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梅花情怀
你我的梅花情怀
(作者: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易珺师妹/董永亮)
手捻梅花,唱道国家祥瑞。梅者,国之魂也,从一定意义上说,专属于中
国。易珺师妹说:“梅花啊,你可以找到一个理由来恨她,可是找不到一个理由不爱她。”
也宜晴,也宜雨,也宜风,冬景淡妆浓。大约在冬季,正是炎黄子孙们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托物言志、布局谋篇的人间好时节。不错的,春还则秋至,暑往则寒来,于是每每和冬天约会的日子里,便隐约显现梅傲立风雪、“观化百代,独立万古”的倩影。浮想出梅暗香盈袖、笑傲江湖的梅花意象。依稀记得孩提时品《三国》,读到“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之脍炙人口诗篇时不禁摇头晃脑,拍案叫绝。自从有了梅,肃杀沉寂的冬季多了几许凄楚也是美丽的独到魅力,梅的国度也有了一份沉淀在思想文化层面的璀璨阳光照耀之永恒牵记。夫物之芸芸,各复归其根。在我和易珺师妹草根式的梅花情怀中,她的力道穿古透今,足以让龙的传人魂牵梦萦。
北岭寒梅破玉,南屏九里苍松。在我和师妹质朴精深梅花情怀中,烧的发颤的血液里流淌着着真的中国心。因为在她的心灵深处,我们发现了中国式的原乡故国记忆。民族魂 鲁迅 先生说:“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终于有一天,田园隐士王维一首“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驱散了天涯断肠人目睹“夕阳西下水东流”画卷图景时萌生的阵阵寒意,不经意间烘干了那个经年行走在他乡古道西风中游子潮湿的心灵,撩起了掩藏许久却又时时涌上心头的“故园东望路漫漫,老态龙钟泪始干”之怀恋思绪,从而以一种不拘一格、独出心裁的特有方式向阔别久违的家国传递亲情和祝福。古往今来,国人“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的忧伤流淌在唐诗宋词元曲及散文随笔日记里。山川、草木、鸟兽、屋宇、人群,都可以代表一种难以消融的家国梦。梅花,以其清新典雅的神韵,熟稔亲和的概念化形象,更适宜抒发迁客骚人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家园情结。远离故土,飘泊南方晨昏暮雨点缀的小路上的我,忽然闻到了一种多年未曾谋面的幽香。那是从张明敏富有乡土气息的歌声中滑落的她——一剪梅。梅花啊,您使你我这些成天徜徉在“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意境中的群类,增添了“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之外的几缕欣慰。大地河山早非唐李有,而梅花依在,犹如彤云密布、万里雪飘的故国还有一轮冬月俏。
陆放翁有诗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我和师妹卓尔不群的中国式文化心态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梅花不可逾越的本真宿命。树高千丈,返朴归真,叶落归根,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文明根深叶茂、深沉博大的质朴美景。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梅花,绽放在“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精魂理念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唐肥汉瘦,各有千秋。梅花冰清玉洁的气质,卓尔不群的品格,内敛含蓄的襟怀,处处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处世之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落落大方,“出淤泥而不染”的灵性勃发,都是对梅花的垂青恩典。梅花,也在默默践行感恩回报的誓言。您展开一幅“三省吾身”的文化中国画卷。“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风范在您身上闪耀,“内圣外王”的湖湘品格在您枝干上奔涌。
“数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明朝那些事”早已成过眼云烟,史可法却得以遗留下“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的不朽传奇,从而名垂于于浩瀚青史。那是一段异族入侵,中原大地陷入“遗民泪尽胡尘里”的悲情的沧桑岁月,同时也伴随着铁马冰河、还我河山的悲壮豪情。于是,在我和师妹雄浑磅礴的梅花情怀深处勃发出一股中国式的精忠报国记忆。梅花也有幸见证了不自振作的王朝政权之歌舞升平,倾听了无数士人“白首为功名”的如泣如诉,记录了民族英雄们“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浩然之气。宋朝政治家王安石有诗云: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乡来。中国有梅花,民族之幸矣。千百年来,中国改革者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雄浑气魄和远见卓识,为民请命,舍身求法,“虽九死其犹未悔”。梅花,写尽了他们的落寞,衬托了英雄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置个人荣辱于身后的坚忍气节。
“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傲霜斗雪的梅花也象征和成就着这个国家的人民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的意志,集合和凝聚成一点足以使地老天荒的中国志气。梅花写意了一段中国式奋斗记忆。古人时常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来砥砺意志。五千年来,我们民族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天灾人祸,但也熔铸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刚健有为精神力量。陈毅元帅咏梅道: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梅花代表和诠释着中国的民族精神!不谗俗,不折腰,这正是丈夫骨气和民族正气歌。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其进步中获得补偿。在我和易珺敦厚深沉的梅花请怀中,她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主席有诗云:“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我和师妹善感深邃的梅花情怀中,她也蕴涵着“不经历风雨,不会见彩虹”的哲言义理。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生活观和爱情观。琼瑶女士的《梅花三弄》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尽艰辛、坎坷、斗争方才争取到爱情的寓言故事。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爱情和读书异曲同工,都不约而同地表达和阐释着三种经典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