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青年要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吃苦

火烧 2023-07-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青年应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吃苦,分析定向生与订单生的就业现状,对比互联网大厂工作环境,强调吃苦精神与主人翁心态的重要性。

  中国的一份大报,冠有“人民”二字的,最近密集发文,对于毕业的大学生呼吁,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吃苦。这个说法是完全没有错的,然而评论区一片嘲讽,甚至有人直接问:“主编大人,你自己写的东西你自己相信么?你怎么不去吃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对网上的戾气,一般都会思考背后的原因,并不会简单的归结到“民心已失”,恰恰是民心对祖国爱的深沉,方才有一些“为祖国而焦虑”的情感。只不过现在的媒体界二愣子搞不清“祖国”和“人民”在哪里,以为天天给资本家996,就是为国家在奋斗,这才遭到群嘲的。

  其实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为祖国和人民吃苦了,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定向生”,所谓的定向生,就是毕业了之后,要去“老少边穷”的地方去工作的,涉及的行业有:矿业、地质、农林、测绘、甚至去小地方的学校任职等等。

  为什么孩子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这是国家给的一份稳定工作,待遇也不算差,算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好去处,另外做这样的事情,确实有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他们去了之后,做出成绩的不少,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吃苦,觉得很值,回乡探亲,村里人都高看一眼,觉得他家是“光荣之家”。

  还有一种“定向生”,叫“订单生”,南方城市也不少,就是学生去指定的学校读指定的专业,学费由民企交,毕业了之后,去民企至少工作五年,否则要交违约金。我就知道身边的一件事,学生出来,在民企工作了一个月,就要离职,双方大闹,打起了官司。为什么干不下去?因为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薪水也不多,更主要的是学生这样想的,这份工作也干不了一辈子,年纪大了就会让滚蛋,我贡献青春,很可能为了老板一家在美国花天酒地而奋斗。

  同样的是“定向包分配”,为祖国和人民能吃苦,去私人企业里上班就不能吃苦了呢?这里面就要牵扯到“吃苦值不值得”的问题了,光靠不食人间烟火的媒体瞎喊口号是没有用的,这里面的“主人翁”的心态很重要的。

  国家包分配的“定向生”,在择偶上要比互联网大厂的人有优势,姑娘一看,“哦,他是国家的人!”而且这种定向生只要真的能吃苦,五六年时间就调上来了,就像当年陈永贵、吴桂贤很能吃苦,一个是农民,一个是纺织女工,后来荣升副总理的职位。而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就像一条鱼,资本看中他的价值,就是中间那一段,这些员工也常常自嘲自己是“易耗品”,用完就扔,然后再招下一批,媒体号召这样的人要有“吃苦观”,当然会被骂。

  张桂梅也能吃苦,1974年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先后在林场、党校里都做过,1996年自愿要求调到了地处边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随后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至今为止,将3000多名贫困女生送进了大学。

  她吃的苦惊动了中央,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物、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十佳知识女性等荣誉称号都纷至沓来。若是她在私人盈利的学校上班,考核方式完全两样了,考核的那就是利润,现在的贵族学校、国际学校的老师能有这样的“吃苦观”么?他们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场交易而已。

  为什么张桂梅有这样的“吃苦观”,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说:“女子能顶半边天”,一下子将女人们的地位提高了,女人们能接受教育,有工作,她还去参加了三线建设,她是时代的受益者,是祖国让她用知识改变了自己,因此她回了大山里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她用教育扶贫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为什么欧洲、美国以及学习他们制度的国家的年轻人不能吃苦,你和他们谈吃苦,他觉得你有神经病,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我为什么要去吃苦,吃苦的意义何在?这就是私有制的症结所在,我并不是否定私有制,而是觉得一个人没有了主人翁的地位,你跟他谈吃苦,纯属浪费口舌,华为试图改变这一症结,采取一种“民营体系下的公有制”,至于是否有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我们的祖辈一代人吃了三代苦,那是一个理想激昂的时代,没有打工人的说法,一律称之为国家的主人,只是我们对前辈有所辜负,至少对农民有辜负,如果现在能给70岁以上的农民发个600-800元的退休金的话,那这个时候,任何媒体宣传年轻人要吃苦,我觉得他们会相信的,苦不是白吃的,要知道苦的意义和结果在哪里?如果苦完了,有人拿一万的退休金,而真正苦的人却分文没有,谁还愿意吃苦呢!如果有些苦是为了黄世仁、犹太财阀吃的,那这种苦是助纣为虐。

  不过庆幸的是,如今没有任何人敢对军人指指点点,国家给的荣誉,以及他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都是极其崇高的,所以这群人“为祖国和人民吃苦”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谁也不能动摇的,这就是美国惧怕中国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兵源是雇佣制,拿工资上班的。而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可以奉献一切的。

  青年要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吃苦,这句话,二流媒体没有必要去刻意去宣传。现在能够吃苦的就是两种人,一种是我为祖国和人民吃苦,国家也待我不薄;另一种是个体户,从本质上来看,是一样的,吃苦的人觉得自己是主人翁,那干劲就出来了。

  说了这么多,也是提醒经济学家不要整天抄袭美国理论,那走的都是亡国灭种的路,我们得研究出“中国的大同经济学”,设计出好的经济共享模式,做到了“同享福”,年轻人自然会主动的去“共患难”。否则所有的号召都变成了美国式资本家的毒鸡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