他知青也没讲话,都跟了上去。我妈说,当时整个大渠的冰面上基本都是血,也分不清谁是谁的。

  当年的工人农民披荆斩棘,终于盖起了1个个像样的楼房,有幼儿园,有医务楼、有食堂、有服务楼这些...在工厂里什么都有,学校、医务室,上学看病都不是问题,我估计有读者应该都看过《漫长的季节》,描绘的就是这种生活

  而且以前就是工厂跟农村连成一片,工厂每日做工,附近农民走10分钟或20分钟山路就可以到工厂来卖菜,农民种地既能自给又能折现。那会没人出去打工,农村壮劳力有的是,耕地也没有荒废。

  后来2000年后工厂改制,所谓工龄买断,工人下岗,厂子就被解散,工人也都南下打工亦或上街蹬三轮,跟今日开滴滴送外卖一样,厂子也没啥人住,都去南方或者东南沿海。原来人声鼎沸的工厂大院也慢慢凋零,工厂凋零,农民也出村打工,到沿海当农民工贡献剩余价值去了。

  我写了这么多字只是为了写明,平地起楼的难度跟辛酸,还有这栋大楼的从红红火火到破败不堪。

  但这段故事还在继续,就像苏联人民辛苦打下的基业到头来竟被1个演员给贱卖一样。前阵子,我听说我家后来承包我们工厂的物业公司说要把我们当年的服务楼、医务楼给推了,什么理由呢?说这些都是危房,退了干嘛呢?盖别墅...

  这是我在当地ZF网站上找到的公告:

  我当时在网站上又找了找,发现他们对工厂又开始招租,当年的幼儿园、工厂用的车库啥的,租出去一年也就3W多块钱。

  这个国有资产从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2000年最疯狂的时候,直到今天,这段历史大伙可以自行学习跟研究,这里头如何操作,如何“白手套”,这些操作大家看看访谈、书籍、记录相信你们都会搞明白。

  倒卖国有资产所有套路用1个特点就能总结:嘴上说的是极其公平,实际操作却成了别有洞天。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直到今天他们依然在这么做,这就很麻烦了。

  我再说2句跟我家有关的事,我还是在我老家当地网站上又看到这么条公告:

  砸了工人盖的房也就算了,毕竟工人也都没了组织,分散在天涯海角,可农民的集体用地到今天都还在被征收。

  在后来有关经济发展跟生态保护有这么个说法,叫: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换做今天应该是:谁建设谁做主,谁付出谁收获。

  可不能是你工农哧夯哧累的跟牛一样,把楼盖起来了,多年后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个“手套”公司过来,莫名其妙来收你房子收你地,用各种暗箱操作+看似公平的流程+低到发指的价格,巧取豪夺昔日工农盖下的高楼,这不是扯淡吗?

  现如今环境,明眼人都看得出问题所在,更看得出解决方法所在。问题何在?就业+基本公共福利(住房、医疗),年轻人被吸到城市里当劳动力,连上个社保都费劲,其他就别提。况且现在连就业也成问题。

  如何破解?转移,城市往农村转,一线往3线转,沿海往内陆转,海权往陆权转,集中向分散转,零散向集中转。

  你不转不行,你不转接下来的“百年未有大变局”、“惊涛骇浪的考验”你就顶不住。但你要转舵,就必须要看到农村、2 3线城市有起色,我说的是实质起色,不是什么农村通水通电,3线城市招商引资好转,不是这种表面现象。

  实质上,我没有看到内陆城市有什么根本性改变。还是拿我家来说,直到现在,他们依然在拿地,而且还在征收集体用地。

  前脚刚拆了工人的房,后脚就来抢农民的地,就凭这一点,我对未来就很不乐观,因为这不是好的开端。

  国外政要接连访华,国家竞争矛盾开始图穷匕见,国内失业问题日益明显,多数人糊口谋生艰难至极,内外交织之下,不往内陆迁移,不把农村给建设好,光指望民Y企业,指望房地产,光靠东南沿海,指望他们硬刚“百年未有大变局”,这不现实啊。

  那靠谁?答案不言自明。而妇孺皆知的答案有人不去选,那能说明什么问题?答案再一次不言自明。但历史车轮滚滚而来,容不得任何人去当鸵鸟,还是那句话:远处的惊雷已经震耳欲来,进步的青年早已张开怀抱等候多时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