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信CPI只上涨了3.6%,你信吗?
我是不信CPI只上涨了3.6%,你信吗?
时隔34个月后(上次加息为2007年12月),在CPI(物价指数)上扬突破3.5%以后,并在央行行长周小川表达不加息意愿不到10天,央行(谁决定的咱不知道)终于加息了。谢国忠讥讽加息加得太小气!也是,CPI突破3.5%了(若不造假估计突破5%也不止),升完息后的年息才2.5%(当然还得是定期1年才有此待遇,各银行理财早就将年息变通到了3.3~3.8%了),银行存款对储户来说仍然是负增长。若按照存款不负增长的方案加息的话,此次加息后年息应达到5%以上才对,这样才没有盘剥广大储户的本金。
现在可以初步判定美元的弱势基本见底了(还在夯实底部),因此有网友认为热钱有可能要从中国外流,故中国用加息的方法对热钱抛媚眼,予以挽留。我个人认为,这是5中全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结束为GDP去刺激、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让美国自己去宽松吧,我们要解决经济中的泡沫过多,去掉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因素,使中国的经济回到良性增长轨道。高增长、低增长有利于人民的幸福就是好增长,片面地追求高增长其实并不是十分健康的心态,表面看,城市很光鲜,可人们的幸福指数在下降,生活压力在上升,…。
回到健康的发展轨道,让大家呼吸无污染的空气,喝到安全的水,吃到无公害的食品,买到质量有保障的商品,让国家切实保障公民享受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力,禁止任何组织以任何名义曲解蚕食宪法。昨天从电视上听了“秋实”的文章,一句话,否认有普世的价值标准,这个笔名改为“囚实”较贴切。许多东西并不是冠以了“社会主义”、“革命”它就有了新意,华丽的言辞文革中没少堆砌过,回头一看,狗屎一堆。
中国股市从10月8日异军突起,10号有周小川不升息的表态(这对银行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可此波行情银行股的动静最大,涨幅跑赢大盘。今天(21日)公布9月份的经济数据,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决不是什么GDP增长了多少(这似乎与老百姓没什么关系),真正关心的是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否和真实的物价合辙,而不是用造假的手段为“维稳”而欺骗百姓。
5年前我曾描绘过中国经济可能出问题的多米诺骨牌效益图,第一块骨牌“房地产”当仁不让(5年前房地产价格就已很高了,从2003年起就喊要调控,没想到越调越高,弄得许多人现在是“听话听反话”),第二块骨牌就是“金融(银行)”,第三块骨牌是“股市”,…。那时也有突发奇想,如果出现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干嘛不贷钱还纸呢?如果画天上馅饼能兑现,5年工资翻一番的话,今天贷款买东西,玩个20年贷款,还款不会因你工资增加而提高,利息的提高即便也5年翻一番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央行行长的那种忽悠,画的饼没掉下了,那就早死晚死都是死了。不过这两天口风已突变,变成收入的增长与GDP同步,缩水不少!
有人用外国专家之口说,“千年寒冬”无科学依据。北京这几天透着早冬,室内温度连续两三天只有15℃,离规定送暖还有20多天(每年11月15日供暖气),我们的许多规定在执行中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机动和人性化。计生如杀生,仅仅为了这500多万计生人员的生路,就断送中华民族的生路吗?!恶政不改,民怨不绝!
“忽悠”已把民众的信任忽悠成了“听反话”,专家的“忽悠”也成了辨别谣言真伪的试金石,发言人的白痴语言已忽悠不了什么人了,不过某些人应注意,你忽悠的范围不要越境、出逃,不要把中国人的信用也给忽悠没了,中国还有信用吗?这还真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有人晾生活费,说是今年前9个月花了去年一年的钱。许多人去市场买油、买糖、买米,若这些商品涨价10%,细算一下,每月也增加不了多少开支,但大家对通涨的恐惧有着羊群效益,早晚会因为这种效益而出现银行挤兑,尤其是房地产崩盘后,银行的呆坏帐会大幅上升,…。
本来2008年下半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良性软着陆,许多富裕的产能在自觉地关闭,不知哪几个人拍屁股拍出了个4万亿的刺激方案,现在看,后患无穷!房价因此在本来就很高的基础上又上升了200%以上,大部分人蒙了,被洗脑后反而认可了脱离价值的房价,并为自己已有的房子被价格百万了而沾沾自喜。房价不算物价这也是中国特色,我想很快房价就会被纳入CPI统计系统,因为房价陆续要跌了,把房价纳入消费者物价指数后,它可以起到平抑CPI上升的作用,大家可不要低估某些决策层的聪明程度,这种“聪明”也是与时俱进的!